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春的赞歌     
郭桂红是延边金龙亚麻纺织公司细纱车间的挡车工,今年29岁。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在10年的时间里干了近20年的活,被评为延边州和龙井市劳动模范、龙井市十大杰出青年。 郭桂红1993年入厂,当上了一名络筒挡车工,这个工种的任务是将小棒的亚麻纱经过接头络成大团的亚麻筒子纱。如何将接头结得既快又好,是完成络筒产量的关键。为了早日掌握技术,她虚心向  相似文献   

2.
石河子八棉纺织有限公司二分厂细纱 甲班挡车工王继新,自打1994年从河南农村 走进工厂,她就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 紧紧连在一起。在师傅和指导工的言传身教 下,她由一个对纺织行业一无所知的小姑娘, 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优秀挡车工;她用美 丽的心灵和超凡的手艺,连接着根根银丝。 学徒期间,王继新细心观察师傅的每一 个细小动作,为了练好接头,她的左手在拿旋  相似文献   

3.
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融进了朵朵银花,融进了生她养她的这片肥沃的土地,用自己的赤诚和责任赢得了八团职工的信赖,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光彩照人,她就是农一师八团加工厂棉检室主任郝建。 春去秋来,岁月如梭,郝建已在棉检岗位上工作了20个年头。20年来,她为八团的棉花加工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本人也多次荣获师、团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2001、2002年她所领导的八团加工厂棉检室被师评为先进棉检室  相似文献   

4.
一位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农场姑娘,进厂五年来,连续3次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2次评为优秀团员,在1993年操作测试中月月测试成绩达到棉纺行业规定的优一级水平。她就是二十九团孔雀棉纺厂细纱车间乙班挡车工吴东玲。 1989年,吴东玲走出校门,和一群天真烂漫的姐妹一起来到孔雀棉纺厂,当了名挡车工,纺织  相似文献   

5.
她叫刘红艳,农一师大光厂的一名挡车工。车间里像喧器的海。森然排列的织布机抖动着钢铁的骨架,发出震耳的声音,使人恍若置身于风呼浪啸的海岛上。她中等身材,体态轻盈,脸庞消瘦,留着运动员式的短发,给人一种精干、利索的感觉。她用手摸摸织出的毛料子,试试它的松紧,单凭指尖细腻的触觉,就能判断有没有缺经断纬;在千丝万缕中哪怕有一根断头,也逃不过她敏感的神经末梢。她接线的动作很美妙,手腕在空中一抖,手指轻轻一绕,眨眼间已把断头接好。  相似文献   

6.
正一师二团加工二厂96车间主任邹学健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自2006年二团加工二厂建厂以来他就在厂工作,从普通工人做起,拧螺丝、拆装机器、打扫工房、抢修机器、打包、看轧花机,一干就是八年。车间里大到机器故障排查,小到整理零件杂物,不管多么复杂困难,只要需要,他一定第一个出现在现场,带头解决。他进厂最早,有丰富的机器检修、维护经验,工人们也乐于向他请教。加工二厂正式工人少,而且几乎  相似文献   

7.
见义勇为女英雄白雪洁白雪洁,女,汉族,大学学历,1960年12月生。现任鞍山市图书馆副馆长。1994年4月12日,在回家巾帼建功标兵王丽迎王丽迎,女,汉族,大专学历,1968年生。现为阜新市纺织厂细纱车间挡车工。1994年以来,通过言传身教带出50多名徒工,均成为细纱工序操作能手和骨干。1997年,厂内定岗定员,主动辞去副段长职务,回到挡车工岗位,扩台看机,14年完成了17年的工作任务,成为纺织系统的典范。1996年获省“五一”劳动奖章;1997年被纺织工业部树为“巾帼建功标兵”;1998年获省…  相似文献   

8.
农一师九团阿拉尔种子厂被人誉为“企业明星”。厂长代平义不仅治厂有方,而且重视技术革新和科技攻关,并取得显著成绩,1998年被评为农一师十佳青年和科技进步模范先进个人。 阿拉尔种子厂是加工优质棉种的企业,每年为农一师团场生产大量的优质棉种。原先,由于机械等原因,厂里加工的棉种半成品含杂量较大,绒不干净。进入种子车间加工,影响加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员(沈阳)》2017,(3):F0003-F0003
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蒸馏一车间担负着抚顺石化原油一次加工和向炼油深加工装置及化工装置输送原料的重要任务。车间党支部现有党员32人。几年来,党支部围绕安全创效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工程创建活动,组织党员实施技术攻关,先后完成了液环泵、减底泵改造等重要技术革新:开展党小组承包班组、  相似文献   

10.
农一师一团加工厂下岗工人周和生引进秸秆微贮新技术,走上环保、节本、增效的养殖致富之路。今年48岁的周和生,曾是一团加工厂榨油车间的一名安全员。2003年,加工厂改制,他成了一名下岗职工。下岗后,周和生决心走出一条致富路。他四处奔走,收集致富信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北疆奇台县的亲戚家,他看到一个利用微生物复合菌微贮稻草、玉米秸秆、芦苇草、棉壳棉秆和各种植物秸秆的节本、环保养畜方法,很适应团场职工发展家庭养畜。经亲戚指点,周和生从被国家农业部指定为“十一五”星火发展生物产品项目的武汉“华巨”生物秸秆微贮技术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张兵兵技校毕业后来到第一棉纺织厂当了一名挡车工。挡车工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同来的小姐妹因为受不了这份苦,纷纷调离了挡车岗位。但张兵兵想,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纺织,挡车工这个活儿总得有人干,于是她毅然站在了轰鸣的织机前,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八年。  相似文献   

12.
<正>为进一步提高棉油加工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确保今年棉油加工期设备运转正常,最近农二师三十团油脂厂开展了棉油加工设备夏季检修劳动竞赛活动。该厂工会对今年夏季检修工作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实行了"定人员、定工时、定设备、定责任,包设备、  相似文献   

13.
公元2001年12月14日,当古城咸阳第一缕霞光喷薄而出的时候,一夜未眠的咸阳市渭城区检察院反贪局侦查一科的干警们又用他们特殊的方式向古城献礼,原陕西纺织器材厂厂长石海民涉嫌受贿9万元要案终于尘埃落定。翻开石海民的档案,我们不难发现昔日的他曾经有过许多令人羡慕的光环。石海民,原任陕西纺织器材厂党委书记兼厂长(正处级)。1964年,聪颖好学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纺织工业机械学校学习,1968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西北国棉七厂工作,先后担任车间团总支书记、厂党办主任、党委工作部长、厂党委委员。1991年调陕…  相似文献   

14.
<正>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蒸馏一车间担负着抚顺石化原油一次加工和向炼油深加工装置及化工装置输送原料的重要任务.车间党支部现有党员32人.几年来,党支部围绕安全创效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工程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5.
霍君海是辽源市煤机厂第一加工分厂的一名数控镗床操作工,多年来,他以精湛的技术、过硬的本领,勤勤恳恳地工作在生产第一线,连续多年被厂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去年被厂评为生产标兵。 霍君海同志出身于工人的家庭,1982年参军,1986年由部队复员被分到辽源煤机厂第一加工分厂数控镗床  相似文献   

16.
7111厂13车间党支部书记陈体刚,用他那火热的心,浓厚的情,深沉的爱,赢得了职工的支持和信赖,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他所在的车间被评为双文明先进集体,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听从党的召唤 陈体刚出任13车间党支部书记正值一个非常时期。 13车间是7111厂一个重要的军品生产车间,任务十分繁重,担负着军品十个元器件的生产和装配,型号多,要求高,难度大,时间紧。过去3至5年才能完成的产品,一下要求1至2年就要生产出来,而且都是国家重  相似文献   

17.
以往轧花厂的棉包从车间运到包场垛好,都要经过几次折腾。个别棉包包面上不是有土就是有泥,有的棉包在搬运过程中被同伴的包索钢丝挂破“脸”,调运时还要返工缝补,大大影响了“锦”牌棉花的外包装形象。 2005年,农七师一二九团轧花厂为了提高“锦”牌棉花外包装质量,首先用废钢料在车间外搭建了一个简易接包台,棉包从车间翻出时不落地,保证了包面整洁无污染。其次是对棉包推车进行了革新改造。改造前的棉包推车一般一次只能拉两个包,并且在垛包时还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垛好,时常还会发生刷唛方向颠倒、翻包时挂破包的现象。而新改装的棉包推车一次可以拉五个棉包,包和包是刷唛方向一致、包索钢丝扣面对面地摆放在推车上,这样有效杜绝了挂破包和刷唛方向颠倒的现象。当推包工把棉包运到包场后,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忙,轻轻地拔掉推车上的一个可动插销,五个棉包就齐刷刷地立起来,和先到的“同伴”们排好队。该厂罗副厂长介绍说:过去一次推两个包从车间到包场,一人一天要走15公里路,现在一人一天最多走6公里。推包是轧花厂体力劳动强度较大的活,过去没人愿意干,如今推包成了轧花厂的抢手岗位,就连女同志都争着干。  相似文献   

18.
江西送变电铁塔厂前身是原送变电工程队加工班,始建于1963年。后来,江西省送变电建设公司在丰城基地设立铁塔加工车间,随着江西电力建设步伐的加快,铁塔加工车间逐渐演变成江西送变电铁塔厂。在30多年里,铁塔厂3次搬迁,经营理念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担当社会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实现了飞跃发展。它的轨迹,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江西电网施工企业辉煌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9.
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些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迎接北平解放,接管石景山“两厂”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刚结束,党中央就电召华北局城工部部长刘仁同志速去西柏坡,汇报平津两市地方党及各方面情况,做解放平津的准备。11月中旬,刘仁同志急匆匆地带着杨英(负责工运工作)和我从泊镇(城工部驻地)出发,经石家庄赶  相似文献   

20.
素质     
王雨 《党员文摘》2006,(7):10-10
上级领导来厂里检查安全生产,随行人员浩浩荡荡进了车间。就在此时,一名工人手指被机嚣轧伤。关键时刻,小伙子顾全“大局”,忍着钻心的疼痛,镇定自若,直到上级领导离开车间,才捧着伤指冲向医务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