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佤族的木鼓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乎每个佤族村寨都有木鼓房,至少有一对木鼓供在木鼓房中。木鼓由整段红毛树或椿树制作,上方挖一直槽,中间挖空,两侧各刻一鼓舌。鼓有雌雄之分,敲击时音质不同,雌鼓音清脆且高,雄鼓音稍低沉。置于木鼓房中,雌鼓在右,为主位,雄鼓在左,为客位。逢年过节时可一人敲击,也可数人合击。佤族盛大的节日“拉木鼓节”就围绕木鼓展开,唱木鼓歌,包括人们上山选树、砍树、拉木进寨,制成木鼓直到庆祝歌舞的全过程。在佤族传统文化中,木鼓不是普通乐器,而是通天的神器,只要一敲响它,住在天上的神达梅吉就知道下界发生了什么事情。木鼓的使用与村寨生活的…  相似文献   

2.
《创造》2009,(6):70-70
“佤族村寨都用上了节能灯。”这是当天在阿佤山听到最多的一句话。6月17日,云南省节能办宣传小组及志愿者车队开进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为勐来、勐角两个乡的边疆少数民族贫困村、小学、佤族村寨免费送去2650只节能灯及配具。17日上午,宣传车队来到勐来乡曼来村,向村民和当地唯一的一所小学免费发放1440只节能灯。该村总人口258户1079人,是一个佤族聚居 的村寨。  相似文献   

3.
《创造》2009,(6)
"佤族村寨都用上了节能灯."这是当天在阿佤山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6月17日,云南省节能办宣传小组及志愿者车队开进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为勐来、勐角两个乡的边疆少数民族贫困村、小学、佤族村寨免费送去2650只节能灯及配具.  相似文献   

4.
在本期″图片纪实″里,我们编了一组少数民族的婚礼故事。 这些图片分别出自几个新闻记者和民族文化学者之手,它们记录的是佤族、藏族、傣族的婚礼。 人们都说,少数民族的婚礼如同一本奇妙的、由多种民族语言写成的书,它被写在山里面,写在一个个少数民族的村寨里,真挚而精彩,只要愿意,每个人都有机会来阅读它。如果多有一点了解,多一点留心,你还能读懂暗含在其中的那些文化隐语。通过阅读,我们很容易发现,无论用哪一种语言写成,里面都包含着人们对生命、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共同企盼。 有很多比较内行的人说,要了解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5.
祭寨门     
侗族聚族而居,每寨数十、数百、上千户。寨寨多建寨门。寨门既是出入村寨必经之地,又被认为是村寨守护神显灵住守的地方。认为“寨门神”(有的立有偶像)对内防病防灾,对外防贼防盗。凡村寨人畜生病,要向它献祭;儿童体弱要请它当“保爷”;村寨发生火灾,大家要全力抢救寨门;来“吃多食”的客人进寨,要向“寨门神”敬献,主人也在寨门里设案迎客。凡侗寨建筑,都要先将“萨岁”(又名“圣母”)堂和寨门建好后,方能建立房屋,这是侗族的古规。  相似文献   

6.
佤族祖祖辈辈都居住在山上,自称是大山的民族。青山绿水,养育了世代的佤族人,雄峰险峻的大山,赋予了佤族坚强的性格,山高树茂的大森林,是佤族赖以生存的源泉。自古以来,佤族相信万物有灵,认为所有山川、河流、森林和一切不可理解的自然现象都有精灵,会给人们带来祸福。  相似文献   

7.
叫魂活动是一个展演佤族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神圣与世俗融会、信仰与现实共通。他们的价值观念从中得以体现,社会关系也在仪式中得到强化。翁丁佤族的叫魂活动反映了其灵魂观、神灵观等超自然知识,并在仪式过程中建构了其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强化了其民间权威力量,成为翁丁佤族社会文化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8.
在翁丁佤族的民间仪式中有大量馈赠行为存在,仪式实践中礼物交换的互惠原则呈现了翁丁佤族村寨中人际网络关系的建构和再生产,发掘某些使该社区的礼物馈赠形式区别于其他礼物馈赠体系的特性对深入研究佤族的仪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傣族男女青年发生婚前性行为被视为神所不容 ,未婚先孕更被看作是一种触犯鬼神的现象 ,当事人要受到村寨头人的各种惩罚 ,还要祭祀寨神勐神以求神灵的宽恕。被社会所接受的性行为是与婚姻的缔结紧密相连的 ,男女婚姻的结合是以祭神之后才为合法的 ,这已成为两性结合的必经手续和仪式。婚内外的界限分明产生了关于男女性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其道德观念 ,已婚男女与配偶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也将受到地方法规的严厉惩处。  相似文献   

10.
现有36万多人口的佤族,世居在以阿佤山为中心的滇南山区。在这短暂的50年中,佤族从原始部落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萌芽期一步跨入了现代社会。在阿佤山的村寨采访,六七十岁以上的佤族老人几乎都能记起他们年轻时曾见过的惊心动魄的一幕:每到庄稼下种和收获季节,“猎头英雄”便埋伏在云遮雾绕的山路上,等着来人路过,然后手起刀落,将“猎”来的人头供奉在木鼓房的人头桩上。佤族过去遵行的砍人头祭木鼓的做法,源自佤族先民的固执信仰:只有用人头祭祀,大地才有收获。故而,因“猎人头”产生的部落战争也在千百年中连绵不息。到1958年,…  相似文献   

11.
吴平 《今日民族》2001,(3):28-31
在西盟佤族地区,有一个叫“天堂──西盟佤山部落风情园”的小型文化场所,并拥有一个业余民间演出团体──西盟佤山民间艺术团。它们由佤族私人出资兴力和组建。这件事发生在西盟这样一个解放前夕还处在原始社会时期的闭塞的国定特困县,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西盟县城里有个“民俗村” “西盟”在佤语里的意思是“一个能找到金子的地方”,但多年来,他却被“贫穷”二字深深困扰。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处于原始社会时期,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社会生活方式的某些残余,村寨里奉行着见者有份、平均获取的原始共产主义分配方式,对外物品交换…  相似文献   

12.
门神     
门神文/图葛磊在我国古代,各路神仙人都有庙宇,例如玉皇庙、东岳庙、城隍庙、土地庙等等,但也有没有庙宇的神仙,门神就是其中一个,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挺然屹立在千家万户的门扉上,历经沧桑,威风凛凛。所谓门神,是指张贴或绘制在门上的神灵形象,是“守门之神”,...  相似文献   

13.
扬波  王菁 《今日民族》2011,(12):24-26
山路虽然崎岖,但目力所及,都是树木葱茏,山色翠碧。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水平村委会水平自然村是一个半山区佤族村寨,有百来户400多人。环顾四周,只见一幢幢色彩明丽、檐角飞挑的小楼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间,浓烈的色彩对比展现着佤族人民的热烈奔放的个性。村路两边有人在拌水泥、有人在运砖块,一派热火朝天、忙忙碌碌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王世雄 《今日民族》2005,(11):19-19
“叫谷魂”是佤族敬祈丰收的一种祭祀活动,意思是将谷子的魂叫回来,让它粒粒饱满,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叫谷魂一般在每年谷物快要成熟时进行,由村中一户比较富足且有一定声望的人家来主办。是日,要请“魔巴”(巫师)做“法事”,要唱歌(叫谷魂),要跳舞。活动越隆重,谷魂越高兴,歌声越动听,谷魂越爱回来。所以佤族村寨每逢叫谷魂之日,全寨人都要集中唱歌跳舞,穿新衣,说吉利的话,不能让谷魂认为你家很穷而不愿回来,也不能让谷魂生气而不归。叫谷魂要用鸡或猪作祭品。杀猪要杀小公猪,杀鸡要杀一公一母成对,并且要选毛色最好看的杀。魔巴做“法事…  相似文献   

15.
向业容  刘雷 《人民论坛》2015,(8):192-194
村寨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单元。研究汉羌山地村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策略,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文章基于汉羌山地村寨文化的现状,采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探讨汉羌山地村寨文化传承的策略与有效途径。以期解决汉羌山地村寨文化发展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也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佤族筒帕     
筒帕,又叫挎包,在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无论男女老少,基本上都随身携带。他们不论出门做事,还是上山干活,都喜欢把它挎在肩上。在佤族人民看来,筒帕既美观又实用,同时还是馈赠朋友的礼物。佤族群众特别钟爱黑、红两种颜色。佤族人认黑为美,而红色则认为是生命的原色,对其崇信并且普遍使用。受此影响,佤族的筒帕也是认黑、红两种颜色为基本主色调,同时饰认黄、绿等多种颜色,经过精心编织成各种图案,有方形的,有菱形的,有的三角相错,也有的波浪滚边,这些美丽的图案背后都有着相关的神话传说,还有的饰以牛头图…  相似文献   

17.
月神是中华民族崇拜的神灵,也是艺术创作的原型,通过月神原型分析,可以烛见中华民族和东方文化的价值及其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水族原始宗教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族人民历史以来,普遍信仰与崇拜多神教,诸如自然物中的巨石、古木、土地、山川、河流:自然现象中的日、月、星、辰、雷、雨;动植物中的龙、凤、花草;创世纪中女性、男性代表人物及其远近祖先等等。人们相信以占卜来决定何物侵害与赐福,尊崇巫术、咒语来驱邪与还愿。故人世间凡生、死、疾病、灾荒、古、凶、祸、福或求子、求财等等,都要经巫师占卜后而敬献各种神灵与鬼魂。其神灵与鬼魂的名目繁多,据民间巫师相传,“足不足,三百六”意即360个神鬼。据此,人们封给巫师的红包(即工资)一般都是三元六角或三角六分,以示巫师能治服一年之中每天在活动的神灵与鬼魂之意。  相似文献   

19.
藏族的山神被称为“细达”,意为“大地之主”,也称为“域拉”,意为“地方神”、“一方之神”。山神,是藏族最重要的传统神灵之一,藏族由于自古生活在雪山草岭中,山岭与其生活息息相关,雪峰、山梁成了人们尊崇的对象,成了故土的象征,山神也是维系一方之神,是部落、村落和个人的保护神。山神中有一部分成员被称为念神,尤其是大山神往往都是念神,如著名的雅拉香波、念青唐拉、玛沁奔热等山神都被称为“念”,也有一部分大山神被称为赞神,如云南的绒赞喀哇嘎波山神,印度大吉岭的赞郭多杰山神是赞神,但念神和赞神的成员不全限于山…  相似文献   

20.
陈晓琴 《今日民族》2002,(10):42-43
大多数人只知傣族支系花腰傣有漂亮的花腰箩,殊不知佤族也有一种造型奇特,含义深远的腰箩。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人们喜食草烟,据说草烟对消暑提神很有作用,还能防止野外劳作时被蚊虫叮咬。凡抽吸草烟的佤族妇女都要配备存放草烟的烟袋。在其琳琅满目的烟袋中,要数笔者1996年下乡在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大寨征得的竹篾箩格外引人注目。它质地朴实,造型独特,称得上是佤族竹编器中的精品。这古色古香的小竹箩,既实用,又精美,是难得一见的腰上装饰物。有意思的是,这种看似普通的生活用具,还有其神圣不可轻告他人的内涵。腰箩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