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魏庆 《世纪桥》2005,(6):8-9
毛泽东生前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花费了不少心血。他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在当时起到了反对分裂的作用,在后来为我党提出“一国两制”方案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笔。1949年上半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毛泽东开始思考解放台湾的问题,毛泽东曾经设想在上海战役结束后立即移师福建东南沿海地区,解放沿海岛屿,建立进攻台湾的军事基地。同时,积极组建海军和空军,掌握制海制空权,从各个方面做好解放台湾的准备工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谋求解决台湾问题的进程,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武力和平双策并用”的转变,但他从未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始终把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和平统一”系指用和平方式统一国家。毛泽东指出在解放台湾问题上“不放弃和平争取”邓小平指出:“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并存,也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可以说一直是萦绕毛泽东脑海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他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自己毕生的神圣使命,并为之倾注了大量心血。今天,我们缅怀毛泽东,就是要学习他长期不懈的奋斗精神,为早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做出贡献。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解放台湾的问题,并于1949年秋,命令人民解放军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实行战略追击,到达福建沿海,积极准备渡海发起台湾战役。这一阶段中共中央决定投入华东野战军主力12个军50万人的兵力,在海空军建设就绪后便武力解放台湾。在毛泽东看来,此时的国民党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蒋军…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蒋介石却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百般阻挠,起了负面作用。在对待祖国统一这个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上,毛泽东与蒋介石,有云泥之别。毛泽东力争解放台湾而蒋介石却长期以武拒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是实现祖国统一。海南岛解放和西藏和平解放后,解放台湾,就是党和国家集中力量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晨风 《湘潮》2005,(11):40-42
进攻金门、定海失利,解放台湾计划被迫推迟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斯大林派来的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首次谈到台湾问题。一个多月后,台湾问题被中共中央正式提出。3月,中央召开会议讨论即将成立的华东局管辖范围,当时实际主持华东局军事的是第三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粟裕,他在毛泽东心目中是五员最能打仗的战将之一。毛泽东提出:“(华东局管辖范围)还要加上台湾。这地方很应该注意,有海军、空军及其他军队,有资材,很有生意做。”3月15日,新华社代表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6月21日,中共中央致电粟裕:把“准备…  相似文献   

7.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毛泽东为实现祖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斗争。尽管目前国际形势和台湾岛内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毛泽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谋略和决策,对新形势下推进台湾问题的解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解放台湾的军事部署渡江战役胜利后,蒋介石被迫逃往台湾孤岛。在上海战役接近尾声之时,毛泽东开始思考解放台湾问题。1949年7月中旬,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刘少奇向斯大林详细地说明了中共中央关于解放台湾的设想,请求苏联方面提供200架左右的飞机和代训飞…  相似文献   

8.
1.上海战役尚未结束,毛泽东就电示三野,指示迅速准备提早人闽。在第十兵团部驻地的黑板报上,出现了“昂扬的激情=进军的胜利”的大字。 1949年5月23日,北京。毛泽东刚刚读过三野关于上海战役战局情况的电报,上海战役的顺利发展,使他感到欣慰。渡江战役后,随着蒋介石的大本营迁往台湾,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决策者们已经开始筹划下一步渡海作战解放台湾的问题了。要完成解放台湾的构想,需要解决两个前题:一是迅速建立一支近期可以使用的海空军;二是扫清台湾外围的屏护,建立攻台出发阵地。随着宁沪杭的解  相似文献   

9.
1949年初,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即将开始向长江以南进军,毛泽东也开始考虑解放台湾的问题。这年年初,他分析台湾的情况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现在估计国民党的残余力量大概全要撤到那里去,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相往来。那里还有一个美国问题,台湾实际上就在美帝国主义的保护下。台湾问题比西藏问题更复杂,解决它更需要时间。显然,毛泽东认为解放台湾不像解放大陆那样,把军队开去就行了,而必须先解决渡海作战问题,还要认真对付美国插手问题。关于前一点,毛泽东提出筹建一支可用于战斗的海军和空军。至于第二个问题,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革命力量愈强大、愈坚决,美帝国主义进行直接的军事干涉的可能性也就愈小。因此,他主张要准备对付美国的武装干涉。他说,这种准备是必需的,有此准备即可制止帝国主义的干涉野心,使其有所畏而不敢出兵。并且,“从来就是将美国直接出兵与我们作战这样一种可能性计算在作战计划之内的”。根据经验,毛泽东判断,美军不想直接卷入中国内战,只是间接干预。其它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目前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实际上也没有能力出来冒险。后来,局势的发展证明毛泽东的判断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对西藏问题十分关注。最初,因顾及西藏交通不便、给养供应困难、民族及宗教问题突出等因素,毛泽东提出解决西藏问题“须要稳步前进”。尽管未提上日程,毛泽东部署积极争取十世班禅,为解决西藏问题作出了一项英明的战略铺垫。后来,新中国诞生、大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地方获得解放,可以集中充足的兵力、财力支持进军及经营西藏。印度、英国为保护其在华利益,先后承认新中国。与此同时,西藏分裂势力加紧分裂活动,制造“驱汉事件”,还派出“亲善使团”分赴美、英、印等国寻求对其所谓“独立”的支持和军事援助,加之解放台湾意外受阻,毛泽东认为不能再拖,适时发出解放西藏的战略指示。  相似文献   

11.
贺世友 《党史文汇》2001,(11):10-13
1949年下半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 ,把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赶到了孤岛台湾。在毛泽东“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的精神鼓舞下 ,第三野战军将士磨拳擦掌 ,准备攻占东南沿海岛屿 ,武装解放台湾。这是我们党的既定政策 ,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使命。1 950年 4月 ,第四野战军渡过琼州海峡 ,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 ,经过半个月激战 ,于 5月 1日解放了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接着 ,第三野战军又相继解放了被蒋介石视为台湾屏障的舟山群岛和东山岛等岛屿。此时 ,武装解放台湾的有利时机和形势已经逐渐形成。1 950年出现了哪些对武装解放…  相似文献   

12.
5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炮击金门”,给国民党和美国以有力的打击,被西方舆论称为“台海危机”。毛泽东精心指导这场斗争,从而粉碎了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 炮击金门序幕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新中国成立的钟声就要敲响的时候,毛泽东就适时作出了解放台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构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祖国的重大政治主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共关于和平统一祖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 毛泽东“和平解放台湾”思想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虽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代,但具有十分明显的一致性.第一,两者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中国主权的独立、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由于历史的和人为的原因,1949年以来,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凡具有爱国心的中华同胞和全球华裔,无不急切期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但因朝鲜战争爆发,推迟了解放台湾的作战行动。朝鲜战争结束后,毛泽东再次强调了武力解放台湾的问题。为了与政治上的攻势相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别于1954年9月3日和22日炮击金门,以炮声表明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其后,人民解放军攻击并解放了浙江沿海岛屿,着手实施翦除台海外围屏障的攻击作战。炮击金门以后,美国感到紧张,它不愿为保卫金门而与中国发生战争。因此,美国力主蒋介石集团放弃金门、马祖,但蒋介石拒不同意,坚决不肯…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20,(6)
正一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时,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就开始谋划解放台湾的事了。1949年1月31日,斯大林所派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访问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毛泽东和他进行了3天的晤谈,向他介绍了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告诉他: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比较麻烦的有两处:台湾和西藏。其实,西藏问题也并不难解决,只是不能太快,不能过于鲁莽……台湾是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蒋介石集团仍控制着台湾和沿海一些岛屿。为了解放台湾、统一中国,毛泽东运筹帷幄,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决策。 一、重拳出击,提前解放福建 在毛泽东的计划中,解放福建的任务,原定于1950年进行。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为尽快彻底覆灭蒋家王朝,毛泽东决定提前解放福建。1949年5月23日,毛泽东在上海战役临近结束时,即指示第三野战军:你们应当迅速准备提前入闽,争取于  相似文献   

17.
霞飞 《党史纵横》2004,(9):10-14
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虽然是一对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可是,在台湾问题上他们都反对“台独”。蒋介石曾多次打击“台独”势力,维护台湾的主权,毛泽东更是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台湾的努力。可是尽管如此,在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上,两人却有着根本的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坚决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蒋介石却依靠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然而,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着共同性,在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确定了“解放台湾”的对台方针,到了90年代,此方针发展为”一国两制”。从“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构成了我党对台方针的形成和发展的轨迹,也体现了我党对台湾由以武力解放为主转到以和平统一为主的发展过程。回顾这一发展过程,既有助于认识过去“解放台湾”方针的正确性,也有助于加深理解现在“一国两制”决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党没有提出专门的对台方针,但其基本思想是武力解放台湾。1949年未,蒋介石飞离大陆,开始偏安于台湾,国民党在大陆的要员也随之纷纷到了台湾,国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基本解放后,毛泽东即开始谋划解决台湾问题。在准备武力解放台湾的同时,也在准备着和平的一手,并为此做出了长久的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1949年初,毛泽东对台湾问题就作了深入思考.确立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是他追求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决心与信念的必然.此间毛泽东对和平统一,就有所考虑有所安排.朝鲜停战后,台湾问题再次凸现.在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紧密配合下,中国对沿海蒋占岛屿的有限军事行动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是巨大的.5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是从容应对国内外形势重大变化的结果.1958年,金门炮战后,毛泽东进一步思考了台湾问题,对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重要原则."一纲四目"成为了"一国两制"理论逻辑发展的原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