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缺口之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铁 《理论前沿》2008,(19):12-13
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缺口的设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二、发行新农村建设特别国债;三、发售新农村建设彩票;四、建立新农村建设基金;五、课征新农村建设特种税;六、建立农村土地银行;七、创办新农村建设特区。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本源是农民创造的财富中包含着价值。因此,建设新农村的过程是农民为社会创造大量建设资金的过程。农民没能在农村积极创造财富和建设资金,是由于农村的货币资金供应严重短缺。必须通过增加农村货币资金供给来实现各类资源在农村的高效配置,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成为使用支农资金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当前郑州市新农村建设资金审计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弄清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综合治理.一是加强和深化新农村建设资金审计,填补审计"真空"地带;二是紧紧抓住资金源头,积极拓展审计领域;三是抓住重点农业资金、重点农业项目进行重点审计监督;四是加大审计结论落实力度,促进建章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完整、安全、规范和高效使用.  相似文献   

4.
民间积累了大量资金,炒煤、炒房、炒股,至今没有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党中央号召建设新农村,正是民间资本投资发展的正确方向。农村建设缺乏资金,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新农村在支持农村发展的同时可以取得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综合体是四川省在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本文在对宜宾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宜宾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试点中存在的观念、资金、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宜宾今后更好地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资金投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十一五"时期,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政策措施是: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完善和加强各项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财税政策,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和创新政策机制,支持农村防灾减灾和林业生态建设;全方位推进农村反贫困,促进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支持村庄整治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自主建设美好家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和农村综合改革,建立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规范和强化支农资金管理,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大量资金的积累和再投入,单靠农村金融不可能满足其需求,财政作为国家公共领域发展的主要资金力量,通过财税政策、收入分配、宏观调控等措施,支持新农村建设,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方面采取积极灵活的财政政策,可以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8.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新农村建设和公共财政的关系以及财政支农机制发挥作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持机制的基本框架,并从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确定方向和重点、提高支农资金效用、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等方面探讨了完善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涌泉乡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个案调查表明,在贫困山区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更加繁重和困难,主要有新农村建设资金短缺、房屋拆迁补偿纠纷、如何优先发展生产以及基层政府功能如何定位等问题。而找准新农村建设切入点、合理规划、持续建设、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就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促动机制主要表现在:资金和技术的扩散机制、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机制、农产品市场的拓展机制、消费环境的优化机制和现代文明的传播机制等五个方面。新农村建设若要取得持续、健康、长期的效果,必须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促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