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孙子兵法》——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春秋末孙武著,共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 《孙膑兵法》——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共39篇,图4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县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 《吴子》——由吴起、魏文侯、魏武侯辑录,共48篇,今存  相似文献   

3.
蒋能 《当代广西》2009,(17):51-52
中华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廉政文化内容,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充分发掘与弘扬我国古代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司马法》是我国先秦时期司马穰苴所著的一部兵书。书中内容涉及到商至战国不同的历史阶段。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它“闳阔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司马法》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颁行武学,成为将校的必读之书,堪称我国先秦时期战争观念及其特征的历史缩影。军事情报思想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6)
<正>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为治者不以富民为功,而欲幸致太平,是适燕而马首南指者也,去治愈远矣",为求天下大治,必须以养民作为施政目标。且只要做到使"天下之官皆养民之官,天下之事皆养民之事",就能保证"三年必效,五年必治,十年必富"。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非常重视富民,并从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富民的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藏富于民民富是国富的前提,民富才能  相似文献   

6.
漫谈古代帝王的称谓中国历史悠久,历代君主帝王颇多。在电影、电视、戏曲节目中,封建帝王一出现在臣僚面前,就自称“朕”、“孤”、“寡人”、“不谷”。这是什么意思,有些年轻人不甚理解。据史载这些词的含义;“孤”即独自一人不能罕众之意;“寡人”,寡者少也,即...  相似文献   

7.
家人问孔光:"长乐宫温室殿前种的都是些什么树啊?"孔光听罢,皱了皱眉头,先是沉默不语,继而顾左右而言他,完全答非所问。家人们万万没想到,孔光的保密工作竟然做到滴水不漏的地步  相似文献   

8.
古代女诗人爱国诗词审美特质漫谈刘磊夫我国古代爱国主义诗歌园地中,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珍品不少,其间颇引人注目的是女性的爱国诗词。爱国诗歌不应只是有教育意义的宣传品,同时应该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它的美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而内容又是客观生活和主观情感的...  相似文献   

9.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是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周恩来同志曾极为深刻地指出:“只要人们还有一些不能从思想上解释和解决的问题,就难议避免会有宗教信仰现象”。这说明宗教的存在将是长时间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因此研究我国现阶段与宗教相关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关于信教热现象建国以来,我国的宗教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文革”前,宗教处于摆脱殖民色彩和封建因素的阶段;“文革”期间,宗教基本上处于被压制阶段;1982年以来,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和调整,宗教也自然相应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合法存在及正常活动…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05,(12):85-85
《超限战》是中国两位空军大校对现代和未来战争思考的结晶,作者以其对战争阔宽而纵深的探索,灵异的战争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未来战争的全景图画。  相似文献   

11.
我国殷商时代,武装组织称左师、中师、右师。西周有禁卫军和宿卫军。春秋时,各大国都设上、中、下或左、中、右三军。战国时因步兵穿甲胄,故称“带甲”。汉代的中央部队因屯于京师长安城内北门,所以称“北军”,统兵官称“中尉”。汉武帝时又建立“南军”和警卫部队“羽林骑“唐代前期实行“兵符制”兵农结合;唐玄宗时改募“(弓广)骑”兵,又称“长从宿卫”。唐代后期,中央有羽林、龙武、神  相似文献   

12.
据邓拓先生《中国救荒史》中的统计,我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59年的2165年间发生的5258次灾害中,水灾1037次,旱灾1035次,位列所有灾种的前两位。两大灾害中,较  相似文献   

13.
《上海人大月刊》2000,(4):20-20
我国行政诉讼法已颁布十余年了,并已基本形成与之相配套适用的法律、法规体系。但事实上,大量的行政争议中,起诉到法院的非常有限,而且,目前行政案件还呈下降趋势。造成行政案件受案数量滑波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北晚 《政协天地》2013,(5):51-53
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从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到明清时期的“四辅官”“内阁”制,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大部制”曾几经变迁——  相似文献   

15.
据邓拓先生<中国救荒史>中的统计,我国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59年的2165年间发生的5258次灾害中,水灾1037次,旱灾1035次,位列所有灾种的前两位.两大灾害中,较之重大水灾常造成瞬间爆发性破坏相比,重大旱灾则往往绵延数年,而且对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持久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避讳。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历史现象。所谓避讳,是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在文字或口头上要用特定方法加以回避,不得直书或直称.避讳,起于周朝,行于秦汉,盛于唐宋,弛于元蒙,复又严于明清,直到民国还有这种现象。现代生活中把“直呼其名”仍视为失礼,也算是避讳的一种遗风吧。古人敬其名,《左传》:“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可见周朝人已用避讳君主或尊长的名来表示尊敬。  相似文献   

17.
作者采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中外重要图书馆兵书文献管理进行全面考察。认为中文兵书文献管理目前基本处于自主管理状态,兵书文献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亟待提高。近期需要尽快启动的工作是:进一步完善中外中文兵书文献普查,编制中文兵书文献书目数据库;精选重要兵书文献结集出版并制作多媒体图书;系统展开中文兵书文献数字化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从政重德,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大传统。自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历经各代贤哲们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官员职业道德和“官德”文化,这对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官僚君主制度的有效运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一定会传承。所以对我国古代官德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对当今我国的政治现代化,对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严守道德底线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正> 一、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本质及特点我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专制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发展、消亡是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相始终的,监察权受封建皇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