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地名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地名的经济价值开始体现出来。充分利用武汉的优秀地名资源,成功地打造武汉地名品牌,应该将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优势互补,促进品牌和文化的共同发展。武汉地名资源的市场化运作还处在探索阶段,需要有关政府部门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完善监管。  相似文献   

2.
武汉既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座山水园林城市.我们从武汉三镇地名的历史沿革中可以寻找到它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及山水园林城的印迹.武汉三镇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其地名充分体现了三镇不同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卢秀芬 《中国民政》2011,(11):60-60
浙江省仙居县民政局四项举措力推地名命名工作规范化。一是依据法制化。严格依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浙江省地名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规、规章。二是程序规范化。地名命名程序严谨规范,先由建设单位或有关部门提出命名申请,填写命名申请表,说明命名理由,再由辖区的乡、镇(街道)提出初审意见,然后报民政局审核,最后报县政府审批。三是命名前置化。国土、规划、民政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从源头上实现地名标准化,各部门在审核、审批的过程中把好第一关,  相似文献   

4.
华林甫 《人民论坛》2022,(5):120-122
历史地名文化是“四史”学习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历史地名文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旧城改造中历史地名破坏严重、不合理的地名更名,以及“县”作为政区通名面临消失的风险等方面。做好历史地名文化保护,可以从优化顶层设计、完善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逐步开展地名整理,并赋予旧名新生,同时各级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推动全民参与保护。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一个区域、一个地方的名称,以不同民族寓言命名的地名,往往记载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地名变迁."十五"规划以来,中国各大城市发展变化最明显的趋势是城市化程度加大、市政建设加快、建成区及市域范围扩大,随之变化最大的就是地名.武汉从中部省会城市、中部中心城市发展到全国特大城市的过程中,地名变迁见证了城市发展变化历程、彰显了城市文明、体现了城市精神面貌.本文从分析武汉地名特色入手,阐述武汉地名变化情况,剖析近年来武汉地名变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地名学研究发端于地名志的编纂,过去普遍注重具体个案的详尽描述记录,缺乏历时纵向上对变易情况的考察和共时系统内的横向异同比较,本文正是将地名置于历时和共时的交叉视点、从地名与文化的关系上来考察贵州民族语底层地名命名和语用变易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政》2015,(5):48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具有极其丰富的地名文化资源和浓厚的地名文化特色。江苏省南京市地名主管部门始终坚持"地名讲文化"的理念,坚持地名文化保护特色,多年来在开展形式多样的地名文化宣传活动的基础上,求真务实、实践创新、保护弘扬,努力将"南京老地名"打造成古都历史文化的"金钉子"。以制定地名政策法规为基础,地名文化建设成体系。完备、规范的政策法规体系,是工作提升的制度基  相似文献   

9.
布依族是贵州世居民族。本文以较丰富的资料,分析现今布依族地区地名的构成特点,从中指出布依族地区地名反映出浓郁的稻作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樊文  刘涛 《中国民政》2020,(2):17-18
2019年11月16日,首次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开播。节目以"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为主旨,以地名为载体,以人为锚点,全面展现了中华大地的辽阔幅员、多样地理、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生动呈现出地名背后蕴含的寻根文化、孝亲理念、安宁向往、奋斗精神,有效激发了全民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1.
夷陵、琅琊、姑苏……这些小说里的风水宝地,就位于中华热土;醉翁亭、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这些出现在文人墨客诗词中的亭台楼阁,只闻其名便令人神往;左权县、尚志县、张自忠路……这些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地方,承载了多少厚重的红色记忆。2019年11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首档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在央视首播。节目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突出的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和参与性,迅速吸引了万千观众的目光,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的文化共鸣和情感共振。  相似文献   

12.
樊文 《中国民政》2020,(2):28-29
《中国地名大会》无疑是2019年岁末最火的一档电视节目。这档旨在弘扬民族文化的节目一开播就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响,给全社会带来了一股地名文化的热潮,引领全社会聚焦"中国地名"、聚力"地名文化"。节目的播出犹如一股清新的暖流温暖了这个寒冷的冬天,燃起了全社会对中华大地的热爱,激发了全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中华民族升腾出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地名文化有着重要的文化基因,是城市文化、市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接地气的文化。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采取多种方式充分挖掘街区历史地名文化,既留住了乡愁,靓丽了街区,也提升了城市品质。2018年12月,南京市在秦淮区朝天宫街道召开"南京市地名文化传承发展示范街区"现场会,在全市推广了朝天宫街道保护、传承、弘扬地名文化,打造地名文化街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国地名工作得到较快发展,但仍存在着不从实际出发,管理混乱,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地名管理条例的法定程序办理等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做好地名工作,在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坚持原则,坚持真理,依法按程序办理。严格按照国家地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履行职责,恪尽职守,认真开展地名命名、更名工作,促进地名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5.
孙平 《中国民政》2020,(2):26-27
央视开播的《中国地名大会》使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们找到一个共同的兴趣点——地名,引导人们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充分领略地名文化的魅力和精彩。《中国地名大会》在传承弘扬地名文化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大会》近期正在热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主持人鲁健这句开场白很多人耳熟能详。邯郸、余杭、峨眉山……节目中出现过的一些地名的来历、含义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地名文化"发烧友"们更是翻箱倒柜查阅古籍,探寻地名背后尘封的史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文化为主线,从地理、历史、语言、民俗等方面,全方位展现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渊源和社会发展变迁。节目播出后,在全国掀起一股"地名文化"旋风,为增强地名文化建设活力、推动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各级民政部门是地名文化建设的职能机关,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白银市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规范地名管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重要批示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聚焦"三项举措",强化地名管理,弘扬地名文化,积极拓展地名服务路径,全面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聚焦"记住美丽乡愁",强化地名信息服务。深入开展"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征集红色地名故事.  相似文献   

19.
地名是一种语言符号,反映和象征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长期以来的文化形态和思维方式,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它存续着地域的历史文脉,彰显着独特的神韵、性格和品位,并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历久弥新。按照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范式,通过对现存地名文化资源的梳理与研究,挖掘地名文化遗产中蕴含的历史人物、历史沿革与重大事件、神话与传说、地理环境、驻军营卫、社会心理、民族和宗教等诸多信息,既有助于了解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人文风貌和地域风情,也可由此窥探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审美特点和文化体验,在充分揭示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过程中,促进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0.
《公民导刊》2011,(8):3-3
记者7月21日从石家庄市区划地名办公室获悉,石家庄市从即日起,不按政府审批的标准地名进行宣传,擅自为小区命名、更改地名的,将由民政部门按照地名管理规定进行查处。据介绍,石家庄市自去年全省地名清理整顿以来,市区绝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能够按照地名命名程序申报审批地名,为社会管理提供准确的地名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