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中礼  王亮 《时代法学》2023,(1):106-116
论文写作需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研究者基于已有知识,并通过综合各种文献,对与法律相关的或者法律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提出质疑的意识。问题意识具有自觉性、针对性、批判性、整合性。法学学术论文写作要求问题意识,主要是基于彰显学术使命、革新法律实践和创新法学知识等三个层面的考虑。问题意识可以分为“是什么”型问题、“为什么”型问题、“怎么办”型问题以及“会怎样”型问题。问题意识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锐的问题捕捉能力、深入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全面的问题归纳能力。提升和强化研究者的问题意识,需要研究者本人自己去培养,也要学术共同体对问题意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推动问题意识提升的集体氛围。  相似文献   

2.
谈公民的纳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环 《法学杂志》2005,26(5):57-58
随着税收在国家财政中的地位的上升,税收法制建设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公民的纳税意识薄弱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公民的纳税意识是国家税收文化的积淀,是税制建设的反应,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宪法学的应有品质:以人为本、面向民众、扎根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平学 《时代法学》2004,2(6):23-27
82年宪法实施以来,我国宪法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自身的不足,面临发展的困境。而造成困境的深刻缘由在于问题意识不强、与部门法学对话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本土意识不强、直接切入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公民权利问题并加以解决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等几个方面。要走出现实困境,必须以人为本、面向民众、关注民生、扎根生活,这是中国宪法学的应有品质,也是中国宪法学研究工作者的应有品质。  相似文献   

4.
这次会议在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召开很合适,很有意义。湖北省检察院是中国检察学研究会检察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的承办、负责单位,常常发挥着对检察意识变化、检察制度改革的引领作用。这里主要谈三点想法:一是本次研讨会的特点。一是务虚与务实相结合,将意识问题和现实问题、实践问题结合起来。二是文本解读与其实践应用分析相结合,对"五种意识"的内涵、意义作了认真分析,同时更注意其实践应用问题。三是回顾与前瞻相结合,既注意对这些年来及现在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赶考意识",通常是指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吃苦意识、荣辱意识。"赶考意识"所包含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荣辱感,正是我们政工干部要时刻牢记的。本文从干部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过程中,如何发挥先锋带头作用谈起,从而引出"赶考意识",然后通过回顾党的光辉历史,简论了"赶考意识"的形成过程。接着,从"赶考意识"与从容应对"考试"、"赶考意识"与振奋精神状态、"赶考意识"与提高能力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如何让"赶考意识"永相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法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根本而言就是批判反省意识,对它的论证应当坚守事实证成和价值证成两个维度。在当下中国,法学研究既不能做简单的信息提供者,也不能唯主义至上。这既是纠偏目前中国法学界形形色色的问题意识误区的需要,也是适格的法学研究的中国问题意识当下在场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张昆玲 《法制与社会》2012,(12):243-244
公民意识教育和公民培养问题是一重大的历史性课题,早已纳入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中小学生在公民意识养成方面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重知识轻实践、主体意识淡薄、权利意识片面、责任意识淡漠和公德意识欠缺等问题.因此,探索与教育规律相符合的方法和途径,构建中小学生公民意识养成机制,不仅是一种时代要求,更是一种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意识理论,是我们认识法律意识的本原问题以及法律意识与法、法律现象关系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意识思想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具有特殊意义和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经典意识理论,不仅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认识法律意识问题的哲学基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如何认识法律意识的本原、法律意识与社会存在、法律意识与法律现象、法律意识的作用等问题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对领导干部监督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是我们当前应当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当前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的主要问题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的监督意识不强。从监督主体看,有的专职监督人员缺乏责任感,监督意识淡薄,不主动监督;有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与“非讼”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非讼”意识,是指社会群体普遍以诉讼为非的固定观念。“非讼”意识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古代社会一直为人们所接受和抱持,甚至在现代中国,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非讼”意识仍然普遍存在,成为当前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极大障碍。近年来,也有些学者曾对中国人诉讼意识淡薄的问题作过历史的分析和考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笔者以为一些简单的归纳总结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这种违背法律秩  相似文献   

12.
朴颂 《法制与社会》2013,(10):236-237
改革开放不仅为我国带来的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国民法律观念的进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公民的法律维权意识、平等意识、立法参与意识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有许多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借以本文对以上问题开展论述。  相似文献   

13.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检察工作始终要保持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要使执法为民落实到检察人员的具体行动中,要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公平公正意识、改革创新意识、群众意识,切实解决执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确保执法为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公民宪法意识薄弱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公民宪法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分析我国公民宪法意识薄弱的问题,也应当充分认识到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长期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原因. 一、封建意识影响了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我国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在我国持续时间之长,形态之完备是世界上罕见的.封建官僚政治和专制主义,以及封建特权等封建主…  相似文献   

15.
兰玲 《行政与法》2004,(4):46-48
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传统文化对大众心理沉淀的影响,造成女性在性别意识、现代科层制分工和文化行为定位上的劣势地位,大量女性下岗。如何使失业女性重新就业,不仅是社会和组织需要解决的课题,更是女性自身亟待处理的问题。女性的主体意识是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再就业的先决因素。本文从与人的主体意识相关联的五个方面(自强意识、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持续发展意识)探讨人的主体意识与再就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的世纪,图书馆员面临新的挑战。文章从图书馆员必须强化信息素的角度,论述了信息意识,(资源意识,主体意识,法制意识,道德意识,保密意识);信息能力;强化信息素质的主要途径等问题,对当代图书馆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法理学的中国性、问题性与实践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理学不应被降格为琐碎的技术,而应坚守精神的高度,应为一种德性的法律生活提供精神的牵引与人文的支撑。法理学界在围绕法律全球化、法律理想图景、法制现代化、法治与和谐、法治与社会公平、人权保障、司法改革、法学方法论等问题展开的研究中,中国意识、问题意识、实践意识的日渐凸现,加速了法理学研究的分化与聚合、进深与提升。取道中国,立足当下,发乎问题,关注实践,将是未来中国法理学成长的支点。  相似文献   

18.
论依法行政主体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行政的主体障碍是指承担依法行政职能的组织实体和其构成分子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上的诸种变态,该变态既违反了现代行政法的总原则,又违反了国家为行政权行使所设计的法律规则,阻滞了依法行政循着自己的轨迹顺利发展。笔者试就此问题及其对策提出见解,以求教于同仁。一、依法行政主体障碍的意识表现依法行政主体障碍的意识表现,是行政主体在意识上对依法行政的障碍因素。依法行政主体包括机构实体和机构实体的构成人员两个方面,那么,依法行政主体障碍在意识上的表现亦是由此二方面派生并表现出来的。机构实体的意识是高度抽象化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一个镇的居民做环境意识的调查和结果分析,笔者发现在环境意识不断的提高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却越来越吃力。在分析这种矛盾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居民环境意识虽然在提高,但环境伦理的意识很淡薄,由此导致了居民只对环境的工具价值的在乎,而没有承认自然的价值。笔者认为重新建立当代居民的环境伦理意识,是从根本上长远的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和谐社会的可行举措。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最后十年至今,意识重新成为科学研究的"宠儿",学界形成了一股跨学科研究意识问题的高潮。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神经精神分析学家也同样致力于这一主题的研究,他们从对弗洛伊德的重新解读入手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意识理论观点。索尔姆斯认为,意识就像是一种知觉内部的感觉器官,意识的内容即是感觉的资料、记忆的资料以及情感的内在评价,而意识的加工等同于产生感觉、知觉、思维和情绪的加工。潘克塞普在感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情感质概念,强调了情感在意识中的作用。达马西奥整合了意识的内容和意识的状态两种研究方向,将意识分为核心意识和扩展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