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公法与私法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保护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之一,应当建立公法和私法相结合的系统保护机制.公法保护是政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项职责,首先要对传承人进行有效的认定,为了确保传承人认定的全面和公正,应当将现行的申报制改为普查制.具体的保护方式包括对传承人和传承机制进行资助,但政府应对资助经费的使用和传承活动进行监管.私法保护是通过民事关系使传承人获得利益,以调动其传承的积极性,包括知识产权法保护和合同法、企事业法等民商事法律制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泥人张第六代传人"之争,实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份权之争。当特定族群和个人对其经过智力创造和传承而获得劳动成果时,其就已经享有了一种"自然权利",而政府在认定传承人过程中行使的是一种确认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肩负着保护和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3.
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民间文学艺术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瑰宝,然而,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犹如法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制度的构建是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的最大障碍.为此,我们应在保存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明确民间文学艺术的立法宗旨,完善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制度,充分保护传承人的合法权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传承活动可持续发展.同时,确立科学的民问文学艺术价值评估机制,构建民间文学艺术权利流转制度保障体系,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4.
罗美连 《法制与社会》2012,(36):225-227
本文通过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保护工作的不足之处并找出原因,在此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几点建议:一方面,利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通过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以明确权利主体、保障传承人的地位和利益、建立权利救济机制,建立合理有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韩国法上的"人类活的珍宝制度"是商业开发民俗表演过程中防止"异化"的重要法律制度."人类活的珍宝制度"的宗旨在于原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与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本质出现了分野.通过对"人类活的珍宝制度"的介绍和分析,建议我国应借鉴韩国的立法模式和"人类活的珍宝制度"构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传承人制度,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矫正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开发中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次论述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瑶 《法制与社会》2013,(33):177-178
手工装裱工艺的发展因其不符合“现代化”主流产业的特征,逐渐被西方文化吞噬,致使某些手工装裱技至面临着人亡艺绝的传承危机。2004年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包含手工装裱工艺的传统手工艺的法律保护得以迅猛发展。基本建构出立法和制度综合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立法层面明确了权利行使主体、以署名权为例的权利内容、以工艺的生存状态为标准的权利客体。从制度层面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设定了濒危的手工装裱工艺类型并相继指定了传承人和传承基地。  相似文献   

8.
驰名商标行政认定的主体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与商标评审委员会.在2009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工作细则>,是行政机关制订的有关驰名商标行政认定与保护的程序性规定.对于规范驰名商标行政认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拟结合<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及国家工商总局制订的关于驰名商标的部门规章,对目前行政认定驰名商标工作做一介绍与简单分析,并对有关制度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温芽清  南振兴 《河北法学》2012,30(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
驰名商标保护的价值目标,随其保护范围和保护标准的演进,历经了消费者中心主义和商标权人中心主义,但至善至美的价值目标应是商标私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精妙均衡与和谐.我国驰名商标保护过度关怀商标权而忽视社会公共利益,从而导致了世所罕见的认定异化—立法异化—司法异化的进路,认定方式异化为主动、批量、集中认定,认定效力异化为全域长期有效,认定标准异化为好声誉、高质量、大销量,保护范围异化为全类一统保护.要彻底实现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理性回归,必须深植其价值目标之“根”,培育其价值理念之“土”;重塑其事后终极救济性、被动、个案认定的即时有效性的运行机制;建立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优化制度环境,规制认定自由裁量;规范企业对驰名商标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土家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我们选取较为典型的来凤县作为调研的地点,了解土家民俗文化的现状。我们建议可以区分保护的轻重缓急给予不同地区、不同民俗文化项目,根据不同传承人经济状况,分别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有差别的补助。多途径宣传传承人及其背后所传承的民俗文化,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并积极发挥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