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学者大沼保昭建立了"文明相容的人权观"的思想,以此为分析视角,重新审视了普遍人权与特殊人权、人权与主权、经济性人权与自由性人权的关系,可以发现我们的一些人权口号在反对西方人权攻势的同时,也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放弃实用主义,在反对西方霸权主义的同时对人权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努力改善人权,才是在人权问题上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从中国和世界局势的实际出发,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对人权问题的若干关系,即人权的普遍形式与特殊内容的关系、人权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发展人权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维护人权与捍卫国权的关系给予了睿智的阐述,阐明了我们党在人权问题上的根本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3.
张艳玲 《前沿》2004,3(3):3-5
江泽民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人权思想。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 ,主张人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要在发展、稳定的条件下全面推进人权的进步 ,注重人权的法律保障 ,主张参与人权国际合作与反对霸权主义相结合等 ,为我国的人权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杨宇冠 《人权》2006,(6):47-49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联合国和其他组织制定了大量人权或与人权有关的国际公约或条约。其中联合国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6个专门的人权公约,还有几十个与人权有关的国际公约;欧洲国家也制定了《欧洲人权公约》和几十个与人权有关的国际公约。人权和与人权有关的国际公约在  相似文献   

5.
黄孟复 《人权》2013,(4):4-5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今天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北京人权论坛自2008年以来已经走过了六个春秋。六年来,世界各国的人权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人权部门官员每年一次相聚北京,共同探讨世界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积极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北京人权论坛已成为探索人权发展模式、交流人权保护经验和展望人权美好前景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权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6.
本刊记者 《人权》2007,(3):58-58
5月29日至6月2日,由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中央国家机关干部人权知识培训班在江西南昌举行。来自中央国家机关以及中央新闻单位的50余名干部参加了培训。几位全国著名的人权专家系统讲授了中国人权观与人权状况、人权理论与国际人权文  相似文献   

7.
朱志霞 《传承》2009,(12):6-7
江泽民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高度重视人权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而深刻的论述,在生存权与发展权是一个国家的首要人权、国权重于人权、人权的民主与法制保障等方面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人权思想。  相似文献   

8.
李四林 《理论月刊》2005,(10):52-54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人权公平问题是人权发展的必然趋势,代内人权与代际人权的提出及分析揭示了代人权研究的时代特征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人权是指人们在实际中享有的并为法律规范确认的权利和自由。人权保护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社会主义国家也讲人权保护。文章还阐述了刑事侦查与人权保护的关系、存在的错误倾向及刑事侦查保护人权的意义,进而对刑事侦查的立案、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与检查等各个不同侦查阶段保护人权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论国际人权保护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保护自二战后全面进入国际法领域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 ,国际人权保护呈现出人权保护领域不断扩大、人权保护机制逐步完善之趋势 ,国际社会正式确认了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并存 ,在未来的社会中 ,国际社会还面临着如何促进国际人权保护与尊重国家主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人权司法保障的意义、公安机关人权保障工作的范围、公安机关在人权事业中的作用以及公安要不断完善人权保障工作四个方面论述了公安机关与人权司法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演兵 《人权》2006,5(3):F0003-F0003
4月18日,由《人权》杂志社举办的“科学发展观与人权”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空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权研究会的10余名专家学者,就科学发展观的人权内涵、科学发展观与人权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对人权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用、人权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意义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记者 《人权》2009,(6):59-59
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权教育年会于11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由中国政法大学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所、挪威奥斯陆大学挪威人权中心、丹麦人权研究所及瑞典伦德大学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联合举办;来自国内外人权领域的研究人员、学者和国内各高校从事人权教育的教师等90余人出席了本次年会。  相似文献   

14.
《人权》2005,(5):58-58
8月31日下午,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阿博尔女士与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残联、北京大学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北京市律师协会、中国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等非政府组织进行座谈。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陈士球主持了座谈会。陈士球副会长首先代表与会非政府组织欢迎阿博尔女士来华访问,并与中国非政府组织代表就人权问题进行对话。陈士球向阿博尔介绍了中国人权研究会在促进中国人权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参与国际人权领域交流合作的情况,表示中国人权研究会曾多次接待联合国人权高专及高专办公室的工作代表团,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人权高专…  相似文献   

15.
《人权》2003,(3):17-17
在《人权》杂志创刊一周年之际,《人权》杂志社记者采访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莱特娜女士(Ms.KerstinLeitner),就世界人权的前景、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在人权领域与中国开展合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兹将问答刊出。  相似文献   

16.
陈佑武 《求索》2005,(12):142-143,51
人权问题的两重性包括客观性与主观性两个方面。客观性是指人权现象的客观性,主观性是指人权意识的主观性。人权现象是人权意识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人权意识是人权现象在意识领域中的映像。人权现象具有客观性,但有些人权现象也具有主观性;人权意识具有主观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人权与人权概念是人权现象与人权意识中的核心问题,二者辩证统一。人权问题的两重性揭示了人权法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7.
人权是当今国际社会存在尖锐对立的一个焦点问题。该文从人权的阶级性、人权与国权的关系、人权的保障以及解决人权问题的根本途径等方面对毛泽东邓小平的人权思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黎尔平 《人权》2007,(1):46-47
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与政府对人权高度重视相一致,人权教育是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在人权教育方面已走在大学的前面,如湖南、广东等地对与人权密切相关的公安、司法和新闻等部门开展了人权知识教育活动。大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和传承者,是未来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和管理者,在大学生中普及人权知识对整个国民人权意识的提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权》2005,(2):58-58
3月2日上午,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周觉、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云虎会见应邀来华访问的乌克兰议会人权和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席、前外长乌多文科一行4人,并与他们进行了友好的会谈。乌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卡尔马多诺娃·安娜、乌外交部国际组织司人权官员维斯沃洛德·米兹克等参加了会谈。周觉首先就中国人权研究会的宗旨、机构性质、人员组成、经费来源和主要工作作了简要说明,着重介绍了人权研究会开展的人权知识普及教育工作及从事的国际人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情况。董云虎向来宾介绍了近年来中国人权事业的重大进展,特别是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20.
孙强 《人权》2013,(3):52-5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中国人权发展实际、时代特征、历史传统、民众文化等相结合,着力解决中国人权发展的"特殊"问题,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推动了中国人权事业健康发展。这一过程所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就是关于中国人权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