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两位新人都是中石油管道局下属公司的职工,但两人相爱却是千里之外,是同样的职业把他们的心系在一起,是同一种爱让他们选择在工地举行了婚典。这里说的"千里姻缘"不是比喻和形容,而是真实的相隔千里之爱,新娘从福建来到唐山结婚路遥已过千里。这里说的"一线"却有双重意义,两人都工作在基层一线,他们的结婚庆典也选在了一线工地食堂里。所以他们的婚礼令工友同事们倍加感叹。且不说他们之间相隔两地的恋爱如何谈,即便是在特殊的日子也未必能够见上一面。这就是管道工人居无定所的职业特点。当女方钟冉过生日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预防科的下水管道里发现了一只出生不久、还没有巴掌大的小猫崽。多可爱的一只小狸花猫啊!圆圆的额头下长着两只黑蓝色的眼睛,身上是黑白相间的花纹,一出来就拼命地叫。几个小时过去了,猫崽还在叫,可怜的样子让人心疼。C阿姨和S姐姐拿来牛奶,用  相似文献   

3.
今生一大憾事,是不敢在人前唱歌,或者可以加上个限制词"单独",因为每每在公园里看到一群人在树林里合唱,我也按捺不住加入进去,唱低声部.但是,这不妨碍我喜欢听歌,尤其喜欢听器乐.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五音五色都是害人的东西,让世间人心不古.然而吾生也俗,性情亦属怪诞之列,不古也罢. 音乐算得上是最"有教无类"的艺术,按时下的话:"亲民".别的什么绘画、雕塑、书法之类,欣赏起来有时让人费劲,操作一下更得有专业技能才行.音乐就不然了,它天生与人的心情、行为融为一体,感人最易,加入也不难.当初在农村插队的时候,一把竹笛在手,整个世界都泡在忽高忽低的情调里了,一只口琴,"莫斯科郊外的、晚么晌",能招着周围的人都跟着唱.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16)
正火化当天,老板的下属纷纷来给狗送丧。宠物火化场里的热闹,折射着人间百态。7月14日下午3时许,一辆崭新雷克萨斯从深圳横岗飞快驶往东莞黄江镇,并拐入莞樟路旁的一座破旧厂房里。车停靠后,车上下来3个人:两女一男。一个年轻女子下车后,脚步像踏空了一样,神情有些恍惚。年轻男子则一把抱过她肩膀:他们是情侣,男的姓邱,女的姓蔡,都只有23岁。最后从车上下来的中年妇女是小小蔡的母亲。他们此行目的是给"馒头"送行。毕竟,作为"馒头"的"家人",他他们想让"他"有尊严地走完最后  相似文献   

5.
正记不起是第几次看《长大》。从大学走到现在,起起落落的不同经历中,这本书曾无数次告诉我,就这样长大,就这样走下去。这是个白色世界里的成长回忆录,一群姑娘小伙子们,在二十来岁的金色年华中,演绎着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故事里,有经历了三次高考终于考上理想医学院的"傻大个",有一个大大咧咧自认看清了整个世界的"聪明"女孩,有最最让人敬佩的、只顾救死扶伤的严师……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运营着全世界最繁忙的地铁系统,只用了不到15年时间,地铁线路图就从"一圈一线"变成了现在的"电路板"。今天的北京地铁,已经成为了当前人们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它为大家的平安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在地铁工作的员工,有这么一群热爱摄影的人,他们喜欢用镜头记录地铁里的所见所闻,就像1号线苹果园站区古城站丁班站务员郭玉亭所言,"我希望在我的镜头里有更多的面孔,记录更多的故事,让照片呈现平凡地铁人的美好瞬间。"郭玉亭酷爱摄影,喜欢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在工作中,他喜欢用镜头记录同事们工作的瞬间,  相似文献   

7.
庄礼伟 《南风窗》2008,(21):3-3
作为市民在城市里,仍然有一种在单位里的感觉。在城市这个大"单位"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权力层级结构,在每个层级上,都有很多的"领导",他们事无巨细地管理着城市这个大"单位"。  相似文献   

8.
李淳风 《南风窗》2013,(22):42-44
这是我们这个"小时代"里的年轻人:平时不大会跟人谈论一切大事,包括时代、社会、理想和未来,他们热衷于在自己的小格局里过着他们的生活,但在需要表达、需要争取、需要锱铢必较的时候也毫不犹豫,闪亮登场。对于现在的他们而言,时代很小,但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时代尚未到来。事实证明,"80后"没有"垮掉",事实也会证明,"90后"不是"脑残"—这是小白的话。  相似文献   

9.
正不久前,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发出了三连问:"工会是什么?能为我们提供什么福利?为什么要让我们交钱?"作为一名工会人,我认为这三个问题的背后暴露出更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人对工会组织不了解,对工会的认识只限于提供福利这一简单层面。作为85后,我也一度错误的认为工会是一个过去式。但是现在明白,工会组织就像是一个纽带,连接着企业和职工。因为职工有需求反映问题,企业也有需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一则"年轻人月租300元住进养老院"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在浙江杭州的一所养老公寓,住进来了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们每月只需要交300元房租就能住进"酒店标间",但同时他们每人每月需要做满至少20个小时的助老志愿服务。年轻人可以用志愿服务抵扣房租入住养老公寓,老人得到陪伴和服务,这种"双赢"的养老模式让人眼前一亮。那么,"服务换住宿"模式是否真有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一只狼从森林里跑出来,蹲在村口不走,这让一村子人都感到恐惧。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只天下最凶猛的狼,他不但不怕人,还竟敢与人为敌。  相似文献   

12.
刘萍 《法制博览》2008,(22):9-9
有人说:“人有两颗心。一颗心用来流血,一颗心用来宽容。”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在2005年秋天的一天,有两个情绪低落的少年在加州的一个林场里玩,恶作剧地点燃了那片丛林,他们想象着火警们灭火时的慌乱和焦灼,得意不已。  相似文献   

13.
正开学的日子又到了。从一年级的"小豆包",到大学里的天之骄子,纷纷奔向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校园。已经寂静了一个假期的学校里,再次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已经落寞了几十天的操场上,重又鼎沸了一片欢腾。其实,开学的日子里还有一道风景,暖洋洋的,让人不禁为之感动。又到金秋助学时,让我想起了好多,也让我不舍得离开工作了十几年的工会。我曾参与组织了好几次金秋助学  相似文献   

14.
提到化妆师,人们总会把他们和美好联系到一起.因为这是一个能给人带来美丽的职业.不同的色彩,多样的搭配,通过多彩的调色盘,化妆师用那"神奇之手"让普通人多了一份光彩与魅力. 然而,提起殡仪化妆师,许多人会感到害怕或者忌讳,因为人们潜意识里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薄雾.其实,殡仪化妆师和平常人一样.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让逝者走得安详、美丽,被社会誉为"人生最后一站的美丽天使".接受我们采访的谭孟跃,就是工作在东郊殡仪馆的一名殡仪化妆师.  相似文献   

15.
人应该有所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北方 《南风窗》2012,(7):10-10
前不久,看了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纪录片《金钱》,第一集讲的是人们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对金钱的狂热。一对不到20岁的小情侣,梦想着用手上的200多英镑实现发财的目标,只靠"消极收入"而无需工作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不仅是他们,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在做着同样的梦。《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是他们的偶像,那些跟随导师达到了"不劳而获"境界的人,是他们的人生楷模。他们出没在一个又一个财富沙龙上,在财富大师们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16.
曾言  周庆辉 《南风窗》2010,(24):52-55
2008年,一位外来工罗炼失踪,临走时他留下一张纸条,写着《庄子》的一段话:"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罗炼为何出走?"成为社会沉重的发问。在城市中,我们每天都与像罗炼一样的年轻外来工擦身而过,他们的衣衫沾满石灰或油漆,散发着不那么好闻的味道,在公车上,在地铁里,人们会嫌恶地避开。有多少人会在意他们对自己未来的想象?包括他们的父母和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21)
正贫困问题是最尖锐,也最难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党和国家在政治动员之外,还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健全参与机制,正是看到了它的艰巨性。在研究性格理论时我发现了一个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的现象。其中有一种性格类型叫"自卑型性格"。属于这种性格中的"强自卑型"的人,一翻看过去,大多数都是"穷苦出身",或小时候在家里、所在社会环境里受过很大的压抑。在他们的自我、性格  相似文献   

18.
正寒冷的冬夜,我彻夜难眠。不为别的,就为几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打动着,温暖我心房的同时,他们就像那善良的一束光,点亮另一束光;就像那冬天里梅花傲雪,给人一种期望,给人一种幸福的体验。窗外的雨不停地下着,我的笔端不停。多么感人至深的故事,多么令人难忘的回忆。忙碌在这四季交替的岁月,打拼着艰难坎坷的生活,欣赏着美丽的大自然。他们有的活成一束光,有的逆境中不忘善良,有的成为弃婴守护天使,有的让善良爱着这世界。  相似文献   

19.
花钱买惊吓     
在伦敦闹市区有一间湿气很重的砖盖防空壕,里面挤着二十个人,他们在等待着几秒钟后,德国人投下的一枚炸弹在他们身边炸开。随着响声,防空壕里的长木凳震动起来,还听到飞机声、炮声、机枪声、房子倒塌声、儿童惊恐的哭叫声,之外,还能听到战争日子里的种种传说……所有这些声音,都是由录音带播出来的。这是伦敦战争博物馆的‘战争体验’防空壕。在这里,只要你付出三点五英镑,就可在八分钟内体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滥炸英国首都的恐怖。博物馆馆长艾伦·博格说:‘让参观者付钱到防空壕买“惊吓”,是协助人们去了解战争的本质。让他们了解,战争工具不能决定战争,人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艾君 《工会博览》2013,(9):44-46
让雷锋精神 更具民间化和社会化 "学雷锋活动"50年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走雷锋式的路、做雷锋式的人成为许多人的自觉追求,并从中涌现出了刘英俊、朱伯儒、张海迪、孙茂芳、郭明义等一大批雷锋式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在不同岗位、不同时代,用自己的"爱心"和"奉献精神"诠释和延续着雷锋精神的时代光芒. 纵观他们的事迹和表现出的精神实质,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身上有双"爱心"的翅膀,行为中有种"奉献的精神".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为这个发展中的社会多尽一份力量,为这个追求文明的社会书写着道德的篇章.从他们的身上、行动中,我们无处不感受到"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