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以德治国重在"官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敏 《桂海论丛》2001,17(5):35-37
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党宗旨,其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完成这一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实践道德的非凡勇气.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必须坚持以德治国,而现阶段的实施重点又在"以德治官",要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官德"的建设,把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执教要有"师德",行医要有"医德",从艺要有"艺德",做官也要有"官德"。我认为,作为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就是最大的官德。 为民,是官德的核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吃的是百姓饭,穿的是百姓衣,手中执掌的权力来自人民,理应为民服  相似文献   

3.
官德是领导干部发自内心的关于做官为人的善恶标准。解决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问题,不仅要通过端正选人用人导向、完善政绩考评机制来解决,而且要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检验官德好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人性善恶趋善思想为先秦官德评建模式的三个维度为何可能与何以可能提供了逻辑理论前提。先秦官德评建模式的三个维度中:以贤示官是从为政者内在道德建设的角度建设官德的,是官德建设中的"软"着陆层面;以废惮官和以刑待官则是从外在角度敦促为政者之官德建设,是官德建设的"硬"措施。先秦官德建设的三个维度反映了先秦官德建设重德治、轻法治的思想倾向。先秦官德建设的模式为我们当代官德之践行提供了可行性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5.
在贯彻以德治国方略中,“官德”处于领先地位 ,它是整个社会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中的关键 ,它直接影响民德 ,关系到国家性质、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保证。因此 ,各级领导要树“官德”加强道德修养 ,自觉的立德、养德、扬德 ,做好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面临着"体制性迟钝"的问题.那么,当下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在面对社会矛盾和冲突时,为什么会出现"体制性迟钝"呢?从体制的角度看,政治录用和评价机制、党政机构及其人员设置、政治决策机制等方面是出现"体制性迟钝"的重要原因;从"体制中人"——党政干部的角度看,他们的官德、官风、官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了"体制性迟钝".  相似文献   

7.
陈钟琪 《重庆行政》2021,22(1):45-47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干部是国家治理的关键,而对干部德行的考量是判断官员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但是,如何考量官德? 如何量化官德? 官德的内涵和社会道德的内涵是一样的吗? 如何对官德进行客观公正的考察? 当下官员失德行为频发,建立完备有效的官德考察制度必要且紧迫,有助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古代政府一直努力对官员德行进行有效的考察,此方面的历史经验已为当下所借鉴.本文拟从古代官德考察制度的发展中归纳总结其发展趋势,提炼经验,为当前建立官德考察制度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明代思想家顾宪成的官德思想来源于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却又高于民本思想,带有早期启蒙色彩。其中,"仁者爱民"的民本思想、"正为正政事"的廉政理念,是顾宪成官德思想的主要内容。他以民本思想、廉政思想等为代表的官德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官德问题直接影响着民心向背,从人性角度探讨官德建设的新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性思考体现了官德建设的本质诉求。人性视阈下的官德建设,要以对人性的真实理解为前提,尊重道德主体"个性、集团性和共性的统一",运用"尊人性"的方法手段,对官员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道德行为等进行培养、塑造和评估。启发官员的道德意识、净化官德的生成环境、上行下效、因材施教、完善官德考评体系等等,是人性视阈下官德建设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杨华  明庭权 《新东方》2012,(6):76-79
笔者在对官德、官德教育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了领导干部官德教育的意义,从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宗旨教育与执政为民的理念教育,进行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端正领导干部作风问题,加强公正廉洁的官风教育三个方面论述了领导干部官德教育,提出了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执法监督等领导干部官德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战争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战争都是联盟战争,或至少包含有联盟的因素.联盟之形成,无不以战争双方在经济、政治和安全上的利益为基础.战争中各种联盟的结合与瓦解,时常打着道义的旗号,但从来都不只是为了道义的目的.历史已然,未来亦此.虽然当代军事联盟的形式发生了某些重要变化,军事联盟的价值指向仍不会脱离利益的靶心,只是其利益之"的"与道义之"矢"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都将结合得越来越紧.  相似文献   

12.
赵扬 《青年论坛》2009,(4):37-40
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对苏俄广大青年发出了学习共产主义、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发扬主动首创精神的号召。这几个“点”与胡锦涛同志对全国广大团员和各族青年提出的“四个新一代”,即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3.
“法治”的内涵在与“人治”、与“法制”的差异中体现出来。“德治”并不是必然与“人治”相联系的概念。相反 ,“德治”作为相对独立的治国方略 ,对于建立“法治国”有着深刻的建设意义 ,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补充。德治既是法治产生的基础 ,又是法治实施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杜宇 《桂海论丛》2002,18(5):85-88
我国现阶段的道德“滑坡”现象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我们展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目标 ,对于解决道德“滑坡”问题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思想政治教育适应超越规律的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桂海论丛》2007,23(5):55-57
适应超越规律就是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从受教育者的现有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发,又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实践的时代要求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不断完善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孙向军 《桂海论丛》2003,19(6):66-68
德治思想的提出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的一次理论创新 ,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德治的核心是政治道德建设。我国政治道德建设应当从确立新型的政治道德价值观、培养政治道德人格以及制度建设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Chinese officials are displaying a far more human public persona these days than their traditionally severe demeanor, a change welcomed by the people. Formerly stem and rigid, they are now animated and unafraid to express enthusiasm in public. Chinese civil servants no longer blend into a solid gray wall of officialdom, on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other by virtue of the dry-as-dust officialese they speak. In the interests of promoting their work and achievements, officials are now happy to stand out as individuals.  相似文献   

18.
许建良 《桂海论丛》2007,23(5):28-31
"智德"是福泽谕吉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先"智"后"德"的程式.智德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没有智慧的道德就是"无德",智慧是道德的导标和保证.社会的发展,光有道德绝对免除不了罪恶,只有追求"智德兼备",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社会才能趋向真正的文明;应用开发智慧的方法来发展道德,营建"人心风俗".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价值观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该调查课题通过对中国当代社会道德价值观从社会理想,公德,德性,个体价值、理想与信仰四个维度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国人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深藏着社会理想与个人信仰的追求,在转型期传统思维与现代生活矛盾交错,传统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依然是主要的国民道德特征,和谐社会是党和人民永恒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长三角地区方志中的遇虎孝女给人以女德化身的印象。然而细细考量,可以发现虽然国家话语体系认同此孝,但因为统治阶层(男性)对典范女性的塑成寄予更多期待,女孝的边界亦随之延展。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钩沉与梳理,着重分析女性遇虎行孝的数量、类型及对象,进而对这一特殊女孝文本所隐涵的教化目的与性别含义进行探讨。文章指出,兼具凶猛和灵性的"山兽之君"不过是检验女德的一剂良方,以身代亲的行为不仅被着上了道德和功利的双重色彩,而且被用来移孝作忠、移孝守节甚至是移孝替孝,女性只能也必须依赖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获得更多的道德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