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多发性侵财案件具有高发性、地域性、选择性等特点.刑事技术在打击多发性的侵财案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刑事技术人员在打击多发性的侵财案件方面务必重视现场勘查,加强案件串并,侦技并举,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2.
地域性犯罪团伙是指以一定的地缘关系(亲戚、同学、同乡、同国籍等)为纽带,纠合、流窜实施的以侵财为主要犯罪目的,犯罪手段(包括犯罪预备、作案时间、作案工具、作案过程、侵害目标等)带有一定地域性特点的犯罪团伙。地域性犯罪团伙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侦查突破口是侦查中容易查明案件事实、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环节或对象。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作为当前一类涉案范围广、社会影响恶劣的侵财犯罪,其侦查存在若干难点。在分析当前电信诈骗犯罪案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基础上,我们应以电信、银行为立足点,采用以电信和银行账户开户信息并结合视频监控、电话和网银信息为突破口的侦查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公安机关加大社会防控管理力度,大力开展打击"二抢一盗"等专项斗争,有力地遏制了侵财案件的上升势头,但有些地区仍然存有防范效益偏低、打击力度偏弱的问题。侵财犯罪发案量大破案率偏低浙江近年侵财犯罪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案面广量大,约占刑侦部门管辖刑事案件总量的95%;二是流动人口作案情况突出;三是犯罪的职业化、专业化与智能化特点日趋明显;四是各类侵财案件普遍高发,尤其是街面抢劫抢夺、盗抢机动车、短信诈骗案件。2006年全省共发盗抢机动车案件7万余起,占侵财案件的近15%,其中被盗抢汽车3000多辆;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发生的投毒案件,其性质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以杀人为目的的案件约占80%。二是针对特定或不特定人、人群或牲畜的报复案件约占20%。已破8起案件的特点作案手段隐蔽,报案时间较晚 8起案件全部发生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民受害者或其家人受科学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无一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且由于抢救中毒现场变动大,勘查现场中难以提取到直接认定作案的痕迹物证。在8起投毒案件中有4起为系列投毒案,其中“1999·09·28”沛县鹿楼乡阎花山村系列投毒案,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受害人家中17次被犯罪分子投放毒物,家人、牲畜反复中毒,造成3人相继死亡后,村民才向公安机关举报。另8起案件勘查现场时全部为变动现场,无一起提取对排除、认定作案嫌疑人有价值的痕迹物证。  相似文献   

6.
飞车抢夺案件是一种多发的街面侵财性案件,其社会影响恶劣。基于该类案件自身的特点,侦查实践中在取证、查控、审讯三大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侦查机关可利用信息化侦查方法加大对该类案件的打击力度和精准度,其信息化侦破对策主要有:案件数据情报比对自动化及串并案件网络化、阵地控制与可疑人员监控信息化、侦查方法多元化、先进信息侦查技术应用常态化。  相似文献   

7.
2008年11月,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运用串并案侦查和信息化手段,成功破获特大系列跨区域盗打电话案,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破获马鞍山、合肥、芜湖三市盗打电话案件300余起,案值20余万元。案件破获后,安徽省公安厅徐立全书记、陈小平副厅长对案件的成功破获给予充分肯定并批示:“此类侵财案件极少见,马鞍山市局此案破的好,要通报全省,加强对此类新型侵财案件的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8.
《政法学刊》2020,(1):105-112
盗窃案件作为侵财类案件中的高发案件,其发案数多、破案率相对不高是当前的一种常态。作为一类典型的"小案",其发展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特点,且规律特点也是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通过系统比较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四地盗窃案件统计数据,可以从中总结出当前我国盗窃案件的一些新的规律特点,这些规律特点便于在侦查工作中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地侦防对策,从而为侦查实践中侦办盗窃案件提供理论指引,不断提高盗窃案件的侦查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生熟划分历来是刑事侦查特别是盗窃案件侦查中的一大问题,它是正确确定案件性质、划定侦查范围的前提,直接关系着能否从侦查计划确定的范围和途径中寻找、确认、抓获作案人,因此专家学者颇为重视,将之视为侦查学教科书中案情分析的重点,甚至详细列出生熟作案的特征以资判别.然而实际工作中,时常在案件破获后发现当初划定的案件性质、侦查范围不够准确甚至完全错误,特别是企业单位发生的盗窃大案中,由于生熟定得不准,专项侦查工作南辕北辙,案件不了了之,乃至冤假错案由此发生.  相似文献   

10.
侵财型案件已成为刑事犯罪类型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当前侵财型案件呈现出多发态势,使其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有效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是公诉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侵财型案件审查起诉中工作之一,涉案财物价值的准确认定,牵涉到刑案中行为人罪轻与罪重问题(如抢劫罪,涉案财物价值影响量刑结果),甚至是罪与非罪问题(如诈骗罪、职务侵占罪,以财物价值数额较大为起诉标准)。但在司法实务中,由于个人认知主观性差异和涉案财物类型的多样化、特殊化等因素,导致案件承办人对财物价值的认定存在诸多疑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上海外国人入境犯罪案件总量上升,尤以侵财类案件数量为多。2005年1-6月发生的外国人(包括疑似外国人)侵财案件数比2004年全年发案数上升70%,是2003年全年发案数的1.6倍。外国人在上海侵财犯罪的现状作案的几种主要形式 1.抽夹板盗窃犯罪分子利用大面额人民币假装购物,以  相似文献   

12.
严打后反弹周期缩短,侵财犯罪持续高住徘徊近几年,江苏省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侵财犯罪打防工作,开展了连续不断的专项行动,但受诱发犯罪的因素不断增多、群众防范意识和水平不高、公安机关警力紧张等影响,侵财犯罪呈攀升趋势,特别是部分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和抗打击性越来越强。使得严打过后侵财案件反弹的周期逐步缩短,侵财案件总量高位徘徊。  相似文献   

13.
罗燕 《刑警与科技》2005,(7A):130-132
文件检验是侦查破案的重要手段,它在侦破刑事犯罪案件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各种侦查手段不可替代的。目前文件检验在刑事犯罪案件侦查中的作用有:1.为认定案件性质提供依据;2.分析书写人画像;3.为确定侦查方向,划定侦查范围提供依据;4.为澄清嫌疑,认定犯罪嫌疑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案例启示:对侵财型犯罪的定性争议主要是扩大了该罪的客体,有观点认为侵财型犯罪案件客体不仅是财产所有权,还包括合法占有权,对侵财型案件客体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案件性质的认定。  相似文献   

15.
朱宗保 《江淮法治》2013,(24):21-21
随着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日趋复杂,抢劫、抢夺、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等侵财类案件频发,这不仅危害着社会治安稳定.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还直接影响到了群众的正常生活。不可否认。各地公安机关通过对侵财性案件特点和原因的探究。找出了很多防范和打击的具体方法,同时积极侦查破案.有效地震慑和遏制侵财性案件的发生。但所有的这些努力,可以让老百姓感受到一定的安全感.却未必能增加老百姓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因为老百姓在期盼公安机关破案的同时.还有着更为重要的诉求。  相似文献   

16.
耿连海 《政法学刊》2005,22(4):97-99
在侦查破案的初始阶段,由于侦查主体对案件各方面因素的认识往往是模糊的和不明确的,因此,侦查主体往往通过侦查想象,再现犯罪分子的作案过程、形成侦查假设、预测犯罪情势,并且据以深入开展侦查活动。侦查想象能够帮助侦查人员在纷繁复杂的案件中,理出一些头绪,指出一定的侦查范围和排查重点,为进一步判明案情和开展侦查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上海的街面侵财案件日趋增多,作案方式、手段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产生的后果愈趋严重。上海街面侵财犯罪的种类主要有拦路抢劫、抢出租车司机财物、拦路抢夺、诈骗、扒窃、盗窃机动车、盗窃助动车、盗窃车内物品、敲诈勒索、聚众哄抢等。可以预测,如果对外来人员、车辆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管理,打击缺乏针对性、持续性,街面侵财犯罪还将逐年上升。当前上海街面侵财案件情况 2000年上海街面侵财犯罪立案数比1999年上升5.3%,占当年侵财犯罪总数的33%。突出情况是: 尾随拦路抢劫、抢夺从金融机构取款人员的案件 2000年此类案件比1999年上升69.7%。从概念上讲,尾随拦  相似文献   

18.
抢劫、抢夺、盗窃及诈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历来是刑事案件发案的“晴雨表”,这些案件发案率高,破案率低,危害面广,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近年来,此类案件出现许多新特点,传统侦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打击犯罪形势。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各级刑侦部门应当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构建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遏制案件不断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列车旅客侵财案件的发生日趋频繁的现象,笔者结合日常工作对旅客列车侵财案件的特点、原因作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0.
抢劫:想“逞能”落了法网2002年春夏,河南周口与安徽阜阳交界地带,接连发生深夜蒙面入室盗窃、抢劫、强奸系列案件。豫、皖警方通过串并案侦查,认为此案系独自作案,且作案人具有较强的反侦查意识。警方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特点,在其犯罪涉案地的两省五市县展开了地毯式摸排。2002年9月初,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