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全球化所引发的全球性问题是全球“普遍伦理”确立的现实根据。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全球性问题,促使世界各国反思传统的伦理,以确立全球新伦理-全球“普遍伦理”;全球“普遍伦理”的提出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伦理支持。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全球“普遍伦理”的视野内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全球伦理体系的构建需要以继承传统的共通价值为基础,并在全球交往实践活动中探索和延伸。西方强势国家凭借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优势,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全球交往实践活动中垄断了全球伦理的话语权,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普遍处于失语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积极回应日益高涨的全球伦理呼声,表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在应对全球问题与危机时所应有的智慧和勇气,不断提升在全球伦理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全球伦理是由1993年第二届世界宗教会议签署《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而引起世界关注的。然而我国除旅居海外的个别人士外,各宗教团体并未参与《走向全球伦理宣言》的制定,因而对这一问题知之者甚少。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些简要的介绍,并探讨其与佛教伦理的关系。 最早关注全球伦理的是 宗教界人士 最早关注“全球伦理”的是德国汉斯·昆,是一位基督教神学家。在1989年,他提出各宗教之间应宣告一种“新的伦理上的共识”,并在1990年他撰写的《全球伦理》一书中综合阐述了他关于全球伦理的观点,受到世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全球伦理"主张全球"共同繁荣"、"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其实质是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扩张服务的.充分认识和防范"全球伦理"对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侵蚀,对于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伦理问题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可风 《理论月刊》2002,(10):65-67
在探讨全球伦理的可能性之前,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全球化本身的道德合理性问题。本文认为,由于现实的全球化进程带有强烈的西方伦理价值色彩,它不可能使人类普遍受惠。因此,目前所谈论的全球伦理缺乏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进程中的全球问题和全球道德危机强化了人们对普遍伦理的追求,这也对大学德育提出了挑战。普遍伦理应成为大学德育的重要内容,而大学德育又是建立和推行普遍伦理的机制之一。普遍伦理促使大学德育建构新的理念“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开放、民主、宽容的精神,自主、对话、交往的观念等。  相似文献   

7.
陈德敏  孙玉中 《求索》2013,(7):101-103,31
面对全球生态困境,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都基于各自实践和理论困境而无能为力。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整合和超越了传统环境伦理,体现了环境正义的要求,符合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永续发展的愿望,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接受。虽然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目前在理论中尚存缺陷,在实践中仍面临困境,但在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环境治理主权让渡、创设科学民主化环境治理机制以及充分彰显环境治理科技功效等手段,弥补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不足之处,奠定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伦理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8.
尊重作为一个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道德语词,越来越被重视,并且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作为一项伦理原则,日益成为人类的道德共识、全球伦理的基础、全球伦理的底线。它是人人应该遵守的起码道德准则。那么,在现代以教育人为主的家庭教育中,尊重伦理也成为了一项越来越重要的伦理指导原则,使家庭教育在发展中能逐步发挥其在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书刚 《理论月刊》2002,(10):68-69
本文认为,作为可持续发展观内核的环境-生态伦理价值观与代际-代内伦理价值观与普世伦理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尽管在全球化时代存在着文化伦理价值冲突,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交往规则的趋同化,普世伦理应该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恕道基础上的文明对话是国际政治伦理的基本准则,和而不同,圆通共融是全球伦理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1.
全球意识和伦理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意识或人类的整体意识是人类意识的进步和升华。对人类整体意识的研究和探索是建立新的人类文明的需要,正在兴起的普遍伦理、环境伦理、生态伦理以及可持续发展伦理都是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共同发展或持续发展出发,来研究、探索和阐述人类的整体意识的,或者说它们的研究都体现了人类的整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张军 《人民论坛》2021,(2):57-59
科技在为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推力的同时,也滋生了诸如蕴含争议技术风险、系统性风险、弱化情感交流风险、伦理风险和审美风险等多重技术关联性风险。对科技伦理的高度重视、科技发展的伦理挑战、全球科技伦理的发展诉求等不断呼吁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建立。要从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伦理引导、切实发挥制度化伦理辩论基础作用、主动把握科技政策公共导向、批判借鉴国际科技伦理经验四个方面,科学建构应对科技风险的伦理治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是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坚持依法依规开展科技伦理治理工作,加快推进科技伦理治理法律制度建设。从治理层面确立“依法依现”的要求,对于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伦理体系,为全球科技伦理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燕 《理论月刊》2000,(11):95-96
“湖北省伦理学会年会暨环境伦理、科技伦理研讨会”于2000年8月在湖北通山县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湖北社会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大学等十几家学术科研机构的30多名代表。此次会议围绕环境和科技伦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代表各抒己见,深入探讨了与会议主题相关的各方面问题。在环境伦理方面,主要涉及到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全球伦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在科技伦理方面,  相似文献   

15.
智能技术对公共领域的结构性嵌入,成功将技术创新的公共性隐匿于智能技术的不确定性之后。智能技术对“私”的觊觎,在瓦解了现存公共秩序的同时,规定了智能技术伦理治理的合法性。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赋能,将技术创新的伦理治理扩展至全球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的全球智能技术伦理治理,就是要以科学共同体的敬畏之心为起点,重构后工业社会的理性精神,用包容填平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数字沟壑,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与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球问题并发,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国际法裁决,也需要辅以道德伦理来化解。本文论述了全球伦理概念的由来及内涵,首次提出现代德治观的概念,对现代德治观与传统德治观作了详细区分。率先倡导国际社会以现代德治观来思考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孙小玫 《理论月刊》2002,(10):80-81
全球化不仅加深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而且也使各国的伦理价值观念面临着巨大的冲击。随着全球化进程中的全球问题的出现,中外伦理的融合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马强强 《前沿》2011,(3):176-178
在全球环境危机的背景下,在生态伦理的视野中,考察和反思企业责任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的统一,是企业生态责任的基本内容。建立符合生态伦理的绿色企业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是中国佛教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球伦理的一份宝贵资源。作为宗教伦理,它是佛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是以佛教信仰为中心调节僧人之间及僧俗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体系,是有关佛教道德的思想、观念、学说。作为宗教伦理,它发挥着世俗伦理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也承载着宗教对社会人生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重构转型期的行政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鑫华 《前沿》2006,2(5):167-170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加快了“全球文明”的进程,同时,也引起了伦理道德上的一些冲突。在公共行政管理中,人们面临着许多伦理方面带来的新问题。“行政伦理”是一个新名词,它对公共行政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现代各国政府追求的行政目标之一,便是行政伦理的发展。是否建立一套完整的行政伦理规范体系,使之在行政运行中发挥效率,成为衡量一国政府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尤其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