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盼盼 《学理论》2015,(6):140-141
《菊与刀》提供了认识日本人,了解日本文化的原料,即便作者本尼迪克特本人并未亲身抵达日本国土,但她在书中提到的有关日本的矛盾文化、"耻感文化"甚而等级文化的现象还是令人身临其境。试图就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提到的文化现象,探究日本矛盾文化、"耻感文化"和等级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期能够追踪到引起日本人看似自相矛盾的行为活动的源头。  相似文献   

2.
张昆 《学理论》2010,(2):127-128
面具是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起源于人类装扮、装饰的行为和文化。笔者通过对中国摊面具之中的鬼神面具进行分类,进而对中日鬼神面具分类比较,分析日本能面具之鬼神面具的分类及发展,归纳出中国滩面具之鬼神面具和日本能面具不同的艺术审美特色,来说明能面艺术所独有的艺术特色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对日本了解之深,与日本文化人交流之广,在日本知识界影响之大、声誉之隆,现代中国没人能够超过鲁迅。在日本人值得称道的德性中,鲁迅最欣赏的就是“认真”。鲁迅对中国人喜欢“做戏”的毛病深恶痛绝,一再予以抨击,对日本人做事是  相似文献   

4.
《侨园》2018,(12)
正随着小语种学习人数的增加,以及多样文化的普及,不少家长同学把目光投向了日本。相比于欧美,日本留学的优势有哪些呢?1.相比西方,日本的文化和饮食习惯与中国人更相近。拉面、烤肉、中餐、寿司(当然不爱吃生食的同学另当别论)等等都是我们比较习惯接受的饮食。不会因为吃不惯而产生厌烦的心态。2.日本的名牌大学多,大家都能叫上名字的学校就有东京大  相似文献   

5.
魏娜  蒋翔云  吴霖 《学理论》2012,(21):143-144
中国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日本和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是日本人对艺术淋漓尽致的表现。通过对旗袍与和服的造型、颜色与着装场合等三方面的比较,来展现存在于中日传统服饰文化中的差异,并通过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探寻存在于两国文化基础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关于企业文化,我们知道它的理论是美国人提出来的,但它的根却在日本。日本企业家运用中国儒家的“和为贵”等思想,形成了企业劳资真诚合作的氛围,产生了一种和衷共济、努力进取的精神。正是这种经营理念和精神,被美国人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并称之为企业文化。因此,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正是企业文化的渊源之一。可以这样说,只要全  相似文献   

7.
刘杰 《学理论》2010,(1):165-166
五四文坛,主要由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两大文学社团并峙建构而成的。两大文学社团的成员,多半有过留日经历。留日学生与中国20世纪早期的五四文坛关系十分紧密,中国新文学的兴起和发展,离不开日本文化、日本文艺思潮的渗透和影响。以郭沫若的《女神》为视角可以发现,中国新文艺是受到日本文化洗礼浸润的。这也是长期以来少有人认真思考过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33)
《菊与刀》是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论的指导下运用文化遥距法研究日本国民性的经典之作,本尼迪克特开门见山地指出:"一系列令人困惑的‘但是’之类的词语被用于描述日本人"[1]2,关于日本国民性的"矛盾性"的描写更是贯穿全书。本文通过对本尼迪克特所写内容的简要梳理,重新审视日本国民性的"矛盾性"特征,认为日本国民性的"矛盾性"只是其行为的外在表现,这种"矛盾性"最终统一于预设的最高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9.
某报曾刊登了一位日本留学生谷川弘一的文章,大意为:从总体上看支那人是世界上最低劣的民族。“我们日本人愿意称你们国家为支那,不愿称它为中国,但我们称宋代以前为中国。我小的时候父亲带我去日比谷公园,指着北洋水师的战利品对我说,日本就是打败支那的北洋水师后,才成为世界上主要强国的。我在日本时就轻视支那人,当我来到支那的时候,我发现支那人比我想象的还要低劣。他们对我这个毫无背景的日本留学生点头哈腰,说什么都是日本的好,就是支那的传统文化也是日本继承得比较好。当我问他们支那一个在韩战中为了完成任务而宁愿被…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新潮,已被大多数企业重视并研究,也在许多企业被建设、被实践。但笔者发现有些企业对入世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在认识上存在一些问题,这些误区总体来说有几种情况。企业文化“洋装化”。认为发达国家的企业文化一定是先进的,于是乎对国外企业文化理论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企业文化理论照抄照搬。实际上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差距很大,简单照搬势必让人有削足适履之感;就是同出东方文化圈的日本文化也与我国文化有较大的不同。日本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美国以“科学” 为本,我国以“精神” 为本,就反映了这种区别。其实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最近公然以“内阁总理大臣”的身分,参拜了供奉着东条英机等军国主义分子头目灵牌的靖国神社。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为,严重地伤害了曾经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害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激起了中国、朝鲜、韩国、新加坡乃至日本国内舆论的强烈谴责和愤慨。 50年前,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带来了空前深重的灾难。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中国军民共伤亡3500多万人。尤其令人发指的是,日军在中国制造了无数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包括举世震惊的南京大  相似文献   

12.
健康心理存在于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中,表现为诸多形式的乐观、理性、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与道家文化对中国人健康心理的形成和表现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说“文身”     
为日本留学生讲“中国古代城市文化”,讲到宋代城市里不允许士人举子“文身”时,学生问及中国的“文身”是什么时候有的?她之所以对“文身”感兴趣,是想探求日本人在手臂上刺花是否和中国  相似文献   

14.
信用文化的四个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以支配和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各经济单元之间信用关系和信用行为的一种基本理念和规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文化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内在规定性的客观要求。考察国内外信用文化的共同特性,按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信用文化的要求,笔者认为,构建我国信用文化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信用文化要凸显共赢性特征。信用观念和诚信  相似文献   

15.
"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和要求,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和"文化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息息相通,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处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诸方面关系可资鉴借的宝贵思想资源及行为范式,具有积极的鉴借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伟  柴红梅 《学理论》2012,(12):138-139
大连中国人的文学创作活动,是诞生在殖民地深受五四新文化洗礼的产物,和日本作家的文学创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共同记录和见证了日本殖民时期现代性、殖民性相互交错的言语都市大连的影像与本质。  相似文献   

17.
狄马 《各界》2008,(7):30
中国传统哲学在老庄经典的浸润下,发展出了一套"为而不争"、"节而有度"的礼仪文化.这套礼仪文化,不管是好还是坏,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总之,它已经影响了过去两千多年中国人的交往和行为方式,并成为中国人为人处事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上,日本从没有产生过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思想和科学方面的巨人。因此,日本是双重意义的“资源小国”,不仅自然资源贫乏,而且历史资源也贫乏。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贫乏的压力,促使日本人积极地向外界寻求物质、精神的资源和能源。从历史的顺序看,日本人先学中国,输入中国文明,产生“和魂汉才”之说法;后学欧美,输入欧美文明,产生“和魂洋才”之说法。我理解这两个说法的意思是,在保持本民族固有精神即所谓“和魂”的前提下,努力吸取中国和欧美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88,(45)
在中国文学艺术界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记者走访了文坛老将、此次文代会筹备组组长夏衍。这位本世纪同龄人,不日就要飞赴东瀛,接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为表扬他对中国文化事业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而颁发给他的国际交流大奖。日本国际交流奖创始于1973年,每年对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团体或个人颁奖,今年获得此项殊荣的两人是: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和中国著名  相似文献   

20.
明治时期的日本人普遍崇尚西欧国家的思想文化,孜孜不倦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摈弃东方传统的中国古学。评论家田冈岭云指出了日本汉学界所面临的危机,大力宣传中国古学的优越性,积极倡导汉学复兴论。田冈岭云既批判了明治文明的弱点,又不否定西学在日本的地位,还希望将中国古学与西学融为一体,创造出中西合璧的日本式新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