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个让人振奋、让人感悟、折射出时代风采的故事!一个发生了近10年但仍然没有结束的故事! 成都市一个普通公民、一个美术工作者因为一个徽志设计的争端,在6年多的时间里购回百余本法律书籍,认真研读。他不为别的,只为堂堂正正地行使一个公民的权利,在看似扑朔迷离的事件中赢得一个“明白”和“说法”。——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平生第一次会把官司打到建设部头上去。  相似文献   

2.
为权利而斗争是法的生命,公民为权利而斗争对于实现个体权益欲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法律健康发展、培养人们法感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我国“走向权利的时代”的进程中,重庆“钉子户”矢志维护财产权的壮举彰显了为权利而斗争的“钉子精神”,肯认和弘扬这种精神对于公民认真地对待权利及在此基础上提升国民的维权意识和法治精神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知识产权冲突协调原则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当今世界正处在走向权利〔1〕的时代,其典型标志是以“确权、维权和护权”为中心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构建起来,并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其基本特征是以打压、扼杀、封堵或者限制个人权利的“权力本位”或者“官本位”、“国家本位”或者“义务本位”思潮已被法...  相似文献   

4.
牛芳  孙磊 《法制与社会》2011,(18):15-16
这是一个讲究“人权”,宣扬队权”的时代,这个时代“人权”是其代名词。我们究竞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实现“人权”呢?究竞是从实体法中抑或是从程序法中入手呢?在我看来,或许,从程序法中入手更不失为一项好计策。程序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为权利保驾护航,让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盖尤斯无体物概念的建构与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新军 《法学研究》2006,28(4):88-101
盖尤斯第一个在法学意义上提出了“无体物”的概念。这与他的《法学阶梯》的三分结构——“人、物、讼”是紧密相关的。由于在罗马法时代还不存在“权利”的概念,盖尤斯的建构“无体物”的目的就是通过它把所有与所有权不同的其它权利一并纳入物法的讨论范围。而一旦“权利”的概念被抽象出来并逐步成熟。盖尤斯的“无体物”概念就将面临解体,这一过程正好反映了我们现代人和罗马人对法律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个主导性的社会观念和理想,权利话语业已成为当今时代一种普遍流行的意识形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社会实践和文明进程。权利体现着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它既是人与人之间互为主体化的基础,也是对抗暴政、获取承认的根据。然而,被高调弘扬的同时,权利遭遇侵害的情形却普遍存在,权利在表面上的富足与实现中的赤贫并存,权利在意识层面的胜利和现实中的软弱无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我国,部分社会主体在权利行使中的被限制、被排斥和被压迫等现象时有发生,权利有时甚至需要通过生命的丧失来捍卫,近几年频频发生于我国的"自杀式维权"便是典型例证。在我国"人权入宪"的背景下,是什么造成了部分主体权益的频繁被侵害?他们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涉众型经济犯罪是从维稳角度提出的概念,是涉及众多经济利益受损群体,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经济犯罪行为.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中的权利包括参与人在涉足该类案件前的财产权利即原权利和利益受损群体寻求救济的权利即派生权利.要做到精确维权和依法维权,必须明确原权利维权主体的范围,明确国家机关的辅助维权地位.要鼓励利益受损群体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维权,制裁和避免极端的维权方式.要正确认识维权与维稳的关系,正确看待政府在维权过程中的作用,对现行“先刑事后民事”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同时实现维权与维稳法律效益.  相似文献   

8.
马芳  杨帆  陈好芳  张友虎 《法制与社会》2013,(23):177-178,186
失地农民作为社会弱势群体,近年来备受关注。失地农民权利意识淡薄集中表现在对自己的权利缺乏足够的认识,权利受到侵害后无法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权,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受教育程度低、法律知识缺乏、维权的成本过高,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这些因素制约着其维权的行为,而对失地农民法律权利的保护,则主要是从加强法律知识宣传、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营造良好的维权舆论环境,以及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这几个方面去考虑,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为城市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近日,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黄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国外“咱们公民过度维权是最多的”。黄屏司长讲的那些国人在国外“过度维权”的形式,什么拦飞机、占跑道、抢行李之类的,近两年在国内早已屡见不鲜。而让人无奈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这种“过度维权”也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济北南 《检察风云》2010,(12):29-29
5月12日,湖南新化县人民医院一产妇死亡后,医院遭200余名家属打砸围堵,不少病人被迫转院,直接经济损失超60万元。县委称出于“维稳”需要,对家属赔偿20余万元。“砸烂医院”显然有悖于法治社会中的维权常态,毕竟这是一个有处说理的法治社会。产妇死亡固然值得同情,可采用如此极端的方式,却也让维权者陷入到了非法的境地之中。维权本身是一种说理的东西,用不讲理的维权方式来维权,很可能会造成“双输”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