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丰年有余庆嘉节号长春”,在这个号称最古老的对联里,已经暗含了一个城市的名字,这副对联应该寓意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就像他们的“民生市长”所做的,就像马达轰鸣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2.
陈彦军 《协商论坛》2007,(11):13-14
在政协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委员会七届二次常委会上,区政协主席郭桂琴在总结上半年工作时语重心长地提出了一副对联:上联“诚善待人讲宽容”,下联“一身正气树新风”,横批“政协新貌”。此联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客观、全面概括了区七届政协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同时,对联中的一个“新”字,更进一步指明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政协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闲来无事乱翻书,在一本介绍对联的书中发现,自古以来为它们拟的对联,“不恭”者居多,像那””造成钢污藏好屋.用v贪赃枉法钱”、‘”/此一时人有限,再留三日地无皮”之类,以及“爱民ZI,金f银f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岩为山子”、““见州县则吐气,见藩桌则低眉  相似文献   

4.
孔德成书赠对联孔令朋不胜感慨文/卢士梅孔子诞辰纪念日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上海币委会副主委孔令朋教授收到台湾孔德成先生寄来亲书对联一副,联文曰:远山含紫气,芳树发春晖”,上款:“令朋大叔赐正”,下款:“侄德成敬书”。同时寄来的还有分致孔教授在美国...  相似文献   

5.
沈轩 《人大建设》2005,(9):34-35
“谒真武观原知万物皆循道,朝观音阁顿悟众生可成佛。”这是原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长张宗海就职前几天,在游风景秀丽的武陵山时所题写的对联。然而,3年后的今天,对联仍在,哲理依然,而这位曾权倾一时的重庆市副部级高官却把顿悟早已抛到脑后,正在品尝“自我腐化”所带来的绵延不绝的隐痛和自责。  相似文献   

6.
最近,笔者在湖南省会同县金龙乡岩脚村梁任松老汉家,发现其中堂门上贴有一幅有趣的对联,上联是“茅屋耕读出朝郎”,下联是“砖屋打牌出赌棍”,横批为“满屋赌棍”。在中堂两边的屋柱上也贴有两幅对联。一幅是“逆子嗜赌家底欧,穷愁潦倒妻儿做”。另一幅是“讲逆于苍天不容,迷赌博自食其果”。编屋房门口一幅对联更是显出主人的无奈:一恨子不孝、无法可治;盼民风正、弃赌从良。”出于好奇,笔者特意采访了这位书联斥子的梁任松老汉。梁老汉年近花甲,养了四个儿子,他全家在责任制以来,承包了村园艺场,年收入达万元,一家人勤劳耕…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读刘青松先生的《真话》(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引发了我对往事的一些联想。书里提到一件事,1983年6月1日,中央召开民主党派会议,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说出了“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两句话。散会后,前来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李尚志请示胡耀邦:“能不能把这个对联写进报道中?”“什么对联?”胡耀邦问。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09,(3):64-64
1月5日,由中央文明办和中国文联主办、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楹联学会承办的“我们的节日·春节——百位书法家网上送春联”活动结束。活动期间,共收到对联近7500副对联,主办单位邀请著名书法家书写其中的百副对联,集中在中国文明网进行展示。1月16日到2月9日,为利用网络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  相似文献   

9.
对联艺术是我国独创的融诗词格律和书法艺术于一身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形成于五代,盛行于明代,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它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最富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传统。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对联的写作特别是对联写作教学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不少青少年对对联了解甚少,更不要说撰写了。两个文明建设强烈呼唤着弘扬对联这种民族文化传统,广大群众期盼着占领对联写作这一重要阵地,教育部门尤其是高等学校要重视对联写作教学,使对联写作人才和精品得到更多涌现,更好地完成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诗言志”,对联亦如是也。胡同里的对联,其内容或修身齐家之道,或憧憬美好生活.或讴歌四时风光,反映了老北京居民修身.齐家、治国的情怀.衬托出北京古都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1.
突出重围     
陈国强  陈洁 《今日浙江》2012,(21):29-29
走进台州市椒江区的飞跃集团,只见办公大楼门口醒目地贴着一副对联:“科学发展勇往直前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横批:“再创辉煌”。在飞跃集团的展厅中,“危机”主题的展板放在最中心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董伟 《辽宁人大》2009,(2):47-47
有一个流传时间很长、流传范围很广的对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在这里,“行”或“不行”的内在缘由,是“关系”到位,或者不到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对联产生于五代末后蜀主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带”一联。由于长期受这种认识的束缚,所以,对联历史特别是对联起源的研究,几乎没有进展。 何绍先在《对联汇海·序》中指出:“考古家谓对联即桃符遗制,始于孟昶而盛于明孝陵(朱元璋),不知此指门联而言”。这个观点是非常之对的。笔者提出对联产生于唐代,正是在与何  相似文献   

14.
《统一论坛》2014,(4):75-79
记者:仲亭先生,听说您最近在泰山碧霞祠举行了一个书法对联揭幕仪式。能否谈谈有关情况? 张仲亭:好的。泰山碧霞祠碧霞元科两旁包柱上的对联“入真门秉真心参透真玄真自在,来妙理达妙境展开妙道妙神通”是由我书写的。  相似文献   

15.
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河南商丘的街道两旁到处都是红灯笼、红对联,仍然是年味十足。商丘市信访局大门的玻璃上贴了一幅“迎新春年年如意,接鸿福步步登高”的对联,每个临街的玻璃窗上都贴了一个大大的福宇。、  相似文献   

16.
春联闲话     
华易 《今日海南》2006,(1):47-47
春联亦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因是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以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17.
邵言 《今日浙江》2008,(14):54-56
绍兴城中的府山上,镌刻着这样一副对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  相似文献   

18.
清朝时期,山东有个贾财主,斗大的字识不得几萝,却爱假装斯文。一年除夕,他请蒲松龄写对联,蒲松龄写了“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并念给他听。谁知他~听竟大为不满,说什么“要增寿就该我娘增寿,穷鬼怎能占这个福分!”并要蒲松龄把“人增寿”改为“娘增寿”。蒲松龄见他大腹便便,半瓶水乱晃荡,感到十分好笑,便对他说:“对联要成对偶句,上联改了下联也要改,否则要让人家笑话的,”贾财主随口答道:“只要找娘增寿,下联随你怎么改都行。”说罢不辞而去。蒲松龄挥笔如游龙,十四个大字跃然纸上。大年初~,人们瞧着贾…  相似文献   

19.
对联与中州风景名胜王宏晓对联,作为一种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千百花来,一直深受人们的育爱。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逐渐脱去原有的驱鬼迎神,消灾纳福的“桃符”色彩,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寄兴误情的工具,并逐步走出人家的庭院、门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及...  相似文献   

20.
守住本分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副对联挂在成都武侯祠内,是清朝末年四川官员赵藩撰写的。此联问世以来,既有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含英咀华,又有平民百姓淡然把玩。个中含义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