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蓬  辽野 《台声》2001,(6):45-45
为庆祝《中国台湾》网中文版改版暨英文版开通,海峡两岸各界人士齐聚北京,举行“中国心、两岸情”联谊会,共叙两岸亲情。   《中国台湾》网是中国大陆一家关于台湾问题的大型专题网站,它以客观报道台湾问题,准确反映两岸关系为己任;以推动海峡两岸交流,展示大陆与台湾骨肉同胞的亲情,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为宗旨。突出服务性与亲和力是《中国台湾》网的鲜明特色。《中国台湾》网与《台声》杂志合作开办的“文化与交流”等栏目,将使反映台胞心声的《台声》的内容及时上网,实现了优势互补。   联谊会上,五洲金网公司董事长薛平向网…  相似文献   

2.
7月3日上午,以“龙脉相传·青春中华”为主题的2012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北京正式开营,来自海外和台湾岛内的1100多位台胞青年将在北京等地参观并与大陆学生交流互动。据了解,由全国台联主办的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活动从2004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9届,共有万余名台胞青年参加。  相似文献   

3.
以“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和平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台胞社团论坛。于2014年9月13日在北京圆满落幕。来自全球127个台胞社团的领袖经过两天的热烈互动,取得圆满成果。 两岸经贸关系最大机遇 台湾社区大学教授林孝信满头银发,站在台上,笑言自己需要1个小时,10分钟的演讲不能尽兴……在第三届台胞社团论坛上,两岸对话的热度随处可见。 作为《南风窗》、《风凰周刊》等媒体的台湾问题撰稿人,谭世坪来自台湾,在清华大学读完博士后,他以目前自己的三个身份开始了3分钟演讲。 “过去我们谈的是招商引资,现在大陆内地崛起,各式各样的高新科技园林立,产业对接替代了招商引资。”也因此,潭世坪的名片上有了新的头衔——“产业对接人”。  相似文献   

4.
肖军 《台声》2008,(3):22-25
2008年1月22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全国台联2008年台胞青年冬令营”开营式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厅举行。来自台湾岛内40多所高校的204名大学生与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大陆高校的100多名青年学子欢聚一堂,以年轻人特有的青春激情,载歌载舞,共同迎接以“冰雪·文化·友情”为主题的北国风情之旅。  相似文献   

5.
编读问答     
问:台湾居民来大陆应该如何办理台胞证,有效期是多久,如遗失应该怎样处理? 答:第一次前往大陆的台胞,应先到设在香港的中国旅行社,即“港中旅”,提出要来大陆的申请,之后即可办理“台胞证”。该证件属于临时性证件,适用于台胞来祖国大陆观光、探亲、短期商务考查等事宜。可以说,台胞在取得该证件后,就取得了来往大陆的合法资格。台胞证有效期为三个月。  相似文献   

6.
最近以来,人们都在关注着海峡两岸形势的新发展。台湾解嚴,“三通”的呼聲日高一日;台湾岛内居民被允许以香港、澳门为外出旅游的第一站;接着又盛传台湾当局要开放大陆探亲旅游。在这种气氛下,台湾《自立晚报》两名记者来大陆採访,自然成了一件为海内外瞩目的大新闻。本刊以台胞、侨胞等为主要读者对象。因为工作关系,我们的採编人员,常常与在大陆的台胞和去台人员亲属接触。对他们几十年来因亲人离散而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福建省东山岛上“寡妇村”的悲凉气氛,蒙在我们的心头;海南  相似文献   

7.
访台随录     
应台湾大学是福基金会的邀请,由暨南大学李辰教授任名誉团长,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翁肇棋主任医师为团长的“大陆台胞医学专家学术交流团”一行11入,赴台湾进行为期12天的学术交流。时间虽短,但留下的情丝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乡音、乡土和乡情这次赴台的大陆台胞医学专家中,绝大部分出生在台湾,离台几十年,但乡音不改。无论是在学术研讨会、座谈会上,还是在宴会、旅途中,两岸台胞学者的交谈总是时而普通话,时而家乡话,备感亲切。名誉团长李辰教授早年毕业于台大医学院,并曾留校任教。对于已成为台湾各地医院和医学院的台柱及…  相似文献   

8.
瑞毅 《台声》2003,(5):18-19
2003年2月28日至3月9日,由台北中山纪念馆等单位主办的“裂变·蜕变———大陆现代水墨画展”在台北中山纪念馆中山画廊举行。画展期间,召开了“为现代水墨艺术立说学术研讨会”,并在台北首发了德国慕尼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裂变·蜕变———中国现代水墨艺术》一书。该画展和学术研讨会以及现代水墨专著,受到台湾美术界以及各界有关人士的广泛好评。《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中央电视台和台湾当地的《联合报》、《大成影剧报》等新闻媒体采访报道了这次学术活动。严格选择画家,确保参展作品的学术水准为此,台湾著名画家刘国松先生推荐…  相似文献   

9.
李俞柔  刘利云 《台声》2023,(2):26-27
<正>1月13日下午,2023年全国台联第二十九届台胞青年冬令营系列活动之“台胞过大年”联谊活动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北、高雄、澳门等地皆设立分会场,以多点直播联动方式组织约300余名台胞在“云”上互动联欢,体验各地年俗年味,共迎新春佳节。北京主会场在精彩的舞狮表演中拉开联谊活动帷幕。参加活动的嘉宾与台湾青年在民俗专家、非遗文化传承人指导下写春联、包饺子、剪窗花、画脸谱,了解与春节相关的非遗文化,感受欢乐的春节气息。  相似文献   

10.
<正>自主研制的首型大型客机C919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首发成功,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的开启,彰显着祖国大陆航空航天领域不断取得的新成就,引发了在陆台胞和岛内舆论的热议,充分展现了台湾社会民众理性看待大陆社会发展、支持两岸和平发展与交流合作的声音。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实现了“研发、制造、取证、投运”的全面贯通,由此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引发两岸同胞热议,有台胞表示“期待C919开通两岸航线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1.
魏章柱 《台声》2001,(5):30-30
随着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大陆各界对台湾的前途更加关注。除社会上的关于台湾的组织学会、研讨会外,大陆高校掀起的台湾研究热尤其令人注目。 大陆成立最早的从事台湾研究的学术机构是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成立于 1980年 7月,是国内高校系统规模最大、研究力量最强、学术成果最丰富的综合性台研机构,设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 4个研究室。该所以“历史地、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认识台湾”为指导思想,致力于台湾历史、文学、政治、经济和两岸关系的研究。该所主办的《台湾研究集刊》创刊于 1981年,是大陆创办最早的、专门研究台…  相似文献   

12.
刘寿明  司贺中 《台声》2006,(12):41-41
“台胞证”是“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的简称,是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和在大陆旅行、居留的身份证件,分为5年有效和一次有效两类。若到期或不慎丢失、毁损,势必会影响到台胞在祖国大陆办事或出行,因此,应当及时补办。一、法律依据(一)《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签注受理审批签发工作规范》二、办理换领或补证手续的机关目前,在大陆可以申请换领、补办5年期台胞证的地区有上海、江苏、福建(福州市、厦门市)、海南省(三亚市和海口市)等地,办理机关为上属地区被授权的市、县公安机关。各省、自治区、直辖…  相似文献   

13.
刘寿明  司贺中 《台声》2006,(11):61-61
一、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入境管理法》2、《中国公民往来台湾地区管理办法》3、《公安部关于简化办理台湾居民在大陆暂住手续的通知》二、台胞在大陆需要办理暂住手续的情形1、台胞短期来大陆,应当按照户口管理规定,办理暂住登记。在宾馆、饭店、招待所、旅店、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或机关、团体和其他机构内住宿的,应填写临时住宿登记表;住在亲友家的,由本人或者亲友在24小时(农村72小时)内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或户籍办公室办理暂住登记手续。2、台胞(包括随行家属)因在大陆投资贸易或者在“三资”企业、境外企业常驻大陆机构中任…  相似文献   

14.
正1月1日起,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务会、国家医疗保障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的《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大陆)参加社会保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该《暂行办法》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两岸社会保障和公共资源共享重要主张的具体举措,意味着在大陆就业、居住、就读的台胞可以与大陆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增进福祉,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一、回应和解决台胞实际需求1987年以来,两岸同胞交流日益热络。为维护台胞在大陆就业的合法权益,大  相似文献   

15.
《台声》1994,(3)
建议读者看一看本期发表的《大陆台胞谈“台湾人民的心愿”》一文,并且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像本刊这样正面提出要正确理解并尊重台湾人民的心愿,主张对台湾人民要“当家作主” 的愿望和“台湾意识”的提法,进行客观和科学的分析,将其与“台独”区别开来,探讨台湾人民怎样才能真正当家作主,在大陆媒体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中国(中文版)》2004,53(2):38-38,41
目前,在两岸关系中,各项往来主要表现在投资、商务等经济形式上。现在来大陆创业、就业的台胞已超过一百万,这些都是台湾家庭财源的主力,一个人可能影响到一个家庭。估计在未来10~20年,来大陆常住的台胞可能达到三百万,可以影响到近千万台湾民众的生计,这肯定会牵动整个台湾社会。两岸往来热络、经贸密切,形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来大陆的台胞越来越多,他们或经商,或求学,或只为追求一种理想及心中的至爱留在了大陆,在这片热土上,他们书写着各自的精彩传奇。“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大陆的许多台胞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春节期间不能回台湾与亲人团聚。为此,本刊特别采访了今年春节不回台湾的5名台胞,让他们通过本刊把自己在大陆的生活情况告诉海峡对岸的亲人……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的两岸关系,可谓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以春节包机直航的突破开局,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四点意见”、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台湾泛蓝三党主席相继访问大陆并与中国共产党达成交流共识为重点,以大陆开放台湾水果零关税入关、宣布赠送两只大熊猫、对台湾学子赴大陆求学实行同等待遇、简化台商台胞赴大陆通关手续、两岸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活跃等为“链接”,以泛蓝在岛内“三合一”选举大胜为结局。这一切的一切,都意味着两岸关系进入了转折点暨新阶段。坚冰悄然融化,前景渐露光明。中央对台政策调整,激活两岸关系一盘棋2005年1月,全…  相似文献   

19.
颜林 《两岸关系》2007,(1):70-70
近日.河南宁陵县委对台办开展涉台法律法规大型宣传活动.并注重”三深入”(即深入社区、深入机关、深入学校)。此次活动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台资企业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暂行办法》、《反分裂国家法》、《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大陆居民与台湾居民婚姻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宣传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宣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有关台湾问题的一系列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为期10天.直接受教育群众达5万多人次.受到了本县台胞台属及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0.
崔之清 《两岸关系》2005,(10):12-14
当岛内台胞从美军空投的传单获悉《开罗宣言》发布的消息,欢呼“上天降福星”,相互传播,期盼早日结束日本殖民统治,回归祖国怀抱。在大陆参加抗战的台胞,更是“同声感奋”,向国民政府表示,“愿效驰驱”。他们积极参与收复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提出诸多政策建议,有力促进了接收准备事宜的推展。日本投降后,接收工作转入实施阶段。一批在大陆的台胞被吸纳赴台参加接收工作,由于比较熟悉乡情,为顺利接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