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尹良荣 《理论月刊》2007,(11):34-37,5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民主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2.
舒雁 《公安教育》2002,(3):56-56,5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特别是WTO的加入,正在和将要极大地促使政府改变自己的职能,尤其是政府在社会公共管理方面的性质、范围、内容和方式。对于在社会公共管理中承担重要角色的警察来说,无论是从组织体制到警察个人执行职务的行为方式,也都将面临一些新的变化。在新的矛盾和冲突、挑战和机遇面前,对警察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警察到底是什么,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等,应该有进一步的思考,尤其应该从基本理论上进行更多的研究。近些年来,不少学者撰文探索有关警察的基本理论问题,而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王鹰所著《…  相似文献   

3.
尹胜 《岭南学刊》2020,(4):70-76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作为毛泽东建国后关于农村发展的"第一次调查",产生于并进一步推动了新中国的农业合作化高潮,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轮廓,进而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蕴含了毛泽东关于通过组织起来办合作社来实现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建国以来党内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分歧和争论。其中汇编了176篇全国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实践案例,毛泽东通过编写按语的形式推介了合作社发展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帮助农村干部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政策和管理方法,对于巩固合作化发展的成果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高潮》两次编辑期间萌发形成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成为第一个全面描绘我国农村发展的蓝图,两者一起构成了新中国乡村振兴的第一个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4.
冷战结束后,西欧社会民主党顺应时代潮流,吸取自身兴衰沉浮和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和政策调整,迎来了社会党历史上的"神奇复兴".我们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不能不关心世界社会主义,关心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就不能不了解世界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理论与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它们,对它们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马文革  李晓谦 《前进》2013,(7):53-54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世界经济进入动荡期,各种危机此起彼伏,复苏之路充满变数。后危机时代,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市场国家都认识到,要想摆脱危机,加快复苏脚步,以至在未来发展中赢得先机,必须调整经济结构、重塑增长模式。转型,再次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题和潮流。中国自开启改革开放大门以来,在三十多年间保持了年均近1O%的高速增长,从低收入国家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这其中,转型的作用功不可没。厉以宁先生认为中国从l979年起就进入了双重转型的阶段,所谓双重转型就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和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无论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  相似文献   

6.
黄恒学 《前沿》2008,(5):F0003-F0003
刘银喜博士所著《后农业税时代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研究》一书,由内蒙古大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该书以取消农业税为切入点,以西方公共财政理论为分析工具,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中国农村公共财政理论框架,对制约中国全面发展的“三农问题”和基层政府改革问题进行了学理性剖析。为公共财政理论中国化——尤其是农村公共财政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推进基层政府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吴晓黎 《思想战线》2005,31(1):92-96
西方人类学向来关注的是非西方的"非现代性"故事,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的人类学学科反思中,西方和非西方不平等的权力关系的知识建构方式受到批评.民族志<另类现代性>在展示某国营丝织厂三代女工如何在所谓现代性的语境中栖居的同时,质疑了关于现代性的人类学所包含的普遍、同质的现代性的预设.该民族志充分表达了对知识建构的自觉和反思,其中女性主义的洞识及其女性主义国际主义的政治议程也为后现代民族志写作实验增加了新的维度,并挑战了西方人类学最顽固的预设西方(男性)自我和非西方(男性)他者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8.
梅荣政教授的新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研究>,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数月前,著者将该书寄送于我,暑假期间得空读之,深感这是一部科学研究和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厚重力作,是一部富于理论创新的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9.
子波先生的《东部发达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一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之一,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读后,深感该书资料翔实,论证充分,逻辑结构合理,其理论观点上的创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借鉴建设和谐社会理论、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紧紧抓住农村社会保障这一当前人们关切的问题,深入分析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作用,阐明农村社会保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深刻剖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0.
冯雨 《中国民政》2007,(9):31-32
近年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作为农民专业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如同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两年多来,笔者就陕西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深刻地感受到农民群众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新时期的起步发展,连同基层社区自治组织的民主探索,在本质上蕴含着重大的制度创新意义,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谈新时期农村妇女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为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期论坛邀请7位研究妇女/性别问题的专家和从事妇女工作的领导,采取笔谈会的形式,从性别视角解读"十一五"规划纲要,旨在探讨纲要中蕴涵的推动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的新机遇,以便我们抓住机遇,积极行动,推动"十一五"期间的两性平等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先进文化的精神支撑。然而,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应做到:有形与无形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社会支持与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论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修安 《桂海论丛》2009,25(1):104-106,F0003
法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农村法治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文章试从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基本内涵出发,针对农村中突出和集中的法治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健全法律法规,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完善法律机制等对策,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医疗卫生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中国农村的医疗卫生面临很大的挑战,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医疗费用不断上升,农村卫生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某些地方传染病、地方病有所抬头,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普遍存在,"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这种现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必须完善制度设计,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性,稳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网络晒客的社会学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晒客作为网络新兴群体,近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产生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紧密联系。从一开始,它就注定了将是一场以年轻人为主的游戏。它的产生与发展在满足了广大网民的某种需求的同时,也给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针对网络晒客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可从技术、道德教育、法律手段三个方面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7.
张连德 《中国发展》2011,11(6):39-43
信任作为一种强大的社会资本,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的信任状况不容乐观,在人际信任层面主要表现为村民之间的熟人信任受到威胁以及村民对"外人"的普遍信任尚未建立,在制度信任层面主要表现为农民对制度信任模式缺乏认同和农民对制度公正性的怀疑与不放心。为此,该文从政府、组织、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强调要促进农村城镇化的健康协调发展。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农村城镇化建设以新的内涵和意义,农村城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内容和基本目标,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为指导,探讨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以期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提到了战略高度,在重视城乡融合的基础上推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除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返乡就业外,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还必须调动农村现有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中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已经使流动人口与留守人口现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留守人口相对减少相辅相成。农村留守妇女在总体数量上已经大大减少,留守地也从农村转向乡镇乃至县城。概言之,现阶段的农村留守妇女是经过长期市场和政策筛选后的剩余群体,她们面临着更为沉重的照料负担、更为严峻的婚姻危机和更难启齿的疾病困扰。农村留守妇女的这些新特点和突出问题需要得到政府更有的放矢的关注和干预,使她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相似文献   

20.
唐基苏 《桂海论丛》2007,23(4):55-57
恭城新农村建设利用本土兴业,种养致富,使经济具有生态性、节能性、友好性、永续性,是对传统农业的创新。它构建了一种城乡融合和农工互补的农村城市化类型,其路径选择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