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思想邱长弘,张淑敏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参加中外经济合作问题讨论会的全体代表时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确定了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的政策,”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关对外开放的论述吴保民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闭关自守就要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邓小平关于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决策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贯彻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导方针。小平同志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战...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国梦”,对于整个民族来说,就是把握住属于中国的发展强大机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对人类做出比较大的贡献;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就是把握住中国发展带来的个人事业发展与价值实现的机遇,能够享受更加幸福的生活;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及其人民来说,“中国梦”的意义在于把握中国发展带给他们的红利机遇,享受中国发展影响世界的积极成果,在中国推动的更加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下共同建设持续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4.
黄蓉生  耿靖 《理论与改革》2023,(1):13-23+167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与实践性,在统筹把握“两个大局”的基础上,坚持破解本国现代化难题与世界现代化悖论相统一,意义重大,终将成为人类现代化发展史上一颗璀璨明珠。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四力”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深刻诠释内涵、特征、路向等,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引领力;通过广泛动员各民族、全体人民、华夏儿女弘扬主动精神,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精神推动力;通过系统强化指导思想、价值立场、基本遵循等,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力;通过深入开展政党塑造、人才锻造、环境营造等,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关键保障力。  相似文献   

5.
占全球人口1/6的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影响看中国,中国的积极参与也必将对全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为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世界各国、各民族在进步与发展的同时,都形成了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6.
奥运留给我们一笔“形象财富”。自从中奥成功的那一刻起,中国政府就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开放的中国、崛起的民族,需要走向世界,也需要世界的了解和认知。特别是在一些国家对中国办好奥运持怀疑、误解态度时,我们凭借奥运这个舞台接受世界的观摩与检阅,展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的发展变化,让世界客观地认识与了解中国就显得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沿着正确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就必须具备正确的历史观。本期特邀有关专家学者,围绕“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历史虚无主义是对民族精神的消解”“民族精神孕育道路自信”“百年奋斗史: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弘扬”,推出特别策划——“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8.
王越 《瞭望》2008,(28)
奥林匹克运动是个动态发展的、开放的世界性文化体系。它大量地、不断地从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北京奥运会是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一次伟大聚合,它掀开了中国融入世界,与世界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新的历史篇章。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说,“奥运会将给中国带来前所未有的开放。”的确,北京奥运会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中国人在举办奥运会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和在精神文化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些都将长远发生影响。推动中国对外开放出现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正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最终都会走向世界历史。中国也是如此,正在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审视中国共产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探究党的执政理念与中国发展之路,有助于我们正确应对现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1.把握时代机遇,更加注重发展生产力。"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发生前提是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与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跨越”,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往往具有不同于世界历史一般进程的特殊性。所谓“跨越”,就是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同时利用“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论”思想,体现了世界历史的普遍性和不同民族和国家发展道路特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段建海 《理论导刊》2005,2(8):39-40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在创新性的“救亡图存”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主体精神境界:“世界历史”的宽广视野;学习西方的开放气度;回应挑战的主体立场;与时俱变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23,(7):62-64
<正>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见证了中国的开放和发展,中国的理念和成就也让“达沃斯精神”更加耀眼。中国近年来持续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中国企业不断突破技术难点,掌握核心技术,成为世界焦点,截至2023年5月,在世界经济论坛评选出的130多家“灯塔工厂”中,中国企业就有50家;在世界经济论坛最新一批“全球技术先锋”榜单中,中国企业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的入榜企业除了在智能制造、数字化、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表现出色,  相似文献   

14.
共同体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迄今为止以民族国家为成员的人类社会最大的共同体,是全球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当代全球化的主要任务就是破除以往虚假的普遍性,重建真正的普遍性,这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这种新的普遍性即人类共同价值。从其本质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指世界各民族在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善”,是一种新的普遍性;从其产生和形成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中历史地自然形成的;从其思维方式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以国家和民族主体间性不同于霸权理性的“交往理性”为核心,以“协商主义”为原则的思维方式;从其内在结构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应包括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从其基本内涵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核心共同价值的构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人类的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需要从新文化价值、新文明范式和新文化经验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引发了民族文化安全问题。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形成与演变,可以看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离不开文化的自我认知,离不开综合国力的支撑,离不开文化创新的内在驱动,离不开广阔的国际视野。深刻体悟这些历史经验不仅能为新时期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借鉴,同时也能够为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李丽君,刘祝平1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早在毛泽东青年时期,他与新民学会会员确立“改革中国与世界”的宗旨和目标时,就把改造中国与改造世界联系在一起。1933年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他曾指出:...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伟大变革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一以贯之地坚持社会主义,体现了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守,彰显了深远的历史意义;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崭新的内涵,体现了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时代意义;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与实践,成功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全新课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焕发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旺盛活力,蕴含着重大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张椿年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一个世纪,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世纪。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中国濒临灭亡的边缘。今天的中国。国泰民安,已成为东方巨人。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百年以来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展现了中国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梦想传承,是对过去历史的深刻回顾,是对现实繁荣昌盛的生动写照,是对未来发展的热切期盼;“中国梦”体现了民族、国家、政党及个人的多维发展,即中华儿女的富民梦、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和复兴梦、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强盛的政治梦;“中国梦”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它不仅仅是对形而下的物质生活富足的向往,更是对形而上的精神、文化和价值等“超越的存在”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选择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选择,离不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而我们的选择,中国未来的文化,既不可能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型推进,或西方文化的整体移植,也不可能是中西文化的简单拼凑,而只能是两者的“化合”,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创造性整合。“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孙中山全集》7卷第60页)文化选择首先要解决好几个问题,一是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如何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催生新文化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