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认为,人大常委会授权主任会议代行工作评议的监督权是不适当的. 首先,从“工作评议”的性质来看,人大的工作评议是指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进行监督的一种形式.工作评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工作评议包括各级人大会议期间听取“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及人大会议闭会期间由本级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的专项工作评议.狭义上的人大工作评议仅指人大常委会在本级人大闭会期间针对“一府两院”等开展的专项工作评议.本论题中的工作评议就是指狭义上的工作评议.  相似文献   

2.
乡镇人大代表对基层站所开展工作评议曾经轰轰烈烈过,也曾走向低谷,甚至消亡.中央18号文件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后,各级人大代表的工作评议特别是乡镇人大主席团安排乡镇人大代表对基层站所的工作评议又逐步开展起来,且呈不断增多之势.笔者认为激活并规范对基层站所的工作评议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3.
组织代表对"一府两院"工作进行评议,是地方人大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有效监督形式,现在不少地方依然开展得有声有色,但也有人认为,监督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不能搞.笔者认为,工作评议是符合宪法和法律精神、切合地方人大工作实际且行之有效的一种监督形式,应该完善推广.  相似文献   

4.
首先,“评议政府工作”在当前于法无据.从人大监督发展历程来看,人大评议政府工作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全国各地乡镇普遍开展了对“七站八所”的工作评议,以后逐渐延伸到县级.90年代中期以来,工作评议由乡县发展到省、市,各地普遍推开.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实施后,在总结工作评议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规范提升,从法律的角度上设立了类似于工作评议的另一种监督方式: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主要区别是:过去评议主体是人大代表,现在审议主体是人大常委会;过去评议的对象是政府部门和“两院”的全面工作,现在审议的对象是政府部门和“两院”的某项重点工作;评议议题选择无具体规定,审议议题确定有六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大执法检查是监督法明确的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主要手段,是对某一或某一方面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的专门检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延伸,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律不断修改、修正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 监督法专列第四章“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执法检查权作出相关明确和规定.结合监督法和基层人大工作实践,现就提高人大执法检查工作水平和质效,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6.
虽然,依据现有法律规定,由于包括乡镇人大在内的各级人大皆无权对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委会直接开展包括工作评议在内的日常性的法律监督工作。因而作为包括乡镇人大在内的各级人大组成人员的人大代表(含乡镇人大代表),亦无权对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委会直接开展工作评议。  相似文献   

7.
监督惠民     
保证宪法、法律和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贯彻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随着监督法的施行,各级人大常委会在开展执法检查中更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简称"监督法")将听取和审议(以下简称"听审")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简称"'一府两院'专项报告"或"专项工作报告")作为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首要形式,并设立专章在实体、程序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法定.下面,笔者结合监督法和人大监督工作之实践,谈一谈各级人大常委会听审"一府两院"专项报告不容忽视的法定环节,以及与之相关的监督形式,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9.
专项工作评议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形式,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职权。这项工作不仅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经常性工作,而且是必须做好的工作。因此.认真扎实地开展好专项工作评议意义重大。本文拟就新时期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专项工作评议这一崭新课题的实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主要形式,享有立法权、监督权。地方人大相对全国人大而言,立法工作要少很多,基层人大很少能实际的独立使用立法权,那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要功能就是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的问题就显露出来,并引起了全国人大的重视。此后,有些地方人大在财政监督、司法机关的个案监督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历经多次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终于正式出台了。《监督法》的出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开创了人大监督的新途径,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项改革举措,其中有关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权的设置,对检察机关和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本级政府和其工作部门、法院、检察院和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一府两院”国家工作人员分别进行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是代表人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较好的形式。2004年2月18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省人大常委会述职评议、工作评议对象确定办法,并首次采取常委会组成人员投票表决的方式确定对省教育厅厅长、省财政厅厅长进行述职评议,对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工作评  相似文献   

12.
各级人大常委会是监督法的执法主体,按照监督法的规定开展监督工作,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量增加了,对人大常委会工作的要求提高了。人大机关作为常委会集体参谋班子和集体服务班子,承担着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大量具体工作。从一定  相似文献   

13.
组织代表对“一府两院”工作进行评议(以下简称“工作评议”),是地方人大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有效监督形式,现在不少地方依然开展得有声有色,但也有人认为,监督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不能搞。有人则认为工作评议是符合宪法和法律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监督法》是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其中有关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检察机关监督权的设置,对检  相似文献   

15.
李亮在《法学杂志》撰文,讨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对同级公安司法机关办理具体案件进行监督。在国家《监督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如何对公安司法机关办理具体案件进行有效监督,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是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经常遇到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秋实 《公民与法治》2014,(15):25-26
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并监督预算的执行,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近年来,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贯彻宪法、预算法、监督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深入细致地开展预算执行监督工作,进一步健全了预算执行监督机制。但在预算执行中,随意变更预算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比如,有的不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擅自变更预算项目;有的利用地方组织法对人大常委会部分预算变更决定权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公民与法治》2014,(19):47-47
近年来,秦皇岛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监督法,完善监督工作制度,创新监督方式方法,在人大监督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较好效果。一、先行突破,开展专项工作评议,大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市人大把开展专项工作评议作为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深化,于2009年制定出台了《工作评议办法》,率先开启了专项工作评议活动。  相似文献   

18.
从提出到制定出台,历经20年漫漫长路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终于于8月27日下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高票通过。人们期待各级人大能够以此为契机,强化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与制约。值得一提的是,《监督法》明确赋予了各级人大常委会以强有力的政令撤销权,即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依我看,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一个法治与人治的重要转折点和分水岭。众所周知,我们的法律,从宪法到行政法规,目前已…  相似文献   

19.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基层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尽管现行法律对乡镇人大的组织制度作了基本的规定,但同县级以上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制度的规定相比,显得过于原则,使乡镇人大的组织建设成了我国地方各级人大组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目前,不少地方都设立了乡镇人大主席团及其常务主席,一些省、市、自治区还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加以规范和完善.以各地的实践来看,  相似文献   

20.
组织代表对“一府两院”工作进行评议,是地方人大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有效监督形式,现在不少地方依然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有人认为,监督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不能搞。有人则认真对待,工作评议是符合宪法和法律精神、切合地方人大工作实际且行之有效的一种监督形式,应该完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