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71年巴黎公社的政治体制是以消灭阶级为基础的政治形式,而消灭阶级不仅需要消灭私有制,而且需要消灭劳动者的分工,因此巴黎公社政治体制是对经济基础高度挑剔的政治体制,并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普遍有效形式。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只肯定了巴黎公社政治体制的历史意义,并没有有意识地探讨其现实有效性问题,这种评价是时代性和策略性的产物:当时科学社会主义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还无暇顾及后一问题;《法兰西内战》作为政治宣言的性质促使马克思有意识地回避了巴黎公社的错误,以免不合时宜地责备正在流血牺牲的战士。人们在反思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弊端时往往会滋生照搬巴黎公社政治体制的教条主义倾向。这种倾向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明显的好转,但仍然存在,对巴黎公社政治体制的借鉴有待进一步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陈胜强 《学理论》2010,(6):33-35
政治体制是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或人民通过一定方式组织国家政权以实现政治统治目的的重要手段,任何政治体制都有其基本原则,它们为该政治体制的有序、高效运行提供基础或源泉。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是德治——人治主义和一元集权,它们对中国影响长远的“尚权”传统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深刻认识传统政治体制的糟粕与负面影响,对当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改革的全局和方向。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对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有很多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不仅对当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历史作用,更对当前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它的诞生以及在其后的建设中,列宁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关于如何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一些重要论述,至今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列宁认为:苏维埃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在组织上的体现,是无产阶级赖以实现对国家的领导作用的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因此,这一政治体制就其组织结构来说:“不能是一个简单的体系”,即不可能是由单纯的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当前如何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设想。阐述了新阶段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改革的目标和推进策略。认为新阶段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以发展党内民主为突破口,采取“上下互动”的推进策略,建议设立政治体制改革试验区,以“试点带动全局”的方法,来推动我国新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体制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政治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合理分权和对权力的制约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权力过分集中,对权力缺乏全面而有效的制约是我国现在政治体制的主要缺陷我国的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体制,它在帮助我国经济基础的建立和政权巩固方面曾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现存政治体制,乃是那种高度集权的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各自提出了有关国家政治体制的观点主张,其共同点是期望全国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最终由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构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思想理论,对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历史的形成和延续,作出了政治文化传统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文化价值是文化的灵魂.文化价值决定人们的政治生活方式,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政治体制的形成、特征、变迁和发展方向.异质性和同构性是文化价值的两个根本属性.文化价值的异质性决定了不同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文化价值的同构性决定了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可以互相借鉴.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中国的文化价值出发,不能照搬别国的政治体制,但可以借鉴其中合理的成分.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是打造能够关住权力,尤其是执政党权力的笼子.要关住权力必须真正实行有限政治、票决政治、阳光政治和法治政治.  相似文献   

9.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其它一切改革的“清道夫”和“卫士”我们进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艺体制等各项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一般说,经济体制决定政治体制的改革,当经济体制改革后,就要求政治体制也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便很好地为它服务。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愈来愈显得落后了,迫切地要求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必然要求进行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我国政治体制的现状如何,近年来进行过哪一些改革、改革政治体制应取何种方针?对于这些问题,严家其同志的这一文章作了扼要的回答,很值得大家一读。  相似文献   

11.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政治体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应高度重视江泽民“七一讲话”中关于“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重要论断,并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研究新世纪我国政治体制创新的问题。文章纲要式地阐发了四个问题:(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推进政治体制创新;(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政府职能和政府管理;(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推进政治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推进政治体制创新需要注意的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阻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 ,政治发展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政治发展的目标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民主化与法治化。然而 ,我们国家在政治体制改革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碍 ,能否突破这些障碍成为政治体制改革整体推进的关键问题。本文即就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初步分析 ,以形成对政治体制改革阻力结构的基本认识。本文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存在着路径依赖性、文化阻碍、后发展特征的束缚等阻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人们的政治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 ,我国政治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行政体制作为政治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适应经济体制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也进行了多次改革。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我们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必须加强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 ,使二者形成良性的互动 ,才能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农村政治体制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指针对县乡政权和村级建制的制度性调整,以改善国家对农村社会的治理,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展开的基本背景是农村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其面貌受后者影响。改革以来30年间,在村、乡、县三级,分别进行了各种政治体制的改革。由于对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原理缺乏通盘了解,三级改革在诸多成就之余,仍欠缺整体协调。在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战略之下,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寻求村、乡、县三级联动。并要和一个纵向的综合农协体系相互支撑。  相似文献   

15.
政治体制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马克思主义重视对政体问题的探索,旨在创建新型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马克思主义政体理论强调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并在党的领导下实行"议行合一"政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赓续于巴黎公社、脱胎自苏维埃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进程中,获得了不断的发展和建树,塑造出自身的新特点、新面貌,其最为重要的、最具典型特征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系、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这四大制度体系,是立足于巴黎公社和苏维埃政治体制基础上的新的飞跃,形成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主要结构和基本形态,充分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体理论的发展,彰显了中国的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16.
论政治体制的内涵和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五”计划的中心是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已摆在我们面前。政治学专业工作者应开展对政治体制及其改革问题的理论探讨。这里我们发表了谢翔同志的文章《论政治体制的内涵和结构》,欢迎政治学界同行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7.
论点摘编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蓝图及其实践吴敏在《炎黄春秋》2007年第7期发表文章认为:早在二十多年前,邓小平就设计了一副科学的政治体制改革蓝图,其核心内容是:传统政治体制以权力过分集中为“总病根”,政治体制改革要紧紧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打一场“攻坚战”,要把党政分开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背景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扬波  王栋 《学理论》2012,(25):28-29
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标.近年来,在共同富裕进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阻碍因素,特别是当前我国政治体制出现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共同富裕的圆满实现.着重探讨共同富裕背景下当前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专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政治体制创新研究》是200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政治体制创新研究——对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探讨"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和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刚 《理论探讨》2001,2(6):4-7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在历史演进中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在改革的方向、重点、步骤和目标选择上,则表现得更为复杂和敏感。研究政治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必须依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是我们设计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确定改革原则,认识改革特点的基本前提,这一国情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只能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只能是在稳定的前提下,用较小的社会代价和改革成本推进体制的改革和制度创新。我们应尊重政治体制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政治体制的局部改革与整体重建有机地结合起来,致力于实现政治体制的机制转换、结构优化和功能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