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 WTO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战略选择 ,将带来中国经济的“二次开放”,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本文将着重分析加入 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加入 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 ( GATS)的基本原则以及在与 WTO某些成员国的双边谈判中对方的要价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我国政府为加入 WTO在银行业方面作出了如下承诺 :外资银行可以向国外客户提供所有外汇业务 ,1年后可将外汇业务服务对象扩展到中国客户 ;允许成立中外合资银行 ,5年后可允许成立外国独资银行 ;外资银行可在 2年后获准与中国公…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选择,它标志着中国经济更加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循环,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实行对外开放,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入WTO将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文化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种思想、观念、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使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3.
在新一轮世界多边服务贸易谈判即将召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将加入WTO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资银行的金融监管,接着分析了中国外资银行的运作现状及监管框架,最后提出了对外资银行金融监管的宏观模式选择和微观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郑红腾 《求实》2001,(12):29-31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江西 ,处于中国加入WTO多递度进程中的相对后位层次。我们应正视这一现实 ,正确把握开放与保护的结合点 ,把江西置于整个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这个立体的、多维的、动态的大坐标系中 ,找准位置 ,吃透省情 ,选择适当的与WTO规则接轨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 ,我国国有企业人才面临着严重挑战。因此 ,切实推行人事制度改革 ,调整人才结构不合理现状 ,针对人才缺口加快培养步伐 ,就成为实施国有企业人才战略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得利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而对外开放无疑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但怎样认识中国与APEC的关系,在加入了WTO以后是否还有必要加强在APEC中的活动?本文拟将从中国为什么要加入APEC的角度,通过分析中国加入APEC的动机,进而阐明了中国加入APEC并不是一种短期行为,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广泛的现实需求。因此,本文认为在加入WTO以后,中国与APEC的关系不仅不会疏远,相反中国将更多的致力于在APEC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正式全面加人了经济全球化,标志着我国进入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它在给我国带来机遇和利益的同时,也将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冲击和严重的挑战。在此面前,任何盲目乐观和消极应对都会使中国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笔者认为,中国加入WTO后,要想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所作为,就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战略意图,这个战略意图就是主动应对,积极进取。  相似文献   

8.
中国就加入 WTO与美国、欧盟分别达成了“双赢”协议,为中国早日加入 WTO排除了最大的障碍。加入 WTO,意味着我国将从半开放、半保护状态走向全面开放格局,意味着我国的经济活动将执行国际经贸规则,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政策、经济法律及各项经济工作将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调整。以下我们从四个方面分析加入 WTO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一、加入 WTO,将迎来新一轮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热潮   加入 WTO,我国的投资环境将发生实质性改善:国内各产业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减少,市场将多领域、深层次…  相似文献   

9.
加人WTO,对中国经济而言,既是巨大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国内政策应做出积极主动的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一、加入WTO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利弊并存,利大于弊。从有利方面分析,中国加入WTO后,将刺激外资对中国投资,这一方面可以增加就业,扩大消费,另一方面也会带动国内投资,从而有利于中国经  相似文献   

10.
WTO与CTO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因此,WTO也成为一个大家比较熟悉、报刊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CTO--对外开放的英文缩写,它与WTO相比,"知名度"就小得多.但在中国即将加入WTO,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热潮中,西部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笔者认为,搞好对内开放,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对迎接加入WTO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后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使中国文化产业、文化资本、文化价值观、文化主权安全、文化管理体制等受到影响。挑战也是机遇,入世加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有利于我国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我国产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我国文化消费潜值增加。应对WTO,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要做好应战准备和战略选择:创新文化产业观念;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增大文化产业规模;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加强文化产业管理;构筑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高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成事实,这是我们经过15年努力和斗争取得的成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需要。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既要认真履行对外承诺,严格履行WTO框架下的义务,又要善于利用WTO规则保护自己,发展自己。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党的领导,从思想上组织上做好准备,迎接入世后的挑战。一、强化“规则意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运行环境会逐步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章德峰 《求实》2002,2(7):54-56
开放是WTO本质的内涵之一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 ,是加入WTO后我们必须做出的选择。适应加入WTO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有开放性思维 ;要以加入WTO为契机 ,从思想理念、主要内容、基本方法等方面增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 ;必须坚持兴利抑弊原则 ,在开放中保持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促进我国经济振兴的重要战略选择。宁夏是一个农业省区,又有许多特色农产品,应抓住这一机遇,采取对策,迅速发展宁夏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为WTO)谈判在经历了曲折的13年历程后,终于在1999年11月15日与美国就中国正式加入WTO达成双边协议,随即中国又与古巴、秘鲁、乌拉圭、菲律宾、印度等国家达成双边协议,现在中国与欧盟的谈判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国加入WTO为期已不会太远。 面对近期我国可望加入WTO,广大干部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促进我国经济振兴的重要战略选择。宁夏是一个农业省区,又有许多特色农产品,应抓住这一机遇,采取对策,迅速发展宁夏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后杭州利用外资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外资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 ,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入WTO后 ,我国利用外资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变化 ,并且这种变化还将不断深入 ,效应逐步显现。因此 ,对我市利用外资的思路作些调整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从分析我国加入WTO后利用外资的新特点、新趋势出发 ,提出新形势下利用外资的战略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也为中国的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应抓住加入WTO的重要契机,促使城市化发展迈入快车道。一加入WTO,意味着经济成分、经济结构等的深刻变化,处于新的环境和新的条件下的国家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也会发生一些重要的变化。城市化作为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事业,在新形势下无疑会因此发生一些变化。我们应当把握加入WTO给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入WTO,有助于我国向世界先进文明学习,全面提升我国的发展能力和管理水平,无疑也会推动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WTO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关键性步骤。它对中国的影响是双重性的,是利弊并存、利大于弊。它既有显见的经济之利,又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如果考虑到香港和澳门已是WTO的缔约方,中国加入WTO后台湾也将“入世”,那么中国加入WTO对“一国两制”实践将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一、中国加入WTO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大陆既是“一国两制’冲的主体——社会主义制度的承担者,又是“一国两制”实践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量。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不断发展,“一国”才能坚持,“两制”才…  相似文献   

20.
言志 《党建文汇》2001,(8):38-38
加入WTO后.到2006年,中国汽车关税将由目前的80%~100%降到25%,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轿车。这是使得众多的中国老百姓欢迎中国加入WTO的基本原因之一。中国汽车价格在入世后关税下降的影响下,到底有多大的降价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