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耀华 《新视野》2001,(5):55-56
一 “新经济”一词在1996年12月30日美国的《商业周刊》上首次提出,其核心含义是指美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长期繁荣”的新时代,这个“长期繁荣”可持续数十年。该刊认为:经济周期已经消除,通货膨胀已经死亡,股市将继续繁荣。可见,“新经济”概念的提出,一开始主要是针对美国90年代的经济增长这层含义。这其中不免有些盲目乐观的成份。 1997年 11月,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争论,《商业周刊》杂志主编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经济:其真实含义是什么?》的文章,指出:“新经济”并不意味着经济周期已经消除,通货膨胀已经死…  相似文献   

2.
李长久撰文认为,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有些学者不断提出经济周期问题,其中有人认为,传统经济周期理论已经不适用于解释新经济了。“新经济”是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一期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提出的。 经济持续增长多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崛起,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但是否有个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  相似文献   

3.
近一个时期以来,“新经济”成为国际国内的热门话题,在报刊上频频出现。 那么,什么是“新经济”呢?按通常的说法,“新经济”就是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其重要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新经济”这一名词最早见于美国《商业周刊》,是用以描述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呈现出的高增长状态的。众所周知,美国经济自1991年3月从谷底持续攀升以来,到今年4月已连续109个月增长,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经济繁荣持续时间之最,而且迄今还看不出衰  相似文献   

4.
林丕 《新视野》2002,(2):62-63
“新经济”这个概念,是1996年12月由美国《商业周刊》提出的,迄今已5年多了,但还没有一个确切、固定的定义。正如美国克林顿政府的最后一任财政部长萨默斯所说:“新经济的概念时常被人宣扬,却很少有人加以定义。”由于它没有一个确切、固定的定义,就可以任人作随心所欲的解释。目前国际上对“新经济”的定义和解释有多种多样,使人无所适从。“新经济”这个概念,近两年来一度在我国被舆论界一些人炒得很热。然而,在它的发源地美国,人们对这个概念却是比较冷淡的。2000年11月,《商业周刊》的编辑曼德尔著文说:“除了美联储主席格…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新经济一词由美国传向世界,也传到了中国,但究竟什么是新经济,很多人对它的理解还不很清楚,也并不一致。 新经济一词最初出现于1996年9月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篇文章,该文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发现了与七、八十年代经济不同的特点,提出美国出现了新经济。之后,不少经济学家也发表文章,著书立说,对新经济表示了认同。2000年4月5日,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召开了一次专门会议,讨论新经济问题,会上有政府官员,有经济学家,也有企业家,虽然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但主流的声音还是美国…  相似文献   

6.
美国经济自1990~1991年短暂萧条后,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时期,尤其从1996年起,其经济增长更为强劲。对此,美国决策部门及经济学术界都以“新经济”一词来表明其国家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美国“新经济”发展的特征关于美国“新经济”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04,(1):4-5
“发展是硬道理”是否等于“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加快发展”是否只是“加快GDP增长”?考核干部的政绩是否以GDP增长为主要指标?《GDP与发展观政绩观》一组文章为你回答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所谓“新经济”并不是一个严格定义的名词,一般而言,新经济是指由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催发的美国新的经济增长。一、美国新经济的理论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得益于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出现了一个“新经济”发展阶段,按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加洲大学  相似文献   

9.
《前线》1997,(12)
四位美国记者谈十五大后的中国改革“无论怎样衡量,中国的经济改革无疑是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改革之一。”在不久前出版的《商业周刊》中,四位美国记者撰文《特别报道———中国能改革她的经济吗?》,畅谈了他们对十五大后中国改革的看法。●史诗般的伟业9月12日召开...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技术革命的周期不断缩短,加之计算机技术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有了质的飞跃,各国经济总量快速膨胀,出现又一个快速增长期,被称为“新经济”时期。新经济一词源于美国。2000年4月5日,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在召开的“白宫新经济会议”上首次使用了“新经济”一词,并得到了在场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德豪斯的积极回应。美国新经济的“新”主要基于知识创新与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充分就业和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经济长期持续增长。据美国新近的统计资料显示,美国经济从1983年至…  相似文献   

11.
《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第1期刊登余永定的《2000-2001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文章认为美国经济在2000-2001年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股市动荡。在过去数年中,许多经济学家对美国股市严重的泡沫一再发出警告。但是,美国股市不但没有出现暴跌反而不断攀升。一些经济学家为此提出了“新经济”的观点。认为美国经济在90年代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于新经济的出现,美国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和公司未来的赢利潜力大大提高,因而传统的市赢率水平不能再作为衡量股票价格的尺度。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接受了这一观点。但是,在2000年,美国股市却频繁出现大幅震荡。道—琼  相似文献   

12.
唐勇 《党建文汇》2006,(3):10-10
英国《经济学家》的一篇文章指出,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GDP以平均每年9.5%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是美国的3倍。中国有朝一日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文章预测,在经济规模上,中美之间,中国将是绝对的赢家,它的生活水平将与美国持平。  相似文献   

13.
守川 《奋斗》2001,(2):53-53
新经济是以科技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据统计,美国的新经济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4%迅速上升为55%,在出口产品中多数是包含新知识、新技术的产品。在生产因素中,知识已超过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知本”也已胜过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软”生产因素。在新世纪,科技知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甚至企业的成功经营也要取决于研究、开发知’识和发挥员工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览》2002,(7):34-34
1986年1月6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照片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该年度首期的封面上,成为《时代》周刊评出的1985年“年度人物”。  相似文献   

15.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于1923年。该杂志辟有“封面人物(或专题)特写”,并配有一篇重磅文章。从1951年到1975年,周恩来六次登上《时代》封面。从《时代》封面看周恩来,就像在观看一部由美国人为周恩来拍的蒙太奇式的老电影。那么,在这面“西洋镜”里,周恩来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6.
早在2000年3月,美国的《商业周刊》、德国的《经济周刊》就在北京做起了广告宣传,而新闻集团的默多克先生也加紧招兵买马随着2001年11月11日WTO花开中国,外媒逐鹿中土已指日可待。党报作为中国报业的主流媒体、旗舰和主脑,应发挥“主旋律”和领袖的作用。党报必须充分吸纳、借鉴、整合、创新。审视过去,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党报报业的发展竞合有四个梯度层次。第一个层次,政策扶持和法律保护。我国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17.
从1991年4月至2000年8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113个月之后,于2000年第三季度起GDP增长率大幅度回落,并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目前美国经济似有好转迹象,但其走向仍不明朗,世人都在注目曾号称“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为什么其前行的动力突然不足了?认真探讨美国新经济衰落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4):118-119
2008年9月,美国《商业周刊》评出“全球25位互联网业最有影响力人物”,阿里巴巴的CEO马云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企业家。评语是:“马云是中国许多创业者心目中的英雄。曾担任学校老师的马云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兼CEO。  相似文献   

19.
GDP的功能和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上面对的许多棘手的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低和增长缓慢问题,大量贫困人口问题,失业率快速上升问题,“非典”疫情中暴露出来的卫生和保健问题,等等,使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我国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2002年人均GDP已经达到966美元,进入了下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既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1990-2002年年均增长9.3%,那么上述问题又如何解释呢?这里涉及到如何科学地认识和使用GDP和人均GDP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时报》刊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的文章说,要警惕经济增长主义的弊端。文章说,如果把经济增长本身作为目的,片面追求GDP的增长,那就成了“增长主义”,就会带来很多消极后果,就会不择手段,不断加速,使资源、环境不堪重负,甚至会偏离经济增长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以及提高人们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