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解放战争进入1949年后,我军将要在全国范围内获得最后胜利。蒋介石在被迫下野前夕,接受了美国副参谋总长魏德迈提出的“退保中国东南与台澎地区”的建议,加紧经营以台湾为最后基地的东南沿海地区。3月15日,新华社代表我党发表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声明。上海解放后,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由副司令粟裕负责组织第九兵团开始进行解放台湾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1950年,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同时,美国军事力量进驻中国领土台湾。这使原本属于中国内政的台湾问题复杂化了。当时,由于正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共产党不可能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表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意愿,李宗仁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建议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周恩来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人民有权用一切方式解放台湾,包括和平解放方式在内。但是和平解放只有在美国放弃侵略和干涉,从台湾海峡撤走一切武装力量之后才有可能。为了和平解放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不仅不拒绝,而毋宁是提议同国民党集团进行谈判;但这种谈判是中央政府同国内的一个军事集团,顶多是一个地方当局之间的谈判。因此,和平解放同中美之间的谈判是两回…  相似文献   

4.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庄严而神圣的使命.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为解决台湾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指导着祖国统一的实践.这些重大决策是:武力解放台湾的决策;和平解放台湾的决策;与美国开展大使级谈判的决策;中国与外国建交中处理台湾问题的决策;暂不收复金、马的决策,等等.这些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步骤,为改革开放后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提出和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晨风 《湘潮》2005,(11):40-42
进攻金门、定海失利,解放台湾计划被迫推迟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斯大林派来的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首次谈到台湾问题。一个多月后,台湾问题被中共中央正式提出。3月,中央召开会议讨论即将成立的华东局管辖范围,当时实际主持华东局军事的是第三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粟裕,他在毛泽东心目中是五员最能打仗的战将之一。毛泽东提出:“(华东局管辖范围)还要加上台湾。这地方很应该注意,有海军、空军及其他军队,有资材,很有生意做。”3月15日,新华社代表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6月21日,中共中央致电粟裕:把“准备…  相似文献   

6.
魏庆 《世纪桥》2005,(6):8-9
毛泽东生前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花费了不少心血。他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在当时起到了反对分裂的作用,在后来为我党提出“一国两制”方案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笔。1949年上半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毛泽东开始思考解放台湾的问题,毛泽东曾经设想在上海战役结束后立即移师福建东南沿海地区,解放沿海岛屿,建立进攻台湾的军事基地。同时,积极组建海军和空军,掌握制海制空权,从各个方面做好解放台湾的准备工  相似文献   

7.
自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偕“国民政府”要员自四川成都机场乘飞机逃往台湾,到1987年11月2日,台北当局正式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时止,台湾海峡两岸在长达38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紧张的军事对峙状态之中。其间,虽也曾有过高层间多次秘密接触,但最为轰动一时的,要算1975年3月最后一批特赦国民党战犯时,有10人申请去台湾而被拒绝接收的事件。最后特赦战犯前的海峡两岸态势1949年底,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解放了除海南岛、西藏和台湾之外的大陆境内的全部中国领土。3月15日,新华社发表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指出“中国人民包…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把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的统一大业作为自己应实现的历史任务之一。40余年来,其针对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鲜明地表明了中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定立场和理性的政策思想,这是促进海峡局势发展的最重要动力。 一、“武力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 “武力解放台湾”方针一开始是作为解放战争后期作战任务提出来的,它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继续。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后,已开始大举反攻。根据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略口号。当解放战争进入第3年,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1948年,中共中央召开九月会议,会议提出了用5年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统一全中国”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9.
《湘潮》1991,(6)
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代表我党发表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声明。上海解放后,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由副司令员粟裕组织第九兵团开始进行解放台湾的准备。1950年1月肖劲光就任海军司令,受命伊始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配合三野准备渡海作战,解放台湾。同年6月粟裕在党的七届  相似文献   

10.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300多年来,台湾却曾两次被殖民主义者侵占。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台湾,1662年被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日本强行割占了台湾,台湾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失败,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到1949年,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政府在其挑起的反共反人民内战中被人民解放军打得一败涂地。渡江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将大本营迁到了台湾,企图负隅顽抗,“反攻大陆”。中央军委开始研究下一步的渡海作战、解放台湾的问题。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指台…  相似文献   

11.
张雪娇 《党史纵横》2002,(11):15-16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以武力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妄图阻止中国政府解放台湾。6月28日,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政府侵略朝鲜、台湾和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宣布:“不管美国帝国主义者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这不仅是历史的事实,且已为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及日本投降后的现状所肯定。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但以美国为首的侵略…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确定了“解放台湾”的对台方针,到了90年代,此方针发展为”一国两制”。从“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构成了我党对台方针的形成和发展的轨迹,也体现了我党对台湾由以武力解放为主转到以和平统一为主的发展过程。回顾这一发展过程,既有助于认识过去“解放台湾”方针的正确性,也有助于加深理解现在“一国两制”决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一)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党没有提出专门的对台方针,但其基本思想是武力解放台湾。1949年未,蒋介石飞离大陆,开始偏安于台湾,国民党在大陆的要员也随之纷纷到了台湾,国民…  相似文献   

13.
李松林 《新视野》2006,(4):71-73
文章从中国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和“反攻大陆”战略的厘定、中国共产党武力解放台湾构想的提出与实施、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朝鲜战争爆发与前苏联对远东局势的误判等诸方面,探讨海峡两岸对峙格局形成的真正原因,以加深对台湾问题形成与两岸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台方针政策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制定、实施和发展对台方针政策。概括地说,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政策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后,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主要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对台方针政策。1949年3月匕日,新华社发表题为忡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首次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口号,此后,这一口号一直作为这一时期的对台方针延续下来。5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始终坚持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对如何统一,用什么方式统一的有关政策上,有一个从武力解放台湾到提出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与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由一国一制到“一国两制”的政策演变。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55年5月,在坚持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实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1949年3月,中国共  相似文献   

1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10月25日,日本台湾总行向中国投降.台湾恢复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蒋介石所谓的“中华民国政府”则退据台湾.从此,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国政府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探求着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对台政策,这又与美国对台政策密切相关。本文仅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949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即将全部解放.解放大陆东南沿海岛屿,包…  相似文献   

17.
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逃台湾。自1949年下半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队配备、指挥机构、武器装备等等方面都作了解放台湾的准备。10月厦门解放,紧接着进攻登步岛和金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台湾回归、统一八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人们都认为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中国共产党才有对台工作,而本文认为党从成立就蕴涵了收回台湾主权的思想并努力为之奋斗。其80年间可划分为三个性质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党成立到1945年10月,台湾回归祖国,党为收回台湾主权而斗争的阶段。第二阶段,从1946年至1978年,是党为解放台湾而斗争的阶段。其中又分为“武力解放台湾”与“和平解放台湾”两个小阶段。第三阶段从1979年至今,是党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的阶段,其间党的对台政策经过由“和平统一”的提出,到“一国两制”理论的构想,再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后形成的发展过程。80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的独立统一及民族尊严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因而得到全体中华儿女的拥护。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但因朝鲜战争爆发,推迟了解放台湾的作战行动。朝鲜战争结束后,毛泽东再次强调了武力解放台湾的问题。为了与政治上的攻势相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别于1954年9月3日和22日炮击金门,以炮声表明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其后,人民解放军攻击并解放了浙江沿海岛屿,着手实施翦除台海外围屏障的攻击作战。炮击金门以后,美国感到紧张,它不愿为保卫金门而与中国发生战争。因此,美国力主蒋介石集团放弃金门、马祖,但蒋介石拒不同意,坚决不肯…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在大陆掌握了全国政权。与此同时 ,败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台湾建立了地方政权 ,继续与大陆对抗。这样 ,就人为地造成了大陆与台湾分离的局面 ,台湾问题由此产生。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中央一直把解决台湾问题 ,完成祖国统一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来完成。20世纪50年代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 ,中共的政策经历了从“武力解决”到“和平解放”的变化过程。“武力解决台湾”政策新中国成立后 ,中共中央主张武力解放台湾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49年12月31日 ,中共中央发表《告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