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落第问题是科举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缺少了对落第者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很难对科举制度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很难全面阐述科举制度在1300年间的深远影响。此外,关注落第者,研究历代的落第政策,有利于科举制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同时对今天的考试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加强对落第问题的研究,至少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落第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二、历代对落第士子的政策;三、落第士子的自身选择;四、社会对落第士子的态度;五、科举制度对落第士子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唐代士子们的及第诗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科举选官制度、社会心态等方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它反映了士子们科场得意后喜悦、凄凉酸楚、轻狂傲慢、谦逊、宣泄、报恩等种种不同的心态,是唐代知识分子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的真实记录。这些不同心态的产生,既有社会心态方面、制度方面等外部原因,也同士子们的出身、经历、性格等个体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耿彦波 《世纪行》2013,(3):45-48
世路漫漫,人生苦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在短暂的人生中,选择又是关乎生命价值的重大问题。读什么书,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干什么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人生选择也是经验科学,人生感悟,一孔之见,抛砖引玉,或可丰富人生选择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孙慧  袁珊 《青年探索》2023,(4):45-54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议题,除外部就业环境外,个体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是影响就业与否及就业质量的关键。基于对广州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本文揭示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与职业选择的个体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校大学生择业时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先就业后择业”为第一选择,关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薪酬待遇仍是择业首选条件,同时也注重个人发展空间;一线城市成为多数大学生就业首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内地中小城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增大;体制内单位最受青睐;“佛系”“躺平”未成为主流,拒绝“躺平”、合理“内卷”成为大学生职场工作理性选择;创业方面,以满足个人兴趣为导向的创业动机凸显。针对大学生个体化的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本文从加强思想引领,养成健康择业心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全过程的就业创业教育;因势利导,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等维度提出促进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人们何以成就自己?何以施展才华?何以面对坎坷?何以快乐人生?纵览古今,遍数风流,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从名人巨星到碌碌凡人,凡成功的人生经历,无不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拥有阳光心态,就要富于理想和追求。"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雨果语)。人的一生无论怎样设计和规划,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美国一次舆论测验,有一题为"你认为人一辈子最重要、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许多人认为,"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从中挣钱,这是人生最重要、最幸福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雷召海 《理论月刊》2005,2(12):164-166
本文深入地解析了人生权利和人生义务的内涵及其形成历程,提出人生权利是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是不断发展的和有阶级性的,是受一定社会政治、法律、经济、文化限制的,而不是自然的、天赋的、抽象的、固定不变的、超阶级性的、绝对的;人生义务,作为人生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使命,具有强制性、自律性、层次性。人生权利与人生义务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权利观和人生义务观,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袁南生 《同舟共进》2011,(11):65-68
外交与国民心态有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外交情势对国民心态有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国民心态是制定外交战略与策略的重要考量与依据,同时也影响和牵制外交情势。考察影响中国千年外交的国民心态变化历程,有助于国人正确地看待自己,正确地看待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从而有助于做好今天中国的大外交。  相似文献   

9.
信访是集中反映社会矛盾的重要窗口,上访人在信访中的心态既反映了民众面对官民矛盾的特殊心态,同时也从侧面揭示了社会心态,反映了社会现实。上访人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博弈心态、妖魔化心态、功利心态、寻求公平的心态有其现实性的原因,也是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长期互动的结果。要关注上访人心态对上访人行为的导向性作用,加强信访规则、程序建设。  相似文献   

10.
将群体心态理论用于舆情研究,解释了群体心态与舆情的内在联系,发现并证明舆情研究既包括对具有场景性特征的群体心态的研究,也包括对具有相同心理倾向且平常处于潜在状态的群体心态的研究。通过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应急和预防等不同阶段的深入考察,进一步发现被群体心态所支配的各种舆情状态。  相似文献   

11.
“小康”概念的历史考察及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之说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影响极为广泛.邓小平同志对它的巧妙借用,给这一古老的历史概念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成为对新时期里我们所追求的发展状态与奋斗目标的极富民族特色的形象表述.值得注意的是,古今"小康"概念的内容都不是单一的,它们都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内容.了解这种相通性,有助于我们对全面小康目标的全面领会与理解.  相似文献   

12.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中的政府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化源于政府行为的"失控",形成于政府行为的"扭曲",而解决的途径也只能是政府行为的"规范"和尽快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以法律手段为个人及经营主体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和促进城镇化进程,西部区域应从本区生产力水平发展实际出发,考虑城镇化模式的选择、城市定位问题,适时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保障城镇化进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开明士绅(绅士)这一历史群体,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属于中间势力的一部分.在抗战初期及中期,中共为团结开明士绅共同抗日,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抗战后期,中共的开明士绅工作出现了较明显的弱化倾向.本文以中共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开明士绅工作为例,分析了这一弱化倾向的表现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是一个由“完善法制”到“实现法治”的转变过程。法治的政治基础中有若干的普适性原则 ,如民主合法性、权力制约、政治文化等 ,但这些原则必须立足中国法治化的历史与现实 ,才能形成中国法治的具体实践模式。基于这样的中国背景 ,中国法治化的现实路径必然有其特点 :在民主政治与权力制约的法治体制选择上 ,应以中国基本政治规范为基础 ,以规范党政关系为核心、提升人大的地位和作用为现实切入点 ;在法治的文化建设上 ,应立足中国的国情 ,把握现代先进的法治文化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6.
"二十四友"是西晋历史上颇为特殊的士大夫结社现象.它是西晋中央权力衰落、门阀势力膨胀的政治环境与士人交游集会、好名相尚文化环境的产物;是士人屈服权贵、争相攀附称誉权贵这一普遍现象的一个典型;是显现西晋一代社会风尚与士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论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领导的真实实现程度与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呈正相关关系。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 80年历程中 ,在采用一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实现其自身领导作用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深刻教训。改革开放以来 ,党高度重视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实现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科学化、规范化 ,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曹根记 《桂海论丛》2011,27(3):56-58
体面劳动与尊严生活,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新阐释,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广大劳动者道德关爱和道德责任的重要体现。体面劳动与尊严生活是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的统一、道德意志与道德行为的统一以及道德人格与道德责任的统一。对体面劳动与尊严生活的伦理学解读,有助于从伦理层面正确认识党的执政为民理念,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变相资本主义论"是海外学者关于邓小平理论实质的一种判断.本文首次系统梳理了"变相资本主义论"的主要观点,分析了它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在此基础上,作者分析了邓小平对待资本主义的方法论.一句话,"变相资本主义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从更广阔的大视野来重新思考和审视党的建设的旧的理论体系,构建新世纪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体系,为党长期执政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