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九军团司令部暨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观寿公祠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1934年8月底至9月初,红一军团司令部设于观寿公祠内,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和红九军团、红24师等1万多人夜袭温坊,歼灭国民党李延年纵队1个旅和1个团,共4000余人,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第一次大胜利。9月9日,红一军团回师江西后,  相似文献   

2.
红九军团是中央红军中率先出发长征的部队,也是惟一一支不在于都境内集结而离开中央苏区的中央红军。  相似文献   

3.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巧渡金沙江,一直被认为是“神来之笔”《,长征组歌》中的“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歌词更是广为传唱。但是,许多人不知道,当年贺龙、任弼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北渡金沙江的故事同样惊心动魄。当时红二、六军团渡江的地点在红一方面军渡江的更西处,时间也晚了整整一年。北渡金沙江在红军长征的三大主力部队中,除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外,还有一支红二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主要是由红二、六军团组成的。红二军团是原洪湖苏区的红3军,总指挥是贺龙,政委是关向应,中央代表是夏曦;红六军团…  相似文献   

4.
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时,先遣探路的红6军团和红2军团会师后,在两军战略行动方向和统一行动方面,与博古、李德控制的中革军委发生了一场争论。争论焦点在于:两军团是集中行动、统一指挥,还是分开行动、各自直受军委指挥?是集中兵力挺进湘西北开展攻势作战,还是红6军团单独进入湘西建立苏区?这场关系到红军长征成败的重要论争的结果,为红2、6军团的发展壮大,为两军团更好地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为红军三大主力战略格局的形成,为战胜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图谋,为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湘潮》2021,(5)
正红三军于1934年5月至8月开辟了黔东特区根据地;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于1934年8月7日从湘赣边境出发,最早迈开了西征步伐。1934年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师后,共同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19日从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再出发,纵横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8个省,到1936年10月22日到达西吉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长征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6.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留在湘西的红二、六军团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开始以北上抗日为目标的伟大长征。这是从红二、六军团的整体来说的。若单从红六军团来看,1934年8月,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从湘赣出发西征,实际上已是长征的开始;而这次湘西突围应该是长征的继续。1933  相似文献   

7.
护送先遣队东进1934年7月初,红七军团从宁化西北地区开始向东线行动,被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委命我们九军团担任护送七军团的任务,也一同向东线前进。7月12日,我们来到站头隘。下午3时许,主力进到宁化以西的禾口圩宿营。13日下午3时,全军进抵宁化县城。第二天上午,军团政治部开会,公开动员此次东进任务,教育全军进入白区应该注意的事项。下午1时,部队出发东进。  相似文献   

8.
胡涤非 《湘潮》2004,(6):20-21
1932年12月,中央军委配给湘赣红军一部无线电台;1933年5月,湘赣红军在棠市战斗中缴获敌人一部被损坏了的电台,经修理可用;同年6月,任弼时奉命来到湘赣就任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随身带一部电台。为加强对无线电台的领导,任弼时决定成立无线电中队,将其直接隶属于省委和省军区领导。任弼时来到湘赣不久,即开创了无线电侦察工作。早年在上海搞地下工作时,他就和周恩来一道研究过怎样编密码和破译密码的技术问题。后来,他在中央苏区又积累了技术侦察工作的新经验。所谓无线电技术侦察,首行是抄收敌台发出的天书般的电码,然后是破…  相似文献   

9.
田心坪(现田坪)位于玉屏县东北部,历来为通往铜仁、江口、思南、印江等处要地,也是红二、六军团由湘入黔去江口的必经之地。清晨,我们驾车从玉屏出发,目的地是当年红二、六军团入黔第一仗遗址: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车行将近一小时,到达田坪镇。雨过天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气息和青草芬芳。谁能想到,75年前,一场惨烈的战斗曾在这里打响。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20,(6)
正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县出发长征,并胜利与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毛泽东高度赞扬: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但甚少有人知道,红二、六军团长征前曾在湖南石门县做了较长时间的集结整训,做好了部队战略转移思想、政治、扩红、军训等各项准备,并明确提出了部队应突围转移到贵州镇远、黄平一带,石门县实质上是其日后长征的策源地。配合中央红军长征中央红军长征时,红  相似文献   

11.
彭苏 《红岩春秋》2024,(4):56-61
<正>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主力1.7万余人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进入贵州后,红二、六军团攻占黔西北黔西、大定、毕节三县,扩大队伍5000余人。其间,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白皮红心的国民党毕节专员红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后,经湖南中西部地区进入贵州东部。而后遵照中革军委电令迅速西进,渡过乌江,前往贵州西部毕节一带建立红色根据地。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30年代,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离开根据地进行长征。在红军三大主力的长征中,有一支部队先后参加了他们的行动,这也是唯一参加过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行动的部队。这支部队就是红九军团(后来改称为红三十二军)。由于其规模不大、精干,宜于机动,且经常执行牵制性任务,毛泽东称赞其为“牵牛鼻子的能手”,周恩来赞誉其为“战略骑兵”。  相似文献   

13.
杨兴宇 《当代贵州》2013,(12):42-43
盘县会议是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在盘县召开的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战略决策会议。会议作出了红二、六军团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决策,这对保存红军实力,促成三军会师,壮大抗日力量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兴宇 《当代贵州》2013,(12):41-43
盘县会议是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在盘县召开的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战略决策会议。会议作出了红二、六军团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决策,这对保存红军实力,促成三军会师,壮大抗日力量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冬生 《湘潮》2021,(1):61-63
在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旧址所在地——龙山茨岩塘的苏维埃广场上,萧克将军亲笔题写的红军战斗在龙山大型浮雕,在青山绿水间和蓝天白云下格外光辉夺目。龙山是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率红二、六军团浴血奋战的地方,在这里创建了长江南岸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成为中国南部苏维埃运动发展中最重要的柱石,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武装,有力策应了中央苏区革命斗争及中央红军突围长征。  相似文献   

16.
正1933年10月,国民党向红军各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第5次"围剿"行动。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5次反"围剿"失利,革命武装力量遭受重大损失。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以便进一步开展宣传和推动全国的抗日战争工作,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命令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为主席,肖克、王震为委员的军政委员会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长征探路的先遣队从湘赣革命根据地突围西征,寻找已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战斗在川黔湘  相似文献   

17.
袁坤 《学习月刊》2022,(11):49-51
<正>红二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于1936年7月由红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合编而成。红二、六军团是红二方面军的主要组成和中坚力量,其中红二军团是贺龙亲手缔造并发展起来的革命武装,红六军团于1934年10月24日与红三军(红二军团)胜利会师后在鄂西地区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鄂西地区孕育诞生了红二军团,发展壮大了红二、六军团,锻造了红二方面军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8.
《红岩春秋》2014,(10):17-18
编者按:1932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穿插和回旋于川陕边、湘鄂川黔边以及渝东南广大地区,运用运动战、游击战消耗敌人,变全局的劣势为局部的优势;所到之处唤起民众,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粉碎了敌人多次"进剿""会剿""围剿",保存和扩大了红军,为红军主力实现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