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农架,华中腹地一片神秘而 美丽的山脉,人与野生动植 物生存繁衍的乐土。这里保存着全球中纬度地区最完整的植被,栖息着近百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其举世罕见的原始“活化石”生态系统一直受到中外学术界垂青。 在新千年来临之际,国内外生态学家的目光再次会聚于此:神农架林区近几年已有1700多户、5000多位村民自愿迁出自然保护区和林区各保护点,将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让位”给日益增多的野生动植物。专家称这一举措为生态移民,并称赞它是世界自然保护事业的一项创举。一个村庄的消失 地处鄂西北的神农架林区下辖21个乡镇、…  相似文献   

2.
人的社会化过程与自然的历史化过程之间存在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关系.绿色发展理念是基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而产生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其中蕴含深刻的环境伦理思想.首先,把认识人的生存发展与自然的循环演化之间的关系作为伦理基调的起点,深层次揭示人为什么应该尊重自然的环境伦理命题;其次,把处理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辩证关系作为逻辑主线,具体明确地揭示人应该如何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道德命题;最后,把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环境伦理诉求的逻辑归宿,深刻阐释实现其目的背后蕴含的核心、本质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北内陆区农业生态问题严重,除过西北内陆区农业生态环境差等自然原因以外,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发展西北内陆区农业,关键是要加强西北内陆区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特别是要制定出与西北内陆区农业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才能确保西北内陆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绿色发展的理念关涉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本质上是一个价值观命题。为何要绿色发展、谁在绿色发展、如何绿色发展是我们界定绿色发展生态价值论的三个基本维度。对资本地位认知的错位、对经济与环境关系的认知偏差以及对绿色科技发展价值的误判直接制约着当代中国生态问题的解决。鉴于此,培育师法自然的生态资源价值观、和谐共生的制度价值观以及循环发展的科技价值观乃是在当代考量绿色发展理念的应有关照。  相似文献   

5.
高国飞 《瞭望》2020,(19):46-47
杭州西湖区以原生态为核心,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做好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四篇文章,找到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最佳平衡点,探索了一条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西溪之路,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先后获得国际重要湿地、国家5A级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31项国家级以上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谢仁生 《学理论》2013,(22):78-79,112
贵州境内的苗族大多生活在生态状况良好的山区,这主要得益于苗族人世世代代对生态的保护。从苗族先民到今天的苗族人一直都坚信着万物有灵论的原始宗教观念,同时也世世代代传承着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等原始的宗教习俗。这些都为苗族人赢得了青山绿水,另外,苗族通过制定各种形式的村规民约和习惯法对村民的日常行为加以引导和约束,从而为生态的保护筑起了最后一道保护墙。苗族人的生态保护理念和实践不愧是一个榜样,值得其他民族和地区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关于"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论述,是表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论述,它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意味深长,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深刻阐述了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揭示了人的价值与生态价值的内在关联性,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价值观的深邃理性,指明了生态文明的实践路径,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建成美丽中国以及建设地球美好家园指明了方向,充分表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涵的丰富而高超的生态哲理。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中以人为自然之根本的思想,人口均衡发展的思想,人与自然互动共存的思想等,对当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即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推动自然发展与经济利益的平衡,发挥群众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生态保护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人类要想实现与自然的真正和解,就必须解决一个前提性问题,即如何看待和理解“自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将不同生态哲学流派区分开来的根本标志。生态现象学作为一种反传统知识论哲学的现代哲学,它试图通过建构一种自然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相统一的“自然”概念——“生活世界化的自然”,将自然原初的被隐匿了的价值意义重新凸显出来,以引导人类走上通往与自然和解的道路。生态现象学的自然观念既不同于生态中心主义所主张的脱离人的生活世界来谈生态保护,也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所主张的将自然仅仅看作是工具价值层面“为我而生”的对象性存在。“生活世界化的自然”在“此在”的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是在日常生活中与“我”照面的,承载着各种价值意义,能够为人类的生命活动中所真切体验到的活生生的自然。生态现象学试图借助“生活世界化的自然”的“基底样式”,推动人类在“遭遇自然”—“体验自然”—“审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赋予自然以人性的同时,重新唤醒人性的生态化一面,进而引导饱受工具理性摧残的现代人类实现与自然的真正和解。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等关系,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正确的自然现,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对立的。中国共产党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想。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二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三要落实严守生态红线、严格生态制度、解决突出问题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在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的合理内核在于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统一,对于当前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及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以传统文化为指导,充分汲取其合理因素;重视、吸收其认识自然、尊重自然的思想,使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使自然环境成为人类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3.
<正>藏餐在人们的印象里似乎总与美食无缘,山高水远的地方,粗茶淡饭占据着人们的一日三餐。但是就像人生总有许多惊喜一样,在藏地,也能在不起眼的地方吃到特别的美味。无论是日光充足的高原,还是人烟熙攘的都市,藏味一样可以让人享受一场视觉和味觉的盛宴。"高原之舟"的馈赠在高寒的牧场,人们除了食用少量的糌粑外,低脂肪、高热量的牦牛肉便成了维持牧民生命的最好食粮。作为世界三大高寒动物之一,牦牛肉被誉为"牛  相似文献   

14.
近一段时期,世界精细漆包线生产商德国利素勒集团、世界生产通讯和电子设备的行业巨头“斯凯菲尔”公司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杭州市余杭区的西部扎根落户。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树木葱茏,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他们情有独钟。 余杭区生态建设起步较早,2002年初就提出对良渚以西地区实行生态保护,开展生态村镇建设。特别是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经济  相似文献   

15.
李福奎 《求知》2014,(7):51-5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蓟县作为天津市的后花园和重要的水源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承担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因为于桥水库周边的土地资源匮乏、经济发展受限,畜禽养殖业一直是当地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增收致富的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对传统文明的反思与超越。生态文明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张青 《瞭望》2004,(44)
贵刊的《国情国策》专栏经常报道中国自然保护的战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1992年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生态:迟说不如早说●本刊记者陈畅鸣这已经是一个再也不能不说的严峻话题: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急剧恶化,中国大陆正面临着来自西部生态的威胁。涉及青、藏、甘、川、滇五省区,占我国陆地面积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往往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在绝大多...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两型"社会的重大任务把生态保护提到了更高的层面,而女性与生态保护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历史文化的建构中,女性概念和自然概念的相关性十分明显,男权文化下的自然与女性更是有着相似的逻辑统治,女性与自然有更密切的联系。女性特质和性别角色也使女性与生态保护有着特定的密切关系,因为女性是日常生活的主要管理者和消费者,女性在教育子女、提高家庭成员环境意识中更是具有重要作用。当代女权运动与生态保护运动都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女权运动所追求的男女两性之间的平等与公正,与生态保护运动所追求整个人类对环境的公正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云南藏区稳定发展的主力──记迪庆州的少灵敏民族干部张殿光,杨跃萍位于滇西北高原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与西藏相邻,是云南唯一的藏族自治地方。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宝地。在这块雪山耸峙、神奇迷人的土地上,居住着30多万藏、傈僳、纳西、彝、白等少数民族。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