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子的天论具有决定力量下的人格意味与道德意味。前者落实在人身上,是对于人的气命的限定,后者落实在人身上,是对人的性理的贞定。心灵本身是自由的,既可以达到自由状态呈现性理而生成道德意识,又可以被气命限定牵绊而日益昏沉。孔子之心灵,具有智仁勇的特征。仁是不断超越突破气命的限定而生成道德意识,智是对仁的追求,勇是对仁的实践。三者的结合,最终完成了殷周以来天命内化的历史进程,真正凸显了人的生命价值与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2.
谢永鑫 《世纪桥》2010,(3):69-70
慧能的心性论以自性为核心概念,打通了身、真心、自性和佛性,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个体地位。二程受禅宗影响很深,他们在批评禅宗社会影响的同时,又在吸收和发展慧能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天理为中心,把情、心、性、理相贯通的严谨人性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儒家哲学。  相似文献   

3.
李翱的心性论思想是儒学思想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复性书》的研读,梳理李翱提出的心性论思想体系,并结合《中庸》以及中国佛教哲学中的相关思想,揭示李翱心性论思想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在超越是指人通过把握自己完善的本性而把握对象世界的本性,并扩充、外显、推广这种本性,以期在现实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超越特征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见端倪,而孟子心性论思想的提出更是使这一特征明朗起来。孟子的心性论是儒学心性论主流,它非常明显地影响了中国佛教诸宗的心性本体论,更是之后的宋明理学形成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因素。研究孟子的内在超越特征及其影响,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都在用他的思想和学说教化人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而其思想首位是孝,核心是仁,"以仁统摄诸德",由孝生仁,以仁为做人的根本。《孝经》是记录孔子孝思想,孝文化的重要典籍。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  相似文献   

6.
新儒家批判朱熹心性哲学缺失“道德本心”,导致“性”“天道”的超越性、根源性在主体层面无法落实,而为朱熹做辩护的核心就在于证成“道德本心”。当下流行的框架是利用“形著论”框架:“性”对自己的自觉即是“心”。这种策略忽略了“性”兼理气所带来的道德本心指称不确定性问题,因此,“形著论”框架是不适合的。“理气纠缠”结构是一种新的解决模型:“理”“气”在“无始无终”的过程中形成规范性与动力的互补性结构,这个结构凸显了朱熹对于宇宙秩序和人类行为规范性及动力的关注。“理气纠缠”在伦理学上表达为“规范性动力”,有两层含义:第一,主体行为实践的动力的规范性;第二,主体在面临困难境遇时,对于“本分”的“勇敢果决”的积极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7.
张茂元 《新视野》2018,(5):123-128
社会学理论中的结构论和结构化论在社会结构界定、行动与结构的关系等方面都呈现对立态势;但它们都在"技术—社会"关系研究中有着深远影响,甚至导致了技术决定论和技术的社会建构论的分野。从"技术—社会"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来看,结构化论愈发占据主导地位,为"技术—社会"互构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框架和概念基础,显著加强了后者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不过,过于简化的"行动—结构"二分法,也弱化了其现实解释力。因此,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行动—结构""技术—社会"的关系链条和作用机制,就显得越发重要。而从近期的研究进展来看,以技术红利分配为媒介和主线来充实、发展、完善"技术—社会"关系研究,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政治信任起源的解释路径可分为文化解释论和制度解释论两类。前者认为政治信任植根于文化规范,涉及政治文化、社会资本、人际信任等社会文化环境;后者主要从理性选择假设出发,认为政治信任来自于对政治制度可信性的理性评估。两者关于信任起源的解释都存在方法论上的不足,文化主义存在着目的论和解释有限性的问题,而制度解释论存在工具理性的局限性,两者表现出来的方法论上的缺陷都可能成为探究政治信任起源的障碍。要理解政治信任是如何加强、减弱或巩固的,就必须在研究方法上将制度解释论与文化解释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政治信任问题的价值判断和制度判断的要素加以分解并进行量化验证,以此为基础提出政治信任变迁或者形成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9.
“猫论”是邓小平在1962年针对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时所借用的一个民间俗语,就是为了说明包产到户等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合理性,针对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采取的措施,也是体现了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勇于解放思想的精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11.
国家与社区关系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战略关系和基本视角。国家与社区关系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结构变迁的产物。中国社会国家与社区关系分为三大历史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前,由“常态化”转变为“虚幻化”。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与社区关系由“虚幻化”转向“社会建构”,并形成一系列核心议题。社区与公共政策、社区与国家关系已成为中国社会结构与政策议程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建设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人接续探索和顽强奋斗基础之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开探索,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这一概念,《论十大关系》作为这一探索的代表性成果,包含了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的光辉思想。以《论十大关系》为开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终于成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中国“介绍近世思想第一人”的严复深受密尔自由主义学说影响,认为“自由”是中西差异的根本所在。但以往研究未有涉及密尔的自由观如何朔造了严复的新闻思想与办报实践。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梳理密尔《群己权界论》的基本观点与严复办报理念的渊源关系,它们是(1)新闻自由的权利不能凌驾于“群”、“已”界限之上;(2)交流求“通”;(3)“理”应当成为新闻职业道德依据;(4)新闻具有教化与图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