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叶江 《美国研究》2003,17(4):7-21
"安全困境"概念源自于霍布斯悲观的"自然状态"理念,自其运用于国际政治研究以来,不论防御性现实主义还是新制度自由主义,乃至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进攻性现实主义都承认它的真实性.但是,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可以通过"囚徒困境"博弈来解决"安全困境",防御性现实主义认为能部分地运用"囚徒困境"博弈来解决"安全困境",而进攻性现实主义则认为不能用"囚徒困境"博弈来解决"安全困境".进攻性现实主义强调在安全困境中国家不可能通过制度和合作,而只能通过主动进攻和扩张权力,乃至通过建立区域霸权来争取本国的安全.但进攻性现实主义却反对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因为该战略以建立世界帝国为目的,从而模糊了国家的安全目标,以致不利于美国在安全困境中谋求真正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新帝国论"--21世纪美国全球称霸的理论范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超强的综合实力和较好的历史机遇,是"新帝国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单极稳定论"、"先发制人论"、"主权有限论"、"民主和平论"是"新帝国论"的理论支点;军事、经济、文化是"新帝国大厦"的三块基石.作为美国的新全球战略构想,"新帝国论"标志着美国国家战略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由此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扩张期.它将对世界战略态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阶段论"与美国对外开发援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沃尔特·罗斯托(Walt Whiteman Rostow)提出了拥有全球视野、深受"自由主义传统"与"帝国主义理论"影响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并试图促使美国实施向欠发达国家提供大规模开发援助的"世界经济计划"(World Economic Plan).在推动这一计划的过程中,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得到了约翰·肯尼迪总统的赏识,因此成为1960年代美国对外开发援助政策的理论基础.然而,最终罗斯托既没有达到追求真理的学术目标,也没有实现推动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起飞"(take off)的政治抱负.本文重在探讨"经济增长阶段论"(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的主要内容、意识形态内涵及其影响,从而揭示如罗斯托这样亦官亦学的理论家在推动政策制订和实施方面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美国霸权的新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霸权呈现出新的特征:以赤裸的军事扩张为先导,极具进攻性、侵略性、扩张性和冒险性;从过去以领土扩张为核心的"硬控制"转向以人为本输出价值观念为核心的"软控制";以世界普遍性原则为面纱,追求世界的"美国化";以强大实力为支撑的制度化、机制化霸权.美国新的霸权是适应新的形势发展、企图使21世纪成为"美国世纪"的必然产物,它将对世界战略格局和大国关系的走向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潘忠岐 《美国研究》2003,17(3):52-64
"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及其后续发展彰显了实力与国家安全之间的背离,国际多边主义与美国单边主义之间的对峙成了决定未来大国关系走向和国际体系发展的主要矛盾."美国霸权治下的和平"和"新帝国"论的倡导者主张美国应该通过追求超强实力实现国家安全和世界稳定,应该采取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实现并维持美国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应该通过追求国家绝对安全和相对收益为未来世界制定秩序.它忽视了实力上升并不必然带来安全相应增加的历史新现实,而演绎的只是一个现代神话.未来的世界和平,只能是"多边协调下的和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进攻性现实主义与布什政府对朝政策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阐释和评述,认为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各派的折中产物,都是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对世界局势的综合考虑。进攻性现实主义与美国保守派占上风的布什政府的外交理念相吻合,是“为永葆美国强权开药方”,是布什政府对朝政策的重要理论来源。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及自身特点,应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上下工夫。理论与政策实务的结合,理论抑或政策的研究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以及整体性研究与细节考察等方面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大国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洁勉 《美国研究》2002,16(4):7-20
本文从大国关系的角度,对布什政府最近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内容、特点及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报告》反映了布什政府对"9·11"事件后世界总体形势的判断,阐述了美国单超独霸的计划和理论,勾划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国家安全战略,突显了反恐和本土安全问题,强调了大国合作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布什政府强调大国合作的主要动因是反恐的现实需要和维持美国全面优势的长远目标,巩固欧亚盟国和调整同俄、印、中关系则是其重点.在此背景下,《报告》对中美关系的评估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布什政府需要在反恐等问题上加强同中国的合作,但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它对中国的担心和防范.《报告》所提出的各种战略并不完全等同于实际政策,因此必须全面客观地分析《报告》,方能纵览全局和把握方向.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博弈论研究了一超多强国际格局下的大国合作与纷争,结果发现:(1)在一超多强国际格局下,大国之间的合作与纷争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一超具有比其他强国优先结盟以及阻止其他强国相互结盟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强国要么屈从于一超,与其结盟;要么独立发展。长期来看,在和平的环境中,潜力巨大的强国的成长以及由此引发的大国之间相对实力的改变,将会给现有国际格局带来冲击。(2)中国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大国关系,主要是一超多强格局下的大国关系。在这种格局下,作为一个相对实力快速提升的新兴强国,中国首先需要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做到不冲突、不对抗;其次应与美国共同管理好与日本的关系;最后要和欧盟以及俄罗斯一道推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3)一超多强格局下的大国关系,只是众多大国关系中的一种类型。文章的研究为近来国内学术界所进行的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9.
编后     
《美国研究》2003,17(4)
又值岁末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 ,我们经历了许多 :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痛失我刊前主编李慎之先生、非典肆虐、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伊拉克战事“结束”半载有余 ,而美军士兵仍伤亡不止 ,美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布什政府的反恐行动及其所面临的困境 ,引起了我国学者对美国外交政策理念、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先发制人战略”与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本期专论中 ,叶江教授对国际政治研究领域中的“安全困境”问题及“先发制人战略”与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他认为 ,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与进攻…  相似文献   

10.
国际政治的社会进化:从米尔斯海默到杰维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对国际政治的宏观历史和一个国际政治大理论的辩论进行社会进化论的诠释。文章指出,用单一大理论来解释国际政治历史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一直试图用系统的、而非进化论的大理论去解释整个国际政治历史。通过揭示从进攻性现实主义世界到防御性现实主义世界进化背后的根本及辅助机制,文章指出:国际政治系统一直是一个进化的系统。因此,不同的国际政治理论来自并适用于国际政治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国际政治时代实际上需要不同的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政治应该成为真正的进化论科学,或"给达尔文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泰国泰中学会副会长林光辉先生的著作《碧城风云录》一书 ,生动地展现了二战前后泰国华人家庭和社会的历史 ,是全面了解和认识二战前后泰国华人社会的必读书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Unlike national elections, subnational levels of politics have rarely been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The small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stem from the field of psephology. While these have supported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national level exerts a time-dependent impact on regional voting behaviour, election campaigning's time-dependency has yet to be investigated. Against this backdrop, this article offers a unique longitudinal and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election campaigns in Germany's federal states. Using campaign managers' perceptions as a basis, it discusses time-relevant effects on electoral campaigning with regard to the degree of regionalisation, emotionalisation, and personalisation.  相似文献   

18.
19.
比较地区化理论评析:一种方法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比较地区主义研究虽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但该题域尚缺少深厚的理论支撑,主要问题集中在:第一,地区比较过程中,如何对待欧洲经验的问题尤为突出;第二,具体的比较项较为模糊,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性工作;第三,采用的比较方法存在缺陷。加强国内外学界相关理论成果的评析,特别是对方法论的重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本文以赫特的新地区主义理论为例,评析了地区主义理论的现状、局限以及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仇朝兵 《美国研究》2006,20(3):124-134
对于从未近距离接触美国、美国社会和美国人民且缺乏深厚学术积的青年研究人员来说,给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书做评,难度可想而知。但笔者不揣浅陋,愿尝试对亨氏的新著《我们是谁?:美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①(以下简称《我们是谁?》)做一简单评论。一《我们是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