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才 《理论学刊》2003,1(5):38-41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的核心 ,是其话语伦理学、文化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哲学的基础。它以传统批判理论重建为出发点 ,以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为中心 ,以社会合理化实现为目标 ,以现代文明的反思为主线 ,围绕“交往行为”、“生活世界”、“交往理性”展开了系统的阐述 ,开辟了批判理论的一个新视角 ,但也存在不少缺陷。  相似文献   

2.
基于研究晚期资本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需要 ,哈贝马斯由“合法性”的内涵切入 ,在以国家干预和科技进步为其提供合法性基础后 ,系统分析了其合法性危机并提出若干解决危机的方案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晚期资本主义合法性理论。该理论以其创造性和系统性体现出较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但也反映出哈贝马斯作为资产阶级学者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阳海音 《世纪桥》2011,(1):36-38
哈贝马斯指出晚期资本主义危机表现为经济危机、合理性危机、合法化危机、动机危机四种形式,合法化危机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的主要特征,以交往合理性取代单一的工具合理性,建立话语民主的社会是克服晚期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的根本途径。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具有诸多重要启示,但他的合法化危机理论夸大了语言的作用,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4.
从经典社会理论家将注意力开始放到现代社会、现代性这个问题上开始,例如韦伯对工业社会特征的描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业社会)的批判,一直到现在,如哈贝马斯、布迪厄、福柯等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现代性是近现代  相似文献   

5.
1.如何看苏东剧变。哈贝马斯没有把苏东剧变看成社会主义的失败和资本主义的胜利。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相对于苏东的国家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功,恰恰是由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而资本主义国家则由于工人政党,主要是社会党的推动,把社会主义的某些原则包容在自身之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取得完全的胜利。应当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问题,继续批判资本主义,直到彻底实现社会主义的原则。哈贝马斯身体力行,继续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的一面,对资本主义展开批判。这主要反映在他在苏东剧变过程中和剧变后所出版的一些著作中和对世界舞台上所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件所发表的看法上。  相似文献   

6.
罗红兵 《学习月刊》2012,(10):16-17
我国许多学者认为,哈贝马斯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明显背离了马克思传统的代表学者之一,虽然哈贝马斯本人在多个场合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从哈贝马斯大胆颠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生产力的进步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解、资本主义国家学说来看.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批判可以说已经深入马克思理论的核心。那么,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立足"合理化",以"系统—生活世界"的双重结构来批判西方理性制度的发展,并试图用交换理性代替工具理性来摆脱现代性的困境,以重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理性基础。社会现代化包括生活世界的合理化与系统世界的合理化两大层面。交往行动是现代人逃离压抑和控制困境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交往理性对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阳海音 《世纪桥》2007,(5):41-42
哈贝马斯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对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继承和改造。在意识形态概念上,哈贝马斯主要继承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虚假意识”界定意识形态的传统;在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关系问题上,哈贝马斯批判性地继承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将科学技术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传统;在工具理性批判方面,哈贝马斯批判性地继承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合理化理论,并实现了从意识哲学向交往哲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以实现"人类解放"为旨归,对以资本勾连起来的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了武器性批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包括"哲学人类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社会政治学批判",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人是"现实的人"、"异化的人",发现隐藏在资本主义现代性中的特洛伊木马——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同时,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实践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的人"提供了有原则高度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是客观的、全面的科学分析.在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上,马克思认为存在两条实现道路,第一条道路是通过激烈的阶级对抗的政治斗争,另一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演变,如股份制的发展向"联合的生产方式"转变;在资本主义历史地位问题上,除众所熟知的异化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贫困化理论等对资本主义进行无情批判之外,马克思的"政治解放"理论却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作出很高的客观评价;在资本主义历史遗产问题上,马克思认为类似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继承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还要批判地继承资本主义的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批判"是马克思、韦伯和西美尔等经典社会学家共同面对的问题域。马克思把"异化"理解为资本主义的基本困境,并对资本主义的异化展开了人本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韦伯认为"合理化"是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他从文化和社会两个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危机和自由困境;西美尔批评资本主义文化的客观化趋势,把资本主义困境归结为客观文化与主观文化之间的悖论。  相似文献   

12.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主要代表,哈贝马斯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常常被阿多诺、马尔库塞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遮蔽了光辉.早期哈贝马斯曾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从经济、政治、技术理性等多个角度批判了大众文化的文化贫困现象.梳理哈贝马斯的这一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有助于获得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整体性认识,从而进一步丰富我国大众文化建设及批判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是当代最著名的社会理论家之一,在他的批判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通过对哈贝马斯一系列的批判研究作品,即《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社会科学的逻辑》、《知识和人类旨趣》、《合法性危机》、《改造历史唯物主义》以及《交往行动理论》等的考察,作者发现从这些研究中所浮现出的"公共领域"图景深刻地影响了哈贝马斯关于"交往行动理论"的论述。同时,哈贝马斯的社会学著述始终关注两个基本问题,即对于重组公共领域可能性的探寻,以及对于现代社会中人最终获得解放的关切。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对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职能及其所引发的新危机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矛盾、新特点。但是,他的这一分析没有也不可能为改造现实社会指出一条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利奥塔提出以先锋艺术的"非人"来抵抗资本主义社会的非人,这充分体现了他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深刻关注.但是利奥塔想仅凭先锋艺术的"心灵的震撼"来与资本主义抗衡,无法在根本上动摇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和利益原则,只能沦为对资本主义的抽象批判.  相似文献   

16.
柯切恩海姆的"法律政治化"的思想和哈贝马斯的理性主义自然法思想是法兰克福学派法律思想的主要体现.前者强调了法律的政治功能,却忽视了法律的社会功能.后者把法律与制度相统一的分析方法,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合法性危机"及其出路的理论都具有合理的成分,但也存在只"破"不"立"、过于偏激等缺陷.我们建设政治文明和法治国家、确立良法之治以及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树立科学的理性与批判精神等方面,都可以从他们的法律思想中吸取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  相似文献   

17.
现时代的逻辑是文化的逻辑。马克思所处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今天的晚期资本主义阶段,时代在发展,理论在进步,文化已经上升到社会本体论的高度,我们已经进入一个"文化政治学批判"的时代。伊格尔顿对后现代文化与商业、政治和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梳理,认为后现代文化是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化的投降,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犬儒主义的投降,远离了文明。  相似文献   

18.
《探索》2016,(6)
波普尔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影响了他对民主问题的认识。人的有限理性致使以理性为基础的"人民的统治"在实践和逻辑上遭到了失败。波普尔认为人有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理性能力,这种能力即是批判理性。在批判理性的认识下,民主只是人民对权力的监督与批评。对此,波普尔提出了民主控制理论。民主控制理论受到欧克肖特、哈贝马斯等人的挑战。欧克肖特认为波普尔的批判理性没有摆脱经验,因而容易滑入意识形态的骗局。哈贝马斯则认为批判理性于问题的解决没有助益,因为它不能增加人类知识,因此他试图建构一种新的理性来消除权力对人们生活世界的影响。尽管他们的批判不无道理,但并不能据此彻底否定波普尔思想的积极影响。民主控制理论提出对权力进行制度规约的主张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区分交往理性与工具理性,借助生活世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尝试以黑格尔的相互承认观念为思想来源,以群体性自我同一性即"我们"的确立为理论基础之一,以建构性视角取代批判性视角为思维取向,是在西方福利国家这一现实背景上做出的一种有别于马克思思想及早期批判理论的理论表述.  相似文献   

20.
语言社会学是当代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产生于现代性批判盛行的理论背景之下,强调语言对于人的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建构;社会化语言则是语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分别以福柯的"话语实践"、伯恩斯坦的"公共话语"以及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为表现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当代应用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