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把过度创新、监管不力、储蓄率过低、国际经济失衡等作为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虽然是正确和中肯的,但是也是不够的。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还有其更为深刻的政治逻辑,这主要表现为三大狭隘利益:狭隘的阶级利益、狭隘的政治利益和狭隘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不仅使世界经济陷入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也使人们对本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和本质高度关注和重视。本文从金融危机的发生过程开始说起,从市场失灵的视角,以金融机构为模型主体,构建了收益模型,并进一步认为无监管的市场失灵是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道家对科技的态度是抵制的,这种抵制根源于科技"有为"与道家"无为"的冲突及科技"有欲"与道家"寡欲"的冲突。透过道家抵制科技的表象,可以看到道家对科技的积极影响,即其在理论实质上对客观规律的肯定,在技术上对"技进于道"的升华,在科学技术应用上对"人与自然和谐"意识的推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年鉴》及部分财经类网络数据补充,对比研究了1998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利用描述性统计和VAR实证分析,考察金融危机是如何通过不同传导渠道对行业经济产生了冲击。结论显示:(1)全球金融危机给国内各行业带来的影响比亚洲金融危机范围广、程度深且持续时间更长。(2)两次金融危机分别通过国际资本流动、价格和财富收入这三种不同渠道对行业产生了显著性的且有差异的影响。(3)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主要传导渠道是财富收入,且主要受到冲击的行业是餐饮业、工业和金融业,而全球性金融危机则通过三种不同渠道对各个行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东北非动荡的根源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北非一些国家政局动荡,实际上是相关国家长期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总爆发。从长期来看,这次的政治风暴不但会改变相关国家的政治生态,也将对整个中东地区的格局乃至世界政治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在目前中国社会矛盾不断尖锐化、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从中东北非动荡中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校企合作办学中的文化冲突问题,探讨了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冲突的本质、根源,然后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文化冲突给实习学生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最后运用社会学社会角色理论和管理学企业文化理论,提出实习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各自的因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际货币体系与全球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三个阶段。牙买加体系实际上实行的"美元本位制"。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在相当大程度上是美国滥用其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的特权的结果。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是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和风险,同时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另外还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带来了重要的契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一场涉及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利益重大调整的深刻变革,因此将是一个充满荆棘的异常曲折、复杂的漫长历程。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发展道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宣 《理论前沿》2008,(22):5-8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资本主义遭遇重创,越来越多的人从社会主义中寻找出路,但现在断言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取得了胜利为时过早。当前,我们一方面要警惕西方国家的“愚弄”,避免为这次危机埋单。另一方面,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中国同样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与资本主义明显不同的中国发展经验需要更深层次的总结;涉及中国未来发展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在不断蔓延和加深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成为即将到来的全球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对未来的国际政治正在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它将改变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在重构全球金融秩序的过程中,新兴经济体国家将拥有更多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1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金融危机也凸显出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着外贸出口依存度过强、金融体系改革发展较慢、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因此,要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采取着力扩大内需、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强金融创新和监管、多举措促进出口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世界金融体制和实体经济遭受重创,发达国家将借金融危机扩散蔓延过程将其后果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在金融体制依然相对安全的情况下,由于依赖贸易过重,实体经济受到的打击沉重。必须密切关注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领域的影响,并化"危"为"机",主动应对挑战,采取切实措施,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转型。独辟蹊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泛滥。全球已就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达成共识。然而,各国出台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却与其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承诺背道而驰。WTO作为当前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经济组织,应当并且能够成为促使各国落实其"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承诺的平台。然而,WTO目前的制度体系无法使其在这一问题上发挥应有作用。文章通过介绍和分析目前全球抵制贸易保护主义遇到的困境,试图从完善WTO相关制度的角度寻找全球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金融危机看新自由主义的弊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根源最普遍的学术解释是,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是祸根。认为是美国的金融秩序失调、金融创新失控、金融监管缺位等造成了危机。其实,这仅仅是在表象上阐释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从根本上看,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新自由主义。金融危机暴露出新自由资本主义的弊端:群体的非理性、自由的不对称性、自由调节的危险性。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得到启示: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规律依然在起作用;新自由主义已经不能推进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金融危机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结束;欧美救市并不等于社会主义;金融危机更加坚定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14.
反腐败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权力和腐败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 ,腐败的实质是社会公共权力性质和职能的蜕变 ,权力是产生腐败的必要条件 ,缺乏制约的权力同人的自私自利性的结合则是产生腐败的充分条件。并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产生腐败的体制根源。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已对世界各国带来了深重的影响,属于国际大家庭一员的中国自然也难免遭受此次危机的打击。世界经济危机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有战胜危机的许多有利条件,只要我们充满信心,科学应对,谨慎决策,一定能够战胜危机,渡过难关,在新一轮的世界竞争中抢得先机,实现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16.
论腐败的实质及其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腐败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是权力和腐败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 ,腐败的实质是社会公共权力性质和职能的蜕变 ,权力是产生腐败的必要条件 ,缺乏制约的权力同人的自私自利性的结合则是产生腐败的充分条件。并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产生腐败的体制根源。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金融化进程的加快,金融业离开实体经济,开始了自我服务的加速膨胀过程。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金融业的加速自我膨胀注定了其必将面对一个灾难性的结局,这便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危机最终摧毁了旧的秩序,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经济、金融、政治的既有格局。旧的世界已经逝去,新的世界尚未成型,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动荡的转型时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占领未来世界的制高点,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美元资产的安全性问题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的重要议题,投资于各类美元资产的美国养老保险基金也受到了巨大损失,安全性、保值增值等成为突出问题。我国社保基金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应注意:发行特种国债要慎重;国有股转持社保基金可加大力度;稳步推进境外投资。  相似文献   

19.
复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复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当于在美国与贸易账户地区之间达成了一个隐含合约,美国由此获得稳定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贸易账户地区则通过本币的适度低估带来经济和就业的高增长。该金融体系存在内在的制度缺陷,其可维持性取决于参与各方能否及时进行内部调整。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表明,我国在复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承担了过大的风险,因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成为金融调控的重心。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曲博 《外交评论》2010,27(6):57-65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治理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化。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和承认,投票权和话语权大幅提升,但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加强自身影响力的挑战,中国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思考如何将自身的经济实力转变为对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影响。治理是一个过程,话语权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其他主要环节还包括制度的功能设定、治理规范的内容以及国际组织的内部治理改革等,这些方面都会影响国家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因此中国既需要考虑权力变化所带来的话语权的增加,同时也要思考制度功能、规范和组织治理结构等要素与政策结果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