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有人群,就有关系。“关系学”却是十年内乱中兴起的一大祸害。现在,“关系学”已被列入不正之风,但扫除起来仍需费很大力气。 和关系学似乎对立又有联系的“扯皮”,至今还没有列入不正之风,可是它的危害也千万不可小看。 要办一件事,如果属于关系户、关系人之间的,几句话就可以拍板,易如反掌。否则,就非得有长期扯皮的精神准备不可。 有人把工作中正常的制约关系,也看成是扯皮,这是一种误解。工作密切相关的一些部门、单位之间,  相似文献   

2.
人和万事兴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是抓好“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这是我们东啤集团在十几年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为了增强企业凝聚力,我们提出了“一个宗旨,六种思想”(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牢固树立主人翁思想、艰苦创业思想、全厂一盘棋思想、质量第一思想、信誉至上思想、社会主义竞争思想)的企业文化目标,在抓质量、抓效益、抓技术改造的同时,大胆借鉴公共关系学的有关知识处理好企业内部关系,合作、团结、鼓劲,在全厂职工中形成了“人和万事兴”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一、“一切着眼于建设”将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方法。所谓“一切着眼于建设”,就是以“立”为主。精神文明靠禁止是建设不起来的,只有建设高尚的东西,才能代替低级庸俗的东西;只有建设美好的东西,才能代替丑恶的东西。“一切着眼于建设”,就要求我们在准确地对精神文明现状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现状做出客观分析之后,向人们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和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都有一个从低到高,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十年浩劫给人们  相似文献   

4.
本刊辟出一块园地,选登周勇闯的《干部公关艺术谈》. 公共关系的问题,不光是厂长经理,就是党政干部也是天天碰到.在处理公共关系时,我们发现有两种不好的倾向:一种是热衷于请吃、送礼,以财以物甚至不惜以某种有伤风化之举笼络人心,陷入庸俗关系学的泥潭;另一种是用刻板、冷漠的态度来处理公共关系、人际关系,貌似"坚持原则",实际根本不懂得人的社会性,不懂得人的感情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两种倾向都是与团结周围群众,协调兄弟单位,建设两个"文明",共创四化大业的要求格格不入的. 我们希望我们的读者能够从这几篇短文及其中所举的一些事例中受到启迪,在建立社会主义的公共关系方面,有所成功,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领导关系学,为什么要研究领导关系学,这两个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即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接触和处理“领导关系”,并从中领悟到这确实是一门学问,正如《红楼梦》所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  相似文献   

6.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这就是说,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衡量、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7.
王若望说:“我们表面掩盖的东西是社会主义的,而实质是封建、半封建的”。“一切的东西,只不过抹上了一层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的油彩”。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观实的歪曲。中国曾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封建余毒在各方面的影响很深,但能不能就说我们今天社会的一?东西或大多数东西都是封建主义的呢?我们不妨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方面来作—分析。首先,从经济基础看,我们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早已消灭。在分配制度上,我们早已从根本上消灭了封建剥削关系,实行了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制度,从生产力来看,我们已建立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封建  相似文献   

8.
前一个时期,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把民主同社会主义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极力美化和宣扬资本主义民主,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国家“践踏民主”、“侵犯人权”,是“专制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按照他们的观点,民主似乎成了资本主义的专利,是社会主义之外的东西,与社会主义无缘。这完全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歪曲和诬蔑。事实上,社会主义与民主有着内在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是民主发展的“最高类型”。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这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9.
人际关系现在则成了一门时髦的学问。新经济体制的推行不仅给人际关系带来新的形式,也带来了新的观念。 “硬关系”与“软关系” 对莆田市福祥塑胶有限公司的外资董事兼总经理黄春水来说,企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家中外合资企业里,人际关系的和谐主要体现在“硬”关系与“软”关系的结合上。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非常丰富,涵盖了人际关系、家庭伦理、社会秩序、国家管理等各个方面。其中严于律己、忠恕待人的社会人际关系理念,孝悌和睦、勤俭忍让的家庭亲情人伦理念,“仁”为核心、“礼”为载体的社会秩序道德理念,取信于民、天下为公的治理国家理念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有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权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就是服务”是邓小平权力观的集中概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思想内涵: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即领导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人民公仆”与“社会主人”的关系;社会主义事业领导者的历史作用,是为人民服务。“领导就是服务”揭示了领导者“为谁掌权、如何用权”这一涉及权力观的根本问题。重温邓小平的权力观,对于牢固树立并真心实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倡导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890年8月21日,恩格斯在致奥托·泊尼克的信中回答有关社会主义的问题时明确地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的和改革的社会。”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所作的总体性概述给予我们的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他预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经常变化的和改革的社会”。从而预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发展的总体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所呈现的某种状态的非常住性和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曾经说过“所渭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马恩全集》第37卷第443页)这段话有两层含义;一、一切社会制度都要“经常变化和改革”,改革是普遍现象;二、社会主义社会也要不断地变化与改革。这二者之间是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这给我们  相似文献   

14.
坚持三个“有利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绳 《瞭望》1998,(33)
坚持三个“有利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胡绳正在疾驰而过的20世纪这一百年中,中国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而且从自己的经验中学到了许多新东西。要说这些新东西是哪些,我以为不可不提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在20世纪的最...  相似文献   

15.
建立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杨烈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个体对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人际关系既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体现,又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关系发生着很大的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含义 1.认为“社会本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外延是比较广的,既指社会主义,也包括现阶段存在的非社会主义的东西。 2.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含义1.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外延是比较广的,既指社会主义,也包括现阶段存在的非社会主义的东西。2.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外延是比较窄的,也是确定的,仅指社会主义的“幼儿期”,而不包括非社会主义的东西。3.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是定性。现阶段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既不是过渡时期,也不必再补资本主义的课,又不同于社会主义的中、高级阶段。第二,是定量。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但发展程度不高,是社会主义的幼儿期,同时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非社会主义的成份。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创业致富成为时代主旋律,中国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进步,改革开放被称为中国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也带来了成长中的烦恼,其中最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大家感到我们的社会存在浮躁,心浮气躁成了一些阶层和群体的共性特征,许多人不能静心静气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总是“急”字当头,总是幻想一日暴富、一夜成名、一步登天。具体表现为: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盲目攀比、好高骛远,为眼前利益所惑,稍不如愿就牢骚怨言满腹;普通人热衷“钱途”光明,公务人员热心升迁捷径;社会奉行关系学,有钱能使鬼推磨,把等价交换作为社会一切行为的准则,使低级庸俗思想和道德失范行为不断挑战社会的正义良知,等等。尽管这不是社会的主流,但有一定的市场。  相似文献   

19.
文化虚无主义是一种否认中华文明史、否认中华文化、否认中华民族精神的错误社会思潮,是历史虚无主义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呈现,表现为鼓吹“以洋为美”的文明观、宣扬“告别革命”的历史观、推崇“娱乐至上”的消费观、推销“消极庸俗”的价值观,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构成严重挑战。其产生原因在于,受到主体、环境、技术、历史等多维因素影响。基于此,要从批判文化虚无主义本质、提升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力度、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增强民族文化弘扬力度等方面,不断增强抵制文化虚无主义的免疫力和自觉性,捍卫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文明礼貌月”的春风,使闻名全国的上海南京路面目一新。 从外滩到成都路口,大小商店四百来家,都结合自己的经营特色,重新布置了橱窗。 照相馆橱窗里的“美女”像、结婚照,袒胸露肩、奇形怪状、低级庸俗的照片,在“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大都为形象、姿态都比较健美的艺术人像和儿童照片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