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岩  王佳玲 《团结》2001,(4):32-34
回顾半个世纪前德国纳粹的凶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心中感念着一个中国人的名字——王替夫。他是民革党员,今年91岁。  相似文献   

2.
李红梅 《理论导刊》2006,(9):110-112
从1933年到1945年的十几年里,纳粹对犹太民族的迫害、驱赶和“最后解决”,约使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的魔爪中,是全部犹太人的1/3,这不仅让犹太民族遭遇灭顶之灾,而且也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悲剧。但大屠杀并未能摧毁犹太民族的奋斗精神,反而使犹太民族得到世人广泛的同情和援助,使犹太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10月18日,代表犹太民族进行索赔的民间机构——犹太人对德国物质索赔联合会(简称"索赔联合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2万多件纳粹时期被掠夺的艺术品图片和资料。这些艺术品是德国纳粹1940年至1944年在法国和比利时从200多  相似文献   

4.
10月18日,代表犹太民族进行索赔的民间机构——犹太人对德国物质索赔联合会(简称“索赔联合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2万多件纳粹时期被掠夺的艺术品图片和资料。这些艺术品是德国纳粹1940年至1944年在法国和比利时从200多名犹太人手中掠夺的。“索赔联合会”认为,其中至少有1万多件至今仍然没有物归原主。现任“索赔联合会”主席朱利叶斯·伯曼提醒全世界的博物馆、交易商和拍卖行“确认自己手中的艺术品是否是大屠杀受难者的财产”。  相似文献   

5.
杨起 《瞭望》1996,(15)
巴黎专电 人们往往认为,想象比现实丰富。其实不尽然。有些你还没想到的东西,在生活中却悄然出现了。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一共修建了203座集中营,其中最大的一座位于波兰奥斯威辛附近,是纳粹头子希姆莱亲自下令建立的。这里设有毒气室、尸窖和焚尸炉。犹太人抓进来,剥光衣服,说是让他们淋浴,实则将他们送去毒气室,待其昏迷后推入焚尸炉。纳粹用这种办法消灭欧洲犹太人。从1940年至1945年,惨死于奥斯威辛者有100万人,这是大家公认的数字。有人估计多达250万。该集中营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杀人工厂。犹太人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犹太墓地。这两个“最”字,它该是“当之无愧”呢?还是“当之有愧”? 二战后,集中营被辟为展览馆。凡有良心的参观者无不受到难以表述的震撼、教育和启示。昔日杀人的营房变成今天教育人的课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9年将集中营及其500米方园划为保护区。这意味着,这方遗址属于全人类,应是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可是,谁能想到,在教科文宣布的保护区内有人竟要开办一家超级市场!事实一经报道,世界上的犹太人组织、在纳粹集中营死里逃生的老战士以及公  相似文献   

6.
描述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故事片“辛德勒的名单”获本年度奥斯卡7项大奖,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借用一句发奖仪式上的话,这部片子表明导演斯皮尔伯格不但善于创造票房价值,而且也具有作为导演所应有的人类良知.  相似文献   

7.
赵丽宏 《民主》2005,(6):37-39
柏林:歌德的惊愕和席勒的悲哀11月16日。多云。早晨醒得早,起身出门散步。遇到覃志刚,两人一起穿过马路,沿着街对面的花园无目的地行走。花园尽头,是一个十字路口,见一片被围起来的废墟,荒草丛生,似乎有点煞风景。回宾馆后听人介绍,才知这废墟上当年就是纳粹党卫军冲锋队总部,纳粹的头领带着他们的随从常常在这里进出。对生活在柏林的犹太人来说,这就是地狱之门。盟军和苏联红军攻打柏林时, 这里当然是主要的轰炸目标,炸弹将这一片楼房夷为平地。二战结束后,被摧毁的柏林很快开始重建,德国人在废墟上重新建造一座新的柏林,但纳粹冲锋队遗址却一直被废弃着。我想,这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警  相似文献   

8.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10月 底放言,以色列应该“从地图上抹 掉”,近来又不顾许多国家以及联合 国安理会的口诛笔伐,再度说以色列 应该搬出中东地区,迁到欧洲或者阿 拉斯加,并且还称纳粹对犹太人的大 屠杀是欧洲编造出来的“神话”,艾 哈迈迪-内贾德频爆惊人之语引发国 际社会的强烈反应。 其实,艾哈迈迪-内贾德提的并不 是什么新口号,消灭以色列的言论在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人类与自然关系,它可以用科学技术来衡量;二是人类自身的理性良知和道德建设,它可以用人类对自身文化的反思来衡量. 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许多国度千年人物(1001-2000)评选中都名列榜首.但因为这位俊杰是犹太人,故受到德国极权主义的迫害,纳粹时期的爱因斯坦是人们反思这一事件理应直面并咀嚼的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10.
一些曾被日本外交官彬春千浦在欧洲战争时期的大屠杀中拯救出来的幸存者,日前正在为重新认识这位日本的“辛德勒”而努力。村春是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0年日本驻立陶宛的总领事。根据最近的研究,他通过发给犹太人穿越俄罗斯到日本的签证而从纳粹的死亡集中营中挽救了八千多人的生命。一位幸存者说:“如果杉春没有发给我们签证,我今天就不会在这里,我的女儿也不会在这里。”村春是当时在维尔纽斯愿意帮助这些犹太人的少数外交官之一。在俄国命令外国外交官员们离开时,他得到了二十天的宽限期并开始热心地为这些犹太难民发放签证,以使他…  相似文献   

11.
决不忘却     
东京专电 位于美国洛杉矶市的西蒙·威森特尔中心是一个以维护犹太人人权为已任的国际组织,自1977年成立以来,已先后在美国许多城市及奥地利、前苏联、德国、中国、巴西等地举办过纳粹德国于二战前和二战期间大量屠杀犹太人的图片资料展。5月中旬于东京都厅内首次举办这样的展出,不仅得到日本外务省、舆论界及外国驻日使馆的大力支持,而且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 不大的展览室内挤满了络绎不绝的观众,每天少则几千人,多则上万人。同时展出的还有死于纳粹集中营的荷兰籍少女安妮·弗兰克的书信。战后,根据安妮生前的日记编辑整理的《安妮日记》曾在世界各国出版发行,仅单行本就销售了1300万册,成为50年代的超级畅销书。40年后的今天,安妮的亲笔信在日本首次公布于世,引起广大读者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2.
张皓光 《学理论》2014,(3):46-48
犹太人问题是针对犹太人特殊的生存环境而产生的,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与现代性批判皆滥觞于对犹太人问题的思索,因而犹太人问题是理解施特劳斯学问的重要起点与环节。系统梳理了施特劳斯关于犹太人问题的见解,并将之与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与现代性批判联系在一起。施特劳斯对犹太人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西方传统,同时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闫福红 《学理论》2013,(20):145-147
作为第二代美国犹太移民,在很多人眼中,菲利普.罗斯是犹太人的逆子。因为,罗斯反复强调他美国人的立场,避忌自己犹太人的身份,而且"同化"和"反犹主义"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反映。尽管如此,犹太人特有的写作风格和灰色幽默及其以犹太人为主人公的作品和作品中充斥的犹太人典型的生活习惯、节日及宗教等,无不彰显着他根深蒂固的犹太性。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东南亚各国出现货币危机,美国最大的国际金融投机家索罗斯被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三度公开责骂为“首号恶徒”。那么京罗斯到底是何许人也?索罗斯是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随家迁至英国。1956年来到纽约。从60年代中期开始,他设置了一个号称为“量子期货基金”的海外基金。他的投资本额确实高人一等。若1969年投资10万美元,至u1995年已累增至u1300万美元。索罗斯在1990年之前,活动的范围只限于各种投资事务上,对其他事情则采低姿态。但“苏东欧旋风”的出现,改变了京罗斯,他挟带…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3)
马克思早期著作《论犹太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通过对鲍威尔犹太人问题的批判,清晰地说明了宗教异化、政治异化和人的异化,进而提出人的解放。马克思认为犹太人问题的真正解决必须要消除人的异化,而使犹太人解放也是全人类的解放事业。通过这个过程马克思逐渐完成思想上向哲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希伯伦     
《瞭望》1997,(Z1)
希伯伦是约旦河西岸的一座巴勒斯坦城市。它位于朱迪亚山区南部的谷地,距耶路撒冷40公里,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城内约有12万名巴勒斯坦人和450多名犹太人。城内的易卜拉欣清真寺内有传说中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始祖亚伯拉罕及其子孙的墓地。历史上,古代闪米特族的迦南人、犹太人、罗马人以及阿拉伯人曾先后在希伯伦城定居。公元前19世纪,犹太人的祖先来到现在的巴勒斯坦。后来该地区发生灾荒,希伯莱人(后称犹太人)迁到尼罗河三角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苏联犹太人移居以色列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已成为国际社会中引人瞩目的现象。苏联犹太人为什么要迁居以色列? 本世纪20年代,苏联曾有犹太人500多万,其中200余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惨遭希特勒杀戮。今天苏联大约有180万犹太人。这个数字在世界上居第三位,仅次于美国(580万)和以色列(360万)。最近几年,苏联当局随着社会的变化放松了对居民外迁的限制。于是犹  相似文献   

18.
公元1605年,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民族学界的事件一一开封犹太人“被发现”了!这其中,不得不提西方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在此以前,开封犹太人自称是“一赐乐业”(即以色列的音译)教徒,周围的中国人视他们为蓝帽回回,而利玛窦首次正式将他们确认为犹太人。从这个意义来说,利玛窦是界定中国犹太人身份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9.
呼涛 《瞭望》2007,(29)
将犹太人和钱、经济活动直接联系起来,一度是西方反犹主义的观点之一“奇怪、危险,简直就是自说自话!”在中国生活多年的以色列犹太人本·卡南最近总被刚到中国的犹太人朋友追问,  相似文献   

20.
误读三:以色列对中国充满感恩国内很多人认为,犹太人对中国的良好情谊主要是基于感恩。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掀起的灭犹浪潮中,当世界各国都对犹太人关闭大门的时候,中国上海以宽大的胸襟收容了两万多从中欧国家逃难来的犹太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