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这是一方瓷质砚台,直径9.5厘米,高3.3厘米,呈鼓形状,砚台上方有双沟,底部呈凹状,内深1.5厘米,边沿厚1厘米,重约一斤.……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方瓷质砚台,直径9.5厘米,高3.3厘米,呈鼓形状,砚台上方有双沟,底部呈凹状,内深1.5厘米,边沿厚1厘米,重约一斤.  相似文献   

3.
王连根 《检察风云》2008,(17):78-79
2006年初夏,我在上海拍卖行拍得一面东汉末铸造的铜镜.此镜圆形,青铜质,呈现皮蛋清包浆,直径9.5厘米,缘厚0.6厘米,重210克.镜正面平坦光亮町照容,背面中央为大圆钮,圆肜钮座,钮外整体高浮雕二龙一虎,左虎右龙相对峙,两者头部置一枚"五朱"钱纹,右龙后部又尾随一条青龙相伴,生动有趣.镜外饰斜纹和锯齿纹一周,边缘为舣线波浪纹.镜体厚实沉重,工艺精良,具有东汉后期绍兴地区制镜的风格.绍兴,是我国东汉时期铸镜中心之一,今有大量的东汉铜镜出土.……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只盒径5.8厘米,高2.5厘米馒头形的象牙印泥盒,底为玉璧形的圆足,与之相对应的是盒盖中心处亦有一个同心圆饰.盒盖与盒底交界处各起一道阳纹细线,盖盒紧密,线条清晰圆润,盒璧较薄,故手感分量较轻.该圆盒牙纹清晰,为不规则的"人"字纹或"网"状纹,其色白中泛黄,深浅自然,盒盖色稍淡,而底稍深.光泽柔和,牙质细腻光洁.从它的制作工艺,造型,色泽来考证应是清嘉、道之物.  相似文献   

5.
陈露 《检察风云》2008,(16):76-77
在宋代五大名窑中,汝窑最为珍贵,不仅因为其已知的存世量少,也因其造型和釉色比较特殊,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对于一般的收藏家来说,收藏汝窑瓷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临汝民窑的器物,应该是相对容易收藏。我曾见到一件宋临汝窑民窑碗,其器型如图1所示。该碗径为17厘米,碗高5.5厘米,底足为10.5厘米。从外观看,此碗为典型的汝窑制作工  相似文献   

6.
此碗高12.6厘米,口径16.6厘米,足径4.7厘米、由碗与高足两部分组成。敞口、弧形、深腹、干底、造型规整细致,碗壁胎体匀簿。尤以口沿为甚。仅为0.2厘米。胎质细腻洁白.通体釉色带泛浅青色,器内素面无纹,器内素壁与高尺均以青花绘逗件水蔽汉,以釉黑红绘鲭、鲌、鲤,鱖四尾游鱼,取其谐音。喻意清白康洁。青花呈色淡雅,釉里红色泽浓重,局部可见因氧化而呈现的暗绿色调。图案清新活泼,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青花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瓷器新品。除青花外,同一件器上还要烧出釉里红,釉里红是氧化铜呈色剂,在成型的胎体上绘画纹样,然后施透明釉后于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在一器上青花釉里红两种颜色都达到色泽鲜丽的程度事实上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7.
收存剪报,好处真不少。眼前三篇都是今年的,互不相关,但贯串起来,道理立见。 第一篇来自昨天的《新闻晚报》,题为《市民:为啥不走天桥》。记者罗霜通过摄影报道,形象地传达出某些上海市民图方便而翻越虹桥路天桥下的护绿栏杆、践踏绿化带的情状。以致天桥上行人寥寥,天桥下的绿化地却被纷至沓来的足迹碾出一条路。管理人员诉苦道:“绿化带最初设置了约30厘米高的栏杆,后来发现挡不住人潮汹涌,不得不在原有高度上再增加了50厘米。谁知还是不奏效。”  相似文献   

8.
现年25岁的丁红玉,身高仅82厘米,既不能站立也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就连睡觉翻身都要父母帮助的她,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9.
端石古琴砚     
笔者收藏一方端石古琴砚,长18厘米,上宽7.5厘米,下宽10厘米,高3.8厘米.石色紫红、石质优美、细腻滋润.砚画如"孩儿画""美人肤",握之稍久,掌中水滋.……  相似文献   

10.
数年前,笔者购藏了一方苴却石海天旭日砚.椭圆形,长17.4厘米,宽12.5厘米,高2.2厘米.苴却石产于四川省攀枝花市攀西大裂谷金沙江畔.……  相似文献   

11.
图中的青铜小刀,谓之书刀.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0.5厘米,形状有些像今之餐刀,而比今之餐刀长而窄,刀柄端有一如云纹的环.刀有鞘,黑漆制,鞘长10厘米,宽2.3厘米,厚0.8厘米,两端与中间分别由宽窄四条银条箍住,制作十分精致,这种式样的书刀在战国至秦汉时期非常流行,有青铜制也有铁制,并且与"辞源"上解释的书刀形制相仿佛.……  相似文献   

12.
五一长假,乘兴偕友游扬州御码头古玩市场,购得一砚.砚是等边梯形状,长23厘米,宽19厘米,厚3厘米,上部略狭,下部稍宽,正面的砚面作罗汉肚淌池.凹池较深约2厘米.砚池线条圆浑中见犀利.砚面显素净,然周边均为嶙峋之石皮,石皮黄中见白,且伴有水蛀痕迹.……  相似文献   

13.
图中黄杨术雕人物祖宗像,明代官服装饰,其形态,衣饰,脸部等五官相面刻画得细致入微.黄杨木坐像高11.5厘米,宽7.3厘米,厚5厘米,系用黄杨木之一截一剖为二雕成.其武官装束战袍玉带,袍领翻开显露出内穿的铠甲.……  相似文献   

14.
尊老说鸠杖     
十余年前,在古玩市场上买到一件青铜鸠杖首和用在杖尾的镦.杖首为一鸠鸟,鸠双腿弯曲蹲立在一管状銎节上,似在休息.喙至尾长8厘米,首至銎底高7厘米,銎节中空,外径2.3厘米.……  相似文献   

15.
最近,有"跑筒子"(串街走巷收旧货)的朋友说:某人家里有一只高46厘米、口径12.5厘米的清同治年间的墨地五彩开光瓶想出让,问我是否有兴趣.……  相似文献   

16.
我们面前的这只砚台长20.5厘米,宽15厘米,高6.3厘米,虽呈椭圆形状,却也十分气派.其外形继承了唐代箕形砚的风格特征,我们注意到:汉唐砚式中的足随着砚使用时放置部位的变化--从地面移至书桌之上,已经完全退化消失,但砚的厚度仍保持了一定的尺寸.……  相似文献   

17.
笔者于去年秋有幸收得一方清代刻铜墨盒.墨盒为四方形,白铜质,长宽均为6.2厘米,高2.2厘米.盒盖上镌刻占诗两首,其一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相似文献   

18.
眼前这块菊香膏墨长9厘米,宽1.5厘米,厚0.8厘米,长方形,顶端弧圆.一面是阴文填金楷书"菊香膏"墨名,上方嵌米珠一粒;另一面也是阴文填金楷书"乾隆辛亥心农制"年款.关于菊香膏墨的制作,据有关史料记载:"汪心农,得旺季阿胶一巨匣,嗅之有菊花香,遂自制墨."用上述菊花香的阿胶所制之墨,即是这种菊香膏墨.但到道光八、九年时,由于胶料已尽,菊香膏墨就不能再制了.  相似文献   

19.
1997年春,我们到上海福佑路古玩市场淘宝,从绍兴来沪的朋友手中获得一面东汉神人龙虎画像镜.曾有一位古玩商要以高价争求,被谢绝而收藏至今. 铜镜圆形,系青铜铸造,呈黑漆古包浆,镜体已经修整.镜直径19厘米,缘厚0.6厘米.传由浙江绍兴地区出土.  相似文献   

20.
举世瞩目失散多年的周代周宜壶近日重回故里,即将在上海拍卖。西周中期的周宜壶为盛酒的专用器皿,原为清宫所藏,两件一对,一件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则流出宫外,一直漂泊异乡。它器、盖完整,流传有序,重达16公斤,通高58厘米,形体硕大。从清宫散出以后,它曾经清朝鉴赏家丁彦臣和近代著名甲骨、铜器收藏家刘体智收藏。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孙诒让《古籀拾遗》、刘承干《希古楼金石萃编》、刘体智《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以及《金文总集》、《商周金文集成》等十余种专著有著录。作为西周中期的祭器礼壶,由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