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关系到个人自身素质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目前大学生犯罪率不断升高的原因有:课程体系不利于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我国法律体系还有待完善和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的淡薄等。要想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应该:增强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依法治国,优化法制环境等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犯罪增加不仅表现在犯罪明数上,而且表现在犯罪黑数上。透过犯罪黑数现象,可以看出大学生一定程度上缺失了法律意识。这主要表现为法律心理扭曲,知行不一;法律信仰缺失,司法公正信心不足;法律上正义缺乏,没有正确的法律观念。犯罪黑数的存在是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表现,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结果。这是高校法制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左杰 《法制博览》2013,(11):176-177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件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大学生法律意识薄弱也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法律意识的基础是对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为基础的,而现有的教育模式恰恰忽视了对学生法律常识和法律知识的培养,学校应当在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堪忧,这是由大学生自身原因和社会法制发展程度等多方面造成的,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也关系到整个社会乃至国家未来,学校和社会要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并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法制社会的建设。然而,高校大学生犯罪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培养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心的话题。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重在学校教育,也离不开社会、以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魏震 《法制博览》2015,(3):159+158
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问题不断涌现出来,只有通过构建法治国家,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但是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又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一环,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即将的接班人,只有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本文旨在通过浅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7.
郭晓黎 《工会博览》2010,(5):185-185
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维权的意识,以大学生遭受侵权的现象来了解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主要是从法律意识,法律常识和法律行为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创造法制环境,提高法律素质,培养法律意识来提高大学生维权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林永乐 《工会博览》2009,(5):108-10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指示,结合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三个方面反思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9.
刘晨 《法制博览》2022,(15):24-26
基于依法治国战略实施发展背景下,我国各地区高校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先进的法律意识,高校领导需正确认识到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和谐稳定的发展.因此,高校要及时转变教育工作理念,结合当代优秀大学生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法律知识实际学习情况,优化改善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积极开展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课...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的角色偏差主要表现在部分大学生基础道德观念淡化、道德意识薄弱,部分大学生注重实现自我价值、缺乏法律意识,部分大学生对国家政治事务缺少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大学生参与民主活动的机会不多,缺乏民主意识等四个方面。大学生法治人格指的是大学生个体的法治理念在心理和行为上稳定的、独特的反映,具体包含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治人格,应从树立法治主体观念、加强道德建设、扎实法律基础知识,以及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