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性与人文性──刑法学研究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性与人文性──刑法学研究的价值目标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教授陈兴良博士我国刑法学面对世纪交会的风云,如欲无愧于时代,使刑法学理论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必然面临着双重任务:专业"食槽"的建构与人文蕴含的加重。当前我国刑法学研究虽然一片繁荣景象,但繁荣背后潜...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期间刑法学研究概况 “九五”规划期间,我国刑法学研究处在世纪之交的伟大历史时期,香港、澳门纷纷回归祖国,新刑法典经过多年的酝酿,已完成修订、公布、实施阶段且实施效果显著,同时,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以此为契机,我国刑法学理论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化底蕴、理性的评判标准和客观全方位的研究方法,投身于刑法学的研究之中,使我国刑法学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功能日臻提升,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新刑法典的修订、公布和实施成为这一时期刑法学研究的一道分水岭和聚焦点。这期间受到刑法学…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包括法学在内的所有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应是中国刑法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论;知识产权法的全面移植具有相对特殊性;构建犯罪构成模式不能脱离中国语境;我国传统四要件模式是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刑法学是一门开放的学科,必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在历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兴起到90年代末2l世纪初的繁荣之后,我国的国际刑法学发展已经步入一个“茫然”的“停滞”阶段。称之为“停滞”,是因为我国当前的国际刑法学研究虽然从表面上看依然成果丰硕、欣欣向荣,但实际上已陷入空前的困境;冠之以“茫然”,是因为学者们至今仍然陶醉在中国的国际刑法学研究“形势一片大好”的喜悦之中,对于浮华之下所隐藏的危机似乎丝毫没有觉察。因此,在当前浮躁的学术氛围下,重新审视我国国际刑法学研究的现状,正视其间存在的学术困境,对于深化国际刑法学的研究、提升国际刑法学的学科地位、发挥国际刑法学的学科价值将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5.
理论的深化与深化中的理论——读陈兴良博士新著:《刑法的人性基础》●宗建文基本假定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分析框架的出发点,它是逻辑推理的前提。我国刑法学研究关注人性假定,首见于陈兴良博士的论文《刑法的人性基础》(载《法学研究》1994年4期),而如今《刑...  相似文献   

6.
刑法学研究的宏观透视与深层反思——简评《刑法争议问题研究》新良光权刑法学是我国法学中理论较为发达的一个部门法学。晚近十余年间,已问世的刑法学著作当以百数计;学术论文当已逾万篇。在这繁荣的背后,刑法学研究也存在着低水平重复之虞。由赵秉志教授主编、十余位...  相似文献   

7.
呼唤现代派——刑法学研究方向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唤现代派——刑法学研究方向性思考文海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修订,标志着刑法学研究已翻开新的一页。新的时期,应当以把刑法学引向深入、推至新高度为特征。研讨我国刑法学的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如指导思想、研究方法等,本文不准备面面俱到,仅从其中主...  相似文献   

8.
章志远 《法学研究》2013,(1):87-106
中国刑法学正在经历体系化、精细化、教义化与学派化的知识转型,这是我国刑法学真正走向规范科学的新起点。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研究的成果数量呈现出新的井喷式增长。人们不再哀叹刑法学研究已经走到尽头,而是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教义刑法学的根本属性是逻辑性(或者学术性)。教义刑法学是指以刑法规范为根据或逻辑前提,主要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将法律概念、规范、原则、理论范畴组织起来,形成具有逻辑性最大化的知识体系。在我国特定语境下,规范刑法学与教义刑法学存在差异:在方法层面,规范刑法学主要采取“注释的方法”,而教义刑法学主要采取“逻辑推理”的方法;在结果层面,规范刑法学形成的知识体系突出强调“以刑法规范的含义为中心”,而教义刑法学则突出强调刑法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最大化要求。当前我国学术界对教义刑法学的批判存在几大问题:对狭义刑法学的学科属性存在根本性的误解;对广义的刑事法学内部的各学科之间的特定功能及其关系存在认识上的混乱;对部门法的整体研究状况存在基本的误判;忽视了不同部门法之间的学科特点的差异性以及具体学科发展状态的不平衡性。刑法学界应该坚持“走向教义学的刑法学”之路。  相似文献   

10.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新刑法的颁布与实施,为我国刑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广阔舞台。从此,我国刑法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新刑法颁布还不足3年,但这一时期却成为我国刑法学研究的黄金岁月,一大批刑法学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相继涌现。在20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回顾过去刑法学研究的峥嵘岁月,展望新世纪刑法学发展宏图,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研究特点20世纪90年代,研究新中国刑法科学史的专家认为,我国从1949年新…  相似文献   

11.
《刑法学》     
作为国内最新一本《刑法学》教材,它的诞生植根于国内刑法学理论蓬勃发展的基础,充分借鉴吸收了国内外现有刑法学研究的成果,同时又在刑法观和刑法学体系构建上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刑法观的更新是我国刑法理论和研究的一大成果,作为该书的一大特色,编著者将其确立为教材所着力追求的方向,倡导刑法观的更新应当成为刑法教育和研究的方向。在突出刑法观更新的同时,编著者们在刑法学体系构建上,  相似文献   

12.
一、刑法学研究概况“九五”时期刑法学研究成果十分丰硕。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截止到2000年6月)发表刑法学方面论文6000余篇,出版书籍500余部。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刑法学研究在我国刑法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时期的刑法学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关注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刑法学者们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对1979年刑法典的修订进行了全面研讨,提出了系统的、有见地的、符合实际需要的建议,大大推动了刑事立法进程。1996年初至1997年3月,刑法典的修订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并进入立法审议和通…  相似文献   

13.
犯罪构成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成要件是我国刑法学中犯罪构成理论研究过程的基本词汇。该词源于资产阶级刑法学,曾被前苏联和我国学者深刻批判过,但在构筑社会主义国家犯罪构成体系上又被广泛使用,以致于批驳与立论相当混乱。本文对怎样正确理解构成要件,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标准,构成要件与犯罪形态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犯罪概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美刑法学者最初是从犯罪与道德的关系方面来研究犯罪的概念的,认为犯罪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由于英美刑法学者不能正确认识犯罪与道德的关系,故从这方面研究犯罪概念时遇到许多不可克服的困难。因此,英美刑法学者又从犯罪与民事违法行为的一些外部特征,如犯罪与民事违法行为在诉讼程序上的区别来研究犯罪的概念。大陆刑法学者明确将犯罪概念分为实质的与形式的犯罪概念,而实质的犯罪概念则是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现实的犯罪的概念。这样外国刑法学者的犯罪概念无论是英美的,还是大陆的,都可以从某个方面,将其分为实质意义的犯罪概念和形式意义的犯罪概念。我国刑法学的犯罪概念则与此不同,一般都称之为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概念。本文通过对中外刑法学犯罪概念的比较,区分出一元和二元的犯罪概念,并对其正确与否予以了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15.
结果加重犯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系作者对中外刑法学关于结果加重犯的理论所作之综述,特别是对我国刑法学关于结果加重犯理论研究薄弱的部分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我国刑法学对结果加重犯的研究主要是从一罪的特殊形态的角度研究的,而国外则涉及责任论、因果关系论、未遂、共犯等领域来研究,可见国外刑法学对结果加重犯的研究是多视角的。不用说,这种多视角研究结果加重犯的理论是十分丰富的。作者希望此文能为丰富与完善我国刑法学关于结果加重犯的理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刑法学研究述评王敏远1996年刑法学研究呈现出了热闹非常的景象,热点的中心就是我国刑法的修改。面对如此多的关于修改刑法的探讨论文,如何在一篇文章中反映出人们对各类问题的具体修改意见及理由,确实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更为困难的是,刑法学界的不少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17.
刑法学的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刑法学面临改造理论体系与增强问题意识的双重使命,为此,进行跨文化的刑法学研究是必要的。西方国家在刑法理论发展上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包括法官解释刑法,坚持刑法客观主义,刑法学方法多元化,问题思考与体系思考等。与之相对应,我国刑法学发展过程中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我国未来的刑法学理论进行合理化改造有多种可能的路径,即必须以刑法客观主义立场为取向,建构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坚持实质的犯罪论,加强对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在《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上撰文《中国刑法学的想象力与前景》指出,要整体地、大幅度地推动中国刑法学研究,我们只是心无旁骛地学习别人,只要求刑法学者有基本的学术功底,显然是不够的。学者如果缺乏自省能力,缺乏想象力,如果不构筑中国的研究范式,刑法学研究的前景堪忧。刑法学的发展和学者的主体性反恩能力和学术想象力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9.
青年刑法学者赵秉志博士、张智辉硕士、王勇博士,都是近年来刑法学界崭露头角的新秀,他们本看严谨的求学态度和刻苦的钻研精神,编著、撰写了大量的刑法学专著和论文,为繁荣我国的刑法学研究、丰富我国的刑法学宝藏,作出  相似文献   

20.
5月26日至28日,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六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康树华教授首先对我国犯罪学研究会成立五年来所开展的研究情况及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回顾。接着,代表们就本次会议提出的议题──“有组织犯罪”进行了研讨,现将重要观点综述如下:一、犯罪学学科及研究概述对许多从事司法实践工作的同志来说,相对于刑法学而言,犯罪学还较为陌生。这与我国犯罪学的发展不过十几年的历史有关。其实刑法学与犯罪学各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各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概言之,刑法学研究主要基于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