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城镇化发展在突飞猛进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政府如何更好地回应社会公众的环境诉求值得关注和研究。根据整体性治理框架,从意识形态的整合、法律体系的整合、技术手段的整合以及多元主体的整合四个方面对城镇化进程中一些代表性国家回应环境诉求的政府实践进行分析,总结所得出的国外政府回应环境诉求的经验对于中国政府在城镇化背景下更好回应社会环境诉求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推动社会结构变迁,社会结构变化的诉求又导致社会功能的调整,党的社会整合的现实条件随之发生变化。党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施社会整合面临一系列困难与挑战,要借鉴结构功能理论和政党政治理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党实施社会整合的思路和举措进行探索与调整。  相似文献   

3.
《探索》2016,(5)
当前社会矛盾的凸显要求政府更加关注社会利益诉求,不断提升政府回应能力。但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地方政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消极回应、被动回应、胡乱回应、模糊回应等回应不力的现象,反过来加剧和积累了社会矛盾,导致政府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要实现社会矛盾的源头治理,必须使政府的回应更加精准更加有效。为此,重庆市从精准回应的理念出发,利用"互联网+"优化基层政府回应机制,实现了问题快速识别、信息精准沟通、责任合理分配、资源有效整合、过程严格监督,有效地回应了群众诉求,较好地纾解了基层社会矛盾,对基层党委政府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精准回应社会诉求、解决社会矛盾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生,是一座“连心桥”,政府在这头,群众在那头。 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把群众期盼作为改革方向,回应了百姓诉求,顺应了人民期待。报告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5.
抗争事件是发生在诉求者和其诉求对象之间的偶发性的、公共性的、集体性的相互作用,政府至关重要地卷入其中。抗争诉求、政府要求矛盾性地并存于抗争事件,政府治理形成了以政府要求优先的应对模式和以抗争诉求优先的回应模式。应对模式日渐失灵,而回应模式符合抗争事件政府治理的发展方向。顺应社会生态、恪守政府公共性、提升治理价值层级,是政府公共治理良性运行所遵循的基本逻辑,反映了从应对向回应转型的社会根源、本质要求和价值导向。从政府排斥到诉求吸纳、从行政问责到政府学习,从应对技能强化到政府公信力建设是推动抗争事件政府治理转型的可行路径。回应式治理的确立及其常态化是巩固政府合法性、提升政府能力的长远选择。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政府形象及政府公信力源自良好的政府回应性,政府回应性是政府部门对公众关切的态度、立场。强化作为政府回应性手段的舆情公关有助于增强政府回应性,也是塑造公开、透明、务实政府形象的有力推手。从回应性政府特质看,增强或强化政府回应性是回应性政府舆情公关的目标导向;政治整合和宣教引导是政府舆情公关开展的价值诉求;利益整合和利益协调是政府公关实践关注的焦点;公平和正义是回应性政府舆情公关开展的逻辑前提和行为框架。传统舆论场向现代舆论场转型加剧了政府公信力困顿,减损了以政府公信力为内核的政府形象,对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政府回应能力形成了更严峻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回应性层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成为我国快速城镇化建设与治理的典型范例。深圳的城镇化进程大致经历了政策引领下的渐进城镇化、市场经济驱动的快速城镇化,以及规划引领下的高质量城镇化三个发展阶段。深圳的治理体制机制因应形势与环境变化不断地变革以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需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圳在城镇化过程中通过理念创新、体制改革、运行机制变革和政府管理行为调整有效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治理的变革需求,从而满足了快速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4,(5)
"民生政治"时代下我国正致力于建设一个民生政府。民生政府对政府回应具有独特的价值诉求。然而,目前政府回应不能完全体现民生政府应有的价值诉求,不能充分地满足民生政府建设的客观需要。为此,我国政府回应需立足于民生政府建设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戴鸿 《福州党校学报》2009,(2):34-36,72
电子政务给政府和公民创造了一种新的技术环境,使政府在这种技术环境中可以更便捷地与社会各种组织和群体进行沟通,接受社会监督,对他们诉求做出回应,并在更广的领域里为社会提供政府的服务。福州市政府在推进数字福州的建设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电子手段,构建集信息公开、政策发布、舆论引导、民意诉求、公开办事和绩效评估等为一体的“网上政府”,在实现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中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1,(8):60-61
6月2日的《人民日报》指出:今天的中国。民众的诉求日益多元,舆论质疑时有耳闻。各级政府的回应能力,已经成为衡量执政水平、检验执政理念的重要标杆。当初的陕西华南虎事件,历时两年不断质疑与被动处置,耗费了极大的社会成本,也透支了地方政府公信。这些年,“躲猫猫事件”、“钓鱼执法事件”、“梧桐让路事件”,政府回应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回应的态度在不断改善,回应的方式在不断调整。  相似文献   

11.
地方人大的代表功能的发展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地方政府回应性的提高?现有的研究对该问题的探讨十分有限。基于深圳市的案例,通过访谈资料、文件材料、新闻报道及统计数据,揭示了地方人大的代表功能的发展促进了民众各方面诉求的表达,扩大了民众诉求的政策影响力,推动政府回应特定社区、特定群体及民众对特定公共服务和特定政策的诉求,从而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回应性。  相似文献   

12.
政府的职能在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的同时,其社会治理理念也必然会随之而改变。所以,政府在倡导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拥有正确的治理理念。政府只有坚持了正确的治理理念方能积极有效地回应民众的诉求,更好地为民众和社会提供高品质的公共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3.
《探索》2019,(6)
公民在互联网平台如何选择诉求对象以及针对不同诉求对象选择何种诉求行为,既体现了现实政治制度的客观约束,也反映出公民的价值观。通过对全国网络问政平台的大数据分析,发现公民更倾向于向省级党政部门而非地市级党政部门表达诉求。公民在向地市级党政部门发表诉求时更倾向于使用负面的情感,显示出地市级面临更大的情绪治理任务;在向省级党政部门表达诉求时更倾向于使用集体话语,采取话语"闹大"的策略。不同层级的党政领导面对公民诉求有不同的回应逻辑,地市级行政首长更愿意回应公民的正向情感诉求,其他层级或者部门则更可能回应负面情感的诉求。此外,不同的诉求对象对于不同主题、情感倾向与政策目的的诉求也存在差异化的回应逻辑。因此,在对网络空间的公民利益诉求表达与政府回应进行分析时,必须注意到现实政治制度中不同层级、不同党政部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着快速城镇化的步伐,农民阶层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分化,由此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如何在城镇化背景下科学、合理、有效地分析农民阶层不断分化的事实,并能有效整合农民的价值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这不仅关系到农民阶层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能否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创设一个稳定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充斥着风险,政府出于履行自身职能的义务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目标,必须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将公众风险感知维持在可控范围内.有效的政府回应能够降低公众风险感知水平,与此相应的是,公众风险感知能够推动政府回应效能的提升.为促进政府回应与公众风险感知的互动,公众应积极反映诉求,推动政府回应效能的提升;政府应及时提供正确、...  相似文献   

16.
公共事件发生后往往伴随着次生舆情,若是应对不当,易引发次生危机。因此,可以从政府回应角度,运用情绪评价理论剖析次生舆情的产生,分析次生舆情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研究发现,公共事件发生后,公众从期望度、相关性、归因和应对力四个层面对事件进行认知和评价,从而产生公众情绪。政府回应须契合公众情绪与情感诉求,情绪评价理论为政府防范次生舆情提供了思路与策略:快速主动专业回应舆情,满足公众社会期望;合理处理事件并及时追责,消解公众相关性感知;勇于承担责任,修复公众归因情绪;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满足公众参与诉求。  相似文献   

17.
政府回应是民主治理的重要基础。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舆情,政府回应表现出大量的悖论情形,其中主要包括政府回应的价值取向与官僚制的秉性之间存在冲突,回应技术选择和应用中存在矛盾性,回应制度化及其诉求存在着陷阱和难题,回应效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悖论既揭示了政府回应的复杂性,又对理解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回应是政府对公民需求的响应和基本责任。伴随公民身份由"臣民"向"顾客",再到"多元治理主体"的转换,政府回应的次数、内容和方式等特征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并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政府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以公民为导向,努力实现价值理念再造、素质诉求提升、制度建设完善,构建并维持与公民的良好互动关系,建立政府回应机制,满足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和回应型政府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政府的回应性关乎政府的公共形象,关乎社会和谐.本文从区域治理的视角,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证调查研究,利用SPSS软件计算出东中西部的平均分、标准差、差异系数和综合评定值,由此探讨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中应对公众诉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从善治的视角提高政府回应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内蒙古"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为背景,提出内蒙古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实践要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以及建设平安乡村五个方面渐次展开。发展协商民主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整合回应群众利益诉求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培育具有现代治理精神的参与型农民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