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将处在知识经济化的过程中。这种知识经济化过程必然带来我国上层建筑领域方方面面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信念教育属于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范畴,必然受到知识经济的重大影响。认真研究分析知识经济给信念教育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知识经济化过程中信念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创新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跨世纪的重要课题。一、知识经济化过程需不需要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佑法 《探索》2005,(3):134-135
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讲,一要突出“信念教育”,二要重视“公民教育”;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讲,一要创新“情感教育”,二要坚持“灌输教育”。借鉴传播理论的“7C”要素理论,可以改善灌输教育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灌输理论由于其明显的强制性、封闭性的教育方式和过于绝对化、权威化的教育内容,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质疑和否定。本文从灌输理论的“源”“原”问题出发,对灌输理论进行了全面考察和辨证分析,指出灌输理论仍是我们不可抛弃的社会与学校开展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据,依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4.
皋艳 《探索》2011,(6):175-17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对“新”——现代化的突出,更是对“社会主义”的强调,灌输马克思主义信念,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是其内在的要求。信念灌输,其内容应是彰显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灌输主体,我党尤其是基层党政组织和党员,应以优良的党风、党员的模范行为彰显共产主义的实践价值;要积极探索有效灌输的新方法、新形式,通过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使农民在生活化、感性化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认同、接受这一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5.
丁景梅 《唯实》2000,(6):20-23
一、知识经济的内涵及其特征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意味着科学技术的生产(研究与开发)和传播(教育、培训)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在这里,知识的涵义与过去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儒家把“知识”仅理解为“学问”;工业社会把知识视为“生产力”,把知识应用于生产产品、工具和生产过程,引起生产力的增长。而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的涵义主要指“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被应用于知识经济的各个层面。在管理方面,则带来管理创新,引起企业管理革命。 知识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比较,有着许多根本性的变化,体现在以…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在工业经济条件下,人才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专才”,而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既有深厚专业基础和广博知识,又有较高能力素养的创造性人才。为确保这一任务的实现,必须根据时代形势的发展,在扬弃一些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对人才教育的主要内容作出较大幅度的改革和调整。一、方法的传授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教育的核心内容。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知识在不断“爆炸”,其更新的周期也越来越短,人们原有知识老…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革命正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时代 ,知识经济已初现端倪。面对知识经济社会 ,高校人才培养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变“以教师为主体”为“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教育过程大都是以教师为主体 ,教育过程由教育者包办 ,学生处于服从的地位。这种“包办”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思想活动和创造精神 ,把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拒之门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旨在弘扬学生的主体性 ,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的思想教育中,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则,对坚持正确方向,提高教育效果、增加教育科学性有重要意义。一、灌输原则的含义灌输,按照我国各类辞书的解释,有以下几种含义:一是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的地方,如《庄子·消遥游》:“时而降矣,而犹浸灌”,把饮酒和人干渴,需要喝水也称之为“灌”,如郑玄:“灌由饮也”。二是输送(思想、知识等),如输送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三是炼铸,如张协的《七命》中说:“乃炼乃烁,万辟千灌”。从以上对灌输含义的解释中,我们可以产生出灌输的主体,灌输对象和灌输过程三个概念,同时对这三个概念作出大致的界定。灌输主体必须充实丰富,有向灌输对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列宁关于“灌输”思想的确切含义及其现实意义,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一种观点是把“灌输”看成是一种与疏导对立起来的思想教育方针;另一种观点认为“灌输”仅仅是一种实施思想教育的方法,并与启发式方法相对立;第三种观点把“灌输”看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个意义上,“灌输”就等同于教育一词。有个别同志甚至把“灌输”与“外因论”绝对等同起来,认为  相似文献   

10.
“内化”(interiorization),在心理学中一般指人的思维、心理从低级到高级逐步表象化、言语化、简约化,亦即不断内部化、深刻化的过程。在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中,“内化”则指受教育者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有选择地接受外部的教育要求,并转化为某个体意识或信念的过程。可以说,内化是整个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之所在。因此,研究和探讨思想品德的内化  相似文献   

11.
灌输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长期以来为我党团结和教育群众产生了巨大作用。从高校来看,90年代以后,有的人提出了“灌输过时论”或者“灌输弱化论”,认为目前不需要对大学生再进行灌输,而是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以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笔者却以为,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进一步加强灌输意识,并对传统的灌输方法进行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进行三个转变,四个结合,通过灌输方法的创新,提高灌输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21,(2):63-63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望道越来越不满足于旧式私塾教育,渴望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学习新知识、新本领。16岁那年,他离开分水塘村,来到义乌县城有名的秀湖书院学习。②一年后,怀揣“教育救国”的信念,陈望道又回到了分水塘村,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兴办村学。可是面对国弱民穷的现实,陈望道的思想开始转向“实业救国”,为此他考入金华中学,发愤学习数理化等现代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比尔·盖茨曾科学地预言:“在21世纪重要竞争方式的改变中,高等教育扮演的角色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另外,经合组织在知识经济专题报告中也提出,“高校是知识经济的核心部分,它将成为知识社会的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一股忽视灌输的倾向,有不少人认为在今天灌输已经过时,其方式不可取。其实不然,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观点。而且,灌输作为政治社会的一种手段,历来为统治阶级重视并普遍采用。在现阶段,继续坚持思想理论灌输,对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灌输的意义“灌输”一词,在《现化汉语词典》中,它的含义是指“把流水引入需要水分的地方”,引水到田土,是把水“浇入”,是“输送”。具体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灌输就是对人民群众进行多方式的科学有效的意识形态的…  相似文献   

15.
马哲军 《新视野》2013,(1):97-100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坚持“灌输”的原则,但要改进“灌输”的方法.不能忽视“兴趣”、“道理”、“情感”、“形象”这四种元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要把“引起兴趣”作为起点、“阐明道理”作为目的、“激发情感”作为辅助方式、“借助形象”作为重要手段,使听众产生“兴趣效应”、“逻辑效应”、“情感效应”和“形象效应”,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号召力、感染力,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6.
意识形态教育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不断渗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传统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地位弱化、目的功利化和方式庸俗化的走势。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转变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摆脱单一的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宏观化灌输模式,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理念向生活微观化转变、话语表达向生活话语转变、教育载体向大众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教育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维度。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不断渗透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传统政治话语的意识形态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地位弱化、目的功利化和方式庸俗化的走势。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转变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摆脱单一的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宏观化灌输模式,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理念向生活微观化转变、话语表达向生活话语转变、教育载体向大众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灌输教育是在大学生中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针对当前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中存在的种种误区,高校必须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思想的科学内涵,坚持外部灌输与自我灌输相结合、理论灌输与实践灌输相结合、直接灌输与间接灌输相结合、思想灌输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切实提高在大学生中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方面是知识、信息、智能等成为生产发展的战略资源和驱动力。另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劳动的方式、企业的组织形态及其运行方式的知识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一、知识经济生产的内涵(一)作为经济资源的知识、信息是知识经济的基本要素1、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特征日本学者界屋太一在《知识价值革命》一书中指出,知识价值社会就是“知识价值”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不再追求对资源、能源和农产品的更大消费,而是追求对时间与智慧的价值,即“知识价值”的大量消费。人们将认为“知识消费越多越体面”,只有“知识价…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了指导性的教育九大原则,其中著名的就是“观点与角度”、“互动”、“叙述”。细究其理,此三大原则竟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有着某些相通之处。鉴于“中国历史”固有的特点,教师在讲授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互动”或“叙述”,而是知识的灌输,尽一切力量、运用一切方法去使学生接受知识。只有知识达到一定的量之后,积淀到他足以开始思考之时,才能考虑使用其他的教育形式或教学模式来开启思维之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