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不忘承诺     
《党建文汇》2014,(9):1-1
中华民族历来推崇诚信。领导干部有没有诚信、诚信度高不高。不仅关乎自身形象和威信,而且关乎全社会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2.
2010年9月,射洪县研究出台了《射洪县领导干部诚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将诚信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德”的重要指标,对诚信档案的构成、采集、使用、管理作出了较为系统的规定,为全县600余名科级领导干部建立诚信档案,在强化干部日常管理、解决干部诚信缺失问题上进行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12):53-54
敬业,是对从业人员的普遍性要求。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岗位,都要敬业。领导干部更要如此。为什么说领导干部“更要”敬业呢?这是因为领导干部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单身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领导干部却要管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吃饭问题;单身汉敬业与否,只关乎一人,领导干部是否敬业,事关全局。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事业发展和民生幸福,全靠领导干部是否真抓实干。领导干部敬业与否直接影响全体干部职工是否敬业;领导干部不敬业,干部职工便难敬业,即使敬业也起不了应有的作用,结果就会导致人心涣散、风气日下、事业停滞、民声鼎沸。  相似文献   

4.
“幸福”已成为当今的一大“热词”,也成为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领导干部也渴望幸福,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其幸福观是否正确,不仅关乎个人能否幸福,更关乎人民能否幸福,关乎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5.
微博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巨大影响力对领导干部的诚信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些领导干部诚信不高,表现为形式主义、以权谋私、言而无信等,其原因是受官场潜规则、管理欠公正、监督不顺畅等因素的影响,它将削弱社会信任度的增进,降低政治合法.胜的培育,阻碍公共治理质量的提升,影响公民个人权益的维护。微博时代加强领导干部诚信建设,必须依法行政,公正行政;健全制度,加大监督;顺应潮流,做好回应;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明辨是非,慎重交友。  相似文献   

6.
诚信为官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有一条重要内容:明礼诚信。诚信,作为我国公民的一条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做到的,概莫能外。作为领导干部同样必须做好,而且必须做得更好。因为,在领导干部那里,诚信不仅与个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而且与手中的权力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官德”。诚,就是真实不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就是讲究信用,遵守诺言。诚与信是统一的。信以诚为基础,诚自然能信,离开诚则无所谓信。“诚,王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古人历来推崇诚信,把它视为当时伦理道德的本源性的一种规范。在普通人…  相似文献   

7.
<正>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不仅是每个人完整人格的重要构成,更是每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遵循的政治操守和基本要求。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这三条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古而有之,古人亦尚“讲”“懂”“守”。  相似文献   

8.
李抒望 《探索》2002,(6):46-47
世无诚信不宁,国无诚信不稳,业无诚信不旺,家无诚信不和,民无诚信不立,官无诚信不忠。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执政之基、为官之本,领导干部一定要讲诚信。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0,(7):33-33
求真务实作为一种政治品格,需要领导干部以诚信道德做根基。 “求真”要求既得到事物的客观真实,更要求得到与客观事物相一致的真理性认识。“务实”要求脚蹯实地的耕耘,而不是坐而论道的清谈;要求务党和人民利益之实,而不是干华而不实的政绩。领导干部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就要秉持诚信为本、道德至上的修养理念。  相似文献   

10.
申杰平 《柳州党史》2002,(4):34-35,42
近年来,关于诚信的话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目前,“呼唤诚信”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这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诚信的渴求。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要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道德风尚,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讲诚信:  相似文献   

11.
“讲真话”是建立社会诚信所必须,有诚信才有和谐。人无信不立。诚信,应该是一个人的基本品格,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必定是诚信社会,没有诚信就没有和谐。建立社会诚信。关键在党,有党的诚信才有社会的诚信,有党员干部的诚信才有群众的诚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但是,也必须看到,在少数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讲假话”、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的不良风气,有的甚至严重弄虚作假,欺骗组织,欺骗群众,助长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造假风”,使社会诚信度受到严重损害。因此,要从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做起。在全党大兴“讲真话”之风,并以党内带动党外,以干部带动群众。形成诚实守信的强烈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学江 《共产党人》2005,(16):54-54
诚信是指一个人说话真,办事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实待人。诚者,真也。信者,实也。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讲诚信。讲诚信,于国人来说,原本不成问题,因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的老祖宗十分重视诚信,从诸多的古训中,便可看出古人对诚信的推崇:《吕氏春秋》讲:“与人共事,讲信修睦”;《弟子规》讲:“凡出言,信为行”。董仲舒的“五常”则把“信”规定为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3.
闫峰 《党课》2014,(24):79-81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讲真话是一个领导干部真理在身、正义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气的重要体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要积极倡导和支持党员干部讲真话。“讲真话”即讲实话,即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解释、说明,不夸张、不隐瞒。“讲真话”是一种诚信,是一种品德,是一种良好的党风和政风。  相似文献   

14.
谈“诚信”     
据报载,临汾市在三级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诚信立市”,将诚信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笔者不禁为临汾市的做法叫好。近年来,由于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一些党员干部置诚信于脑后,说话做事不是那样实在了,有的搞“面子工程”,有的搞“豆腐渣”工,有的玩数字游戏。以至出现了诚信危机”,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诚信似乎离人们越来越远了。临市提出的“诚信立市”,正是诚信归的表现。诚信,就是对党和国家负责。党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讲诚信,是意味着不说空话,不说假话,真实干,一是一,二是二,光明磊。讲诚信,就是对上负责,不玩数字游戏,不好大喜功。…  相似文献   

15.
崔桂忠 《党课》2014,(13):18-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三严三实”,与其2013年在辽宁考察时强调的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的“九字箴言”可谓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6.
宛诗平 《党课》2013,(4):64-65
祸与福是一个永恒的人生话题。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树立什么样的祸福观,不仅关乎个人的命运,更关乎人民的福祉,关乎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成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与任职培训的新任市长座谈时,提出“以廉当福、视贪为祸”的理念,无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刘铁红  于长水 《奋斗》2006,(8):14-15
在市场经济社会,诚信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讲诚信能够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而失信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从根本上动摇社会的经济根基。诚信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诚信.国之大纲”,“信为政基”,国无信不强、不威。诚信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伦理资源,诚信乃“立人之道”、“民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不兴,社会无信则不和谐、不安定。然而,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优良诚信传统的国度.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却出现了诚信严重缺失的状况,不讲诚信已成为社会公害,失信已然成为世人关注的一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打造诚信贵州”,这既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需,也是树立“以人为本”,建立责任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讲诚信,特别是领导干部讲诚信能产生效益,能促进  相似文献   

19.
安范虎 《新长征》2008,(3):34-35
延吉市在实现“保百强、争进位”目标和努力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东部中心城市过程中,始终坚持“诚信立市、工业强市、依法治市”战略,把党风建设作为全市各项工作主线常抓不懈,特别是在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过程中,着重抓了思想建设、表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效地解决了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不彻底、表率作用发挥不明显及权责不清、落实不力、用人不公、只上不下、激励不强的问题,为全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和人力保障,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关系党和人民的事业成败。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中央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广大领导干部作出表率,也为各地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