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霉形体病(Mycoplasmalpneumoniaofswine ,MPS)是由猪肺炎霉形体(Mycoplasmahyopneumo niae)引起的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1] ,对养猪业危害极大。笔者试图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对该病的监控和预警预报作一概述。1 病原学关于猪霉形体病的病原,早期有人认为是细菌,以后又有人认为是病毒,直到196 5年,美国的Mare等和英国的Goodwin等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培养成功,证实其病原是霉形体,并将该病命名为猪霉形体病或霉形体肺炎。1973年,我国学者也从发病猪体分离到该病原。1.1 猪肺炎霉形体的形态特征猪肺炎霉…  相似文献   

2.
感染禽类的霉形体种虽然较多,但由于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滑液霉形体(M.synoviae)和火鸡霉形体(M.meleagridis)在流行病学、致病性和经济意义方面的特殊位置,化学药物治疗方面的报道大都限于这3种霉形体所致的疾病。其他种的致病性不十分明确,因此尚未提到防治的高度。 (一)鸡毒霉形体(MG)感染的药物防治 关于鸡毒霉形体(MG)所致鸡与火鸡气囊炎(Air sacculitis)和窦炎(Sinusitis)的药物治疗有许多文献报道。Brunner等(1985)认为泰乐菌素(Tylosin)、螺旋霉素(Spiramycin)、壮观霉素(Spectinomycin)、泰妙灵(Tiamulin)以及林肯霉素与壮观霉素(Lincomycin—spectinomycin)的复合剂对MG的杀灭效能较好。Yoder等(1965)用  相似文献   

3.
猪气喘病是猪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全世界养猪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现已证明猪气喘病(国外称地方性肺炎或猪霉形体性肺炎)的病原是猪肺炎霉形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但是,在此病的病原认识方面,经历了细菌—病毒—霉形体一段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在30年代至50年代,世界上通称此病为“猪病毒性肺炎”或“猪地方性肺炎”,其间都以“病毒”的概念,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免疫学的研究。直到1965年几乎在同一时间,英国的Goodwin和Whittestone以及美国的Mare和Switzer各分离出一种霉形体,并证明有致病性,前者命名为Mycoplasma suipneumoniae,后者命名为Myeoplasma hyopneu  相似文献   

4.
霉形体 (Mycoplasma)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最早分离自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 ,初称之为胸膜肺炎微生物 (PPLOs)。在分类学上 ,霉形体属于原核生物界、软壁菌门、软膜体纲、霉形体目、霉形体科、霉形体属 ,在医学和兽医学上是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 ,对人类及猪、牛、禽和试验动物等有广泛的致病性 ,主要侵害呼吸道和生殖道 ,还有关节、乳腺、眼部。霉形体个体微小 ,结构简单 ,无细胞壁 ,呈多形性形态 ,因而可通过细胞滤器。霉形体还常污染用于生产生物制剂的细胞或鸡胚 ,导致生物制剂品质下降或废弃 ,因此霉形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鸡毒霉形体感染和滑液霉形体感染是世界养鸡业中两种主要霉形体感染。毕丁仁(1984)自北京和南宁两地分离的49株鸡源霉形体中有27株是鸡毒霉形体,2株滑液霉形体,说明国内养鸡场中也存在着这个问题。但是国内这两种霉形体感染情况,却未见报道。作者在各兽医生物药厂监察室同志协助下,对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的21个地区的鸡血清进行了血清学反应检测,对这种感染情况获得初步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前牛霉形体性乳房炎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集约化的奶牛场其危害还是严重的。早在1960年英国的T.Davidson和P.Stuart等首次从发生牛乳房炎的病例中分离到牛生殖道霉形体。之后,由各种霉形体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在各国都有报道。在美国,L.Carmichael、M.Fin-cher、H.Hale、D.Jasper等曾记载过霉形体性乳房炎的大爆发;在以色列(R.Bar-Moshe)、西班牙(B.Marcos)、加拿大(Ruhnke)、英国(Gourlay)和日本(清水)等均从乳房炎患牛分离出霉形体。1986年Ball等在北爱尔兰用从  相似文献   

7.
死亡鹅胚中霉形体的分离与初步鉴定邵国青,毛洪先,金洪效,钱建飞,樊素琴,夏庆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南京210014)1983年,Stipkovits首次报道从患阴茎炎的病鹅中分离出霉形体,并用以复制出相同疾病,再次分离出病原。用15种已知...  相似文献   

8.
鸡慢性呼吸道病(Ch- ronic Respiratory Disea- se,CRD)是由霉形体(M- ycoplasma)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病,以呼吸时发出罗音、咳嗽、流鼻涕和窦部肿胀为临床特征,多呈隐性经过,病程较长。其主要病原有鸡败毒霉形体(M.gallisepti-cum,MG)、滑液囊霉形体(M.synoviae,MS)和火鸡霉形体(M.meleagridis,MM)三种,并以MG危害最大(蔡宝祥,1980)。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死亡率不高,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它使肉鸡存活率、活重下降,料肉比提高,蛋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Infectious Keratocon-juncitivitis)是以羞明、流泪、结膜炎或角膜炎为特征的眼病,是世界范围分布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虽不是致死性疾病,但由于其惊人的发病率和广泛的分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家畜的生产性能,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病原十分复杂。自1888年美国首次在牛群中发现本病以来,迄今为止从病畜或健康畜的眼中分离出或证实了的微生物有细菌(摩拉氏杆菌、奈瑟氏球菌、李氏杆菌、粘膜炎布兰汉氏球菌等)、寄生虫(吸吮线虫)、病毒(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病毒)、结膜炎立克次体、衣原体(鹦鹉衣原体)、霉形体(结膜炎霉形体、鼻霉形体、脲霉形体、莱氏霉形体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用表面免疫荧光法鉴定鸡源霉形体的结果。此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能成功地用于分类鉴定的目的,并能检出培养物中混杂的霉形体种类。 (一)材料和方法 1.培养基:按Frey(1968)所介绍的配方经过适当修改后制成。 2.霉形体菌株:自国际霉形体中心Freundt教授处引进4种霉形体模式株:鸡毒霉形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PG31株);雏鸡霉形体(M.pullorum,CKK株);滑液霉形体(M.synoviae WVU1853株);鸡霉形体(M.gallinarum PG16株)。新分离菌株有:从北京东沙种鸡场(DS)分离3株;从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公社西直河大队鸡场(XZ)分离13株;从海淀区四季青公社巴沟鸡场(BG)分离23株;从广西南宁市郊区(GX) 4个鸡场分离10株,共计49株。  相似文献   

11.
霉形体 (Mycoplasma)是软皮体纲 (Mollicutes)霉形体目(Mycoplasmatales)中的一类原核微生物[1] 。霉形体及霉形体病的研究 ,始于 1898年Nocard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灶中分离出该种病原体 ,至今已愈百年 ,但早期由于诸多因素 ,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 1962年Chanock及Hayflick在人工培养基上分离肺炎霉形体获成功后 ,霉形体的研究得以迅速发展。资料报道 ,截至 2 0 0 0年分离出的霉形体达 160种 ,遍布世界各地[2 ,3 ] ,对人类及牛、羊、猪、鸡等的危害较大。同时实验动物及细胞培…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眶下窦炎是由霉形体引起的鸭传染病。笔者等1998年诊治2群病鸭,均痊愈。发病情况厚禄乡李某饲养樱桃谷肉鸭500只,20日龄时发现部分鸭流鼻液,摇头,两侧眶下窦臌胀。用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混合肌肉注射治疗无效,发病鸭达50多只,且每天死鸭1~...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免疫原性蛋白,建立牛霉形体的快速诊断方法,利用二维凝胶(2-D)电泳、Western-blot分析及蛋白质谱分析,筛选出一个免疫相关性蛋白P51。以牛霉形体中国分离株Hubei-1为模板,扩增了p51基因,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结果显示,重组蛋白pET32a-p51与牛霉形体阳性血清的Dot-blotting试验结果为阳性,而Western-blotting试验结果为阴性。以pET32a-p51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的ELISA试验表明其能与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牛霉形体的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灭活疫苗免疫的阳性血清不发生特异性反应,与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阳性血清没有交叉反应。表明P51可能是牛霉形体特有的一种构象依赖性免疫相关蛋白,是一种有前景的诊断用抗原。  相似文献   

14.
猪肺炎霉形体细胞膜蛋白毒性及其电泳分析张淑改聂向庭张映刘桂林(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太谷030801)猪喘气病是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猪肺炎霉形体是此病的主要病原,其质膜同病原性霉形体的致病性相关,而对质膜上致病因素的分析,国外...  相似文献   

15.
霉形体是组织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物,它可引起病毒增殖改变,即有的病毒增殖被抑制,有的增殖反而增强,但也有的无明显变化。据报道,国内实验室现行使用的细胞中霉形体污染情况严重;国内用鸡胚和鸡胚细胞培养制造的活疫苗也被霉形体污染,而且证明其污染来源为鸡胚。但实际中霉形体污染对疫苗株病毒增殖的作用尚不清楚。本试验在鸡胚培养中,研究了自疫苗中分离的鸡毒霉形体对新城疫病毒Ⅰ系、Ⅱ系、LaSota系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_(120)株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鸡源霉形体的鉴定,通常用已知的标准阳性血清与分离物进行生长抑制试验(GI)、代谢抑制试验(MI)或用表面免疫荧光法(epi-IF)进行,前两种方法费时,往往需要1~2周才能得出结果;后一种方法需要荧光显微镜,不易普及应用。笔者根据鸡毒霉形体菌落有很强的吸附鸡红细胞的特点,试用已知的阳性血清进行菌落血细胞吸附抑制试验(HAI)来鉴定鸡毒霉形体。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与GI、MI、epi-IF一样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而且方法简单快速,对琼脂培养基表面的菌落2小时内可得出结果。(一)材料与方法1.抗血清:鸡毒霉形体抗血清、滑液霉形体  相似文献   

17.
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司帕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禽败血霉形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 (MBC) ,并与 4种氟喹诺酮药物及 3种其他抗菌药物相比较。结果表明 ,司帕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禽败血霉形体均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优于其他对照药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按Freundt等(1979)介绍的方法,较系统地鉴定了我国山东、山西和新疆三个地区分离保存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其中2株是经过山羊传代保存的强毒株,2株是经过鸡胚保存的毒力减弱株。结果表明,上述4株病原在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血清学反应等方面均与丝状霉形体山羊亚种国际模式株PG,相一致。因此,我国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是丝状霉形体山羊亚种(M.mycoides subsp. Capri.)。  相似文献   

19.
绵羊肺炎霉形体病自1963年由Mackay确诊以来,相继在许多国家或地区流行。我国四川、云南和宁夏等省区也有本病发生的报道。数十年来,对该病病原的研究资料较多,并已由Johs(1986)进行了评述。有关该病的诊断方法有免疫荧光(Ro-  相似文献   

20.
(一)诊断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以综合分析的结果作为依据(临床一流行病学、病理剖检、细菌学、血清学)。综合诊断的难点主要在于病原体分离培养比较困难,缺乏特征性临床症状。通过培养分离细菌学的方法至少要经过30~45天方能作出诊断。分离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有一系列困难,病原体丝状霉形体丝状亚科(Mycopla-sma mycoides Var.mycoides)特别“挑剔”,生长缓慢并在病原体鉴别过程中常常需要补充继代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