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陳光中 《中国法律》2012,(2):16-17,76,78
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高票通过了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後,海内外几乎公认,此次刑事诉讼修改最大的亮点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2.
时隔15年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正式启动《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程序。  相似文献   

3.
就刑诉法本身的概念和内涵来讲,它是限制和规范公权力的一部法律,同时它也是保障民生、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一个法律。刑诉法之所以有"小宪法"的称谓,正是由于这是一部贯彻落实宪法的保权法。把"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这部法律,它既成为刑事诉讼的指导原则,也成为刑事诉讼的最基本任务,还意味着这一原则要贯彻到刑事诉讼的每一个阶段,体现在每一个环节。刑诉法好像与老百姓没多大关系,但实际上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刑事犯罪猖獗,老百姓没有安全感,便谈不上幸福感。另外,刑事犯罪一旦发生,你可能成为本案的被害人,可能成为本案的证人,也可能成为鉴定人  相似文献   

4.
素有"小宪法"之称的刑事诉讼法再次大修。3月14日在北京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这样一部程序基本法的修正案。  相似文献   

5.
在刑事案件中“尊重和保障人树”,是此次刑诉法修正案中的重点。这次刑诉法的修正案草案,涉及面甚广对很多问题的解决均有所涉及。仅以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为例,修正案第二条为:“《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氧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相似文献   

6.
2013年1月1日,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正式施行。法律援助新规定是《刑事诉讼法》修正的亮点之一,体现在第34条、第267条、第286条中。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中法律援助规定的变化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扩大了法定援助对象范围。法定援助对象增加了犯罪嫌疑人。法定援助的特殊群体增加了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而且增加了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的被告人。二是扩大了依申请援助对象范围。  相似文献   

7.
■光做得公正不够还要连程序都公正得无可质疑 ■刑事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又一次重要改革完善 ■我们相信公平正义的阳光必将照耀每一位公民 ■立法过程需要通过反复博弈来寻找妥协与共识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是我国民主法制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司法实践中突出问题的需要,也是适应我国犯罪活动新变化和加强惩罚犯罪能力的需要.此次修改幅度大、内容多,增、删、改条文共149条.此次修改坚持稳中求进的指导思想,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理念,使刑事诉讼制度进一步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学化,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也存在权力制约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有待通过制定司法解释或规范性文件予以弥补和解决,以保证新《刑事诉讼法》得到良性运作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2012年2月15日,国务院第19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拘留所条例》,并将于4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推进依法治国的又一进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在庆贺之余,我们不禁想起1990年颁布施行,同样是涉及"人身自由",同样是有关"羁押场所"的《看守所条例》。近些年,众多专家学者对《看守所条例》施行情况和暴露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就修改和完善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公安部也已将《看守所条例》修  相似文献   

10.
杨海生 《法制与社会》2013,(23):251-252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主线对原刑诉法进行多方面的修改。新刑诉法保障辩护律师的执业权利。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和人身权。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2012年新刑诉法提高了我国人权司法保障的水平,这是我国人权事业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陈妮 《中国律师》2007,(2):58-59
一、我国刑事诉讼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作用 依法治国是党中央确定的基本治国方略。在刑事诉讼中。依法治国要求探索、发掘作为国家法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程序法的独立、特有价值以及刑事诉讼活动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最大限度地均衡、协调国家和公民在诉讼中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实现诉讼中的民主和人权保障、规制国家权力的依法行使;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依法有效进行等。为此,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要逐步推进刑事司法改革,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贯彻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为我国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顺应刑事诉讼国际发展趋势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謝佑平 《中国法律》2012,(2):18-19,79,80
总体上说,较之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这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进步必须充分肯定。主要表现在:将尊重保障人权作为基本原则将写入刑诉法;  相似文献   

13.
刑法守护着社会最后的道德底线。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的人往往会面临着从生理上到心理上的最严厉的处罚。正是因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如何认定一个人(这里主要讨论自然人,单位犯罪暂且忽略)是否违反刑事法律,这个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就是这方面的程序,有人曾这样高度评价《刑事诉讼法》,“新《刑事诉讼法》的诞生,标志中国对犯罪人人权的保护以及审判方式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的确,刑事诉讼实际上是一个公民与国家抗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陈萍 《法制与社会》2013,(25):131+133
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新刑事诉讼法不仅仅具有宣示性的意义,而是通过律师阅卷权范围的扩大、当事人辩护权范围的拓展、非法证据的排除等一系列的制度使保障人权落到实处,同时也对公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无可置疑的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刑诉法,在我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作为公诉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如何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努力,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终于得以顺利通过,这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此次修法条文变动之大、内容之广,对推动我国刑事司法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在欣喜之余,更应该看到,立法只是执法的前提,法律功能作用有效发挥的关键还在于正确的贯彻执行。根据以往的经验,往往是"立法难、执法更难"。1996年刑事诉讼法曾确立了对抗制、无罪推定等先进的理念和原则,在立法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由于立法变革较大、发展过快,实务部门缺乏必要的学习和  相似文献   

16.
缪海英 《法制与社会》2013,(18):126-127
司法实践中,逮捕必要性条件因为逮捕必要性情形及相应证明责任不明确,侦查机关、检察机关缺乏保障人权意识等原因被虚置,逮捕率居高不下,且一定程度上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应当转变观念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完善落实继续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明确"逮捕必要性"证明责任,重视听取犯罪嫌疑人一方的意见,完善非羁押强制措施的相关配套制度,确保非羁押情况下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等,以确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7.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对于逮捕条件、捕后监督、证据制度等方面的修改与侦监部门的工作职能密切相关,这些变化也给侦监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应立足司法实践,探索、总结、提炼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刑法》第七十六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对于被判处徒刑缓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从这两部基本法律的规定来看,本身存在着不一致,即刑法规定是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予以配合,而刑事诉讼法规定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  相似文献   

19.
罗珂 《中国律师》2011,(8):15-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从1979年颁布实施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复杂多变的司法环境.虽然在1996年作过部分修正,但其先天不足和立法滞后的诸多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大量的刑事案件没有律师辩护,全国刑事辩护率不到30%,《刑诉法》的修改迫在眉睫,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李洪亮 《法制与社会》2012,(29):289+293
本文以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为契机,分析人权保障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三个层次,指出审查逮捕阶段对于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尤为重要,并提出具体办案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