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一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像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一样 ,邓小平也非常重视农村 ,重视农民和农业问题 ,将农村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邓小平在接见南斯拉夫朋友时对此作了深刻阐述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 ,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何要从农村开始呢 ?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 ,农村不稳定 ,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农民没有摆脱贫困 ,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 ,在没有改革以前 ,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 ,衣食住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党的工作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首位,曾多次指出:“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他还再三提醒全党:  相似文献   

3.
我作为农业战线的一员,在学习《邓选》第三卷时,深感农业在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在论述战略重点时,把农业摆在第一位。他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看这百分之八十稳不稳定。农村不稳定整个局势就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百分之八十人口的农民没有积极性,国家就发展不起来,农民没有摆脱贫困,我国就没有摆脱贫困。邓小平还指出,农业要有全面规划,首先要增产粮食,2000年要做到粮食基本过关,这是一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党高度重视的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更是明确地指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农民知识贫困的问题将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软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体.农民的知识贫困是农村经济贫困的重要根源,只有解决了农民的知识贫困问题,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重视农村工作□马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特别是使8000万尚处在贫困状态的农村人口尽快摆脱贫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在下个世纪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农民占中国人口的80%...  相似文献   

7.
秋高气爽的时节,记者来到河南省鹿邑县生铁冢乡,采访了乡党委书记张利国、乡长赵德营同志。 问:近几年,有些乡镇片面理解上级政策精神,没有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农业上,以致有些地方农业生产徘徊不前甚至出现了滑坡。生铁冢乡则始终把农业生产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并取得显著成绩。请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答:首先我们乡党委、政府对农业基础地位重要性的认识始终没有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国家自立。不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其他问题就很难解决。正像邓小平指出的那样:“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8.
要论摘编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求是》1998,(2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研究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会考虑到: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研究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会考虑到: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农民的贫困文化与低社会化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障碍,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改造贫困文化.政府只有通过社会化主体的培育,提高农民的社会化进程,使农民获得现代性,完成从传统农民到现代农民的身份转变,才能最终达到彻底改造贫困文化的目的.因此,农村的文化建设应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要解决好这个根本问题,很重要的在于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农村党支部。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 一 农村党支部担负着领导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农村党支部建设好,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才能完成,因此,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警惕我国农村新的致贫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在“三农”问题当中,农村贫困人口问题尤为关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还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820万,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还有可能返贫的农村低收入人口5825万。切实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必须首先弄清其致贫的根源和特点,并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一、当前我国农村出现的新的致贫因素在传统意识中,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研究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会考虑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亿多人口,九亿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我国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并以磅殇之势…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搞好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对于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保持农村大局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将起到巨大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文化建设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素质有了较大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活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同志所著的《摆脱贫困》一书,收录了他从1988年至1990年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的部分讲话和文章。该书胸怀全国大局,立足闽东实际,以如何脱贫致富为主线,内容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语言朴实,见解独到。重读《摆脱贫困》,倍感亲切、振聋发聩、催人奋进。《摆脱贫困》一书不但很好地体现出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  相似文献   

17.
李咏梅 《共产党人》2004,(24):32-34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又在农村。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只有减少农民,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才能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工农、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解决这些难题,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 ,我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 ,城乡距差很大。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 :“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现实迫切要求农村和农业有较快的发展和进步 ,以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向现代化一元经济转变。按照刘易斯—拉—费模式 ,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有一个农业部门过剩人口向现代化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然而 ,我国农村面积大、人口多、分布广 ,同时城市又大量存在因国企…  相似文献   

19.
正扶贫脱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贫困面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脱贫历史上的辉煌篇章,中国也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开创了扶贫  相似文献   

20.
我国12亿人口,9亿在农村。没有农村的文明,就没有全国的文明。农村经济和社会要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兼顾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首先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的目标,同农村经济工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以创建“文明户”、“文明村镇’为主要形式,依靠群众,立足基层,狠抓落实,讲求实效。深入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农民爱祖国、爱人民、爱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