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误区一:虚无论。有些人认为,民族精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根本不存在的。这种观点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的唯物辩证法。就民族精神而言,它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本质反映。  相似文献   

2.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一命题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它精辟地概括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本质的特征.其要点有三:(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人的认识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即物质通过感觉变成思想.这在哲学上叫做“反映论”,它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与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相反,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相似文献   

3.
“精神”这个范畴,通常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哲学上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指的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常常和意识通用。它作为物质的最高产物,被物质所决定,同时对物质又有较大的能动作用。第二种意义上的精神,指的是在人们的意识、观念和心理中起主导作用,并表现意识、观念、心理主体活力的东西。任何一个人类群体都有其特有的、区别于其他群体的意识、观念和心理,而在这些意识、观念、心理中占主导地位,并体现这一群体发展方向和活力的精髓,就是这一群体的精神。因而,由生活于共同地域之  相似文献   

4.
对于增强党员意识的一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特殊物质即人脑的机能。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影响或指导作用,先进的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发展进程有巨大促进作用。党员,作为成年人(年满18岁才能入党)个体继续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必然存在自身这个特定社会角色的诸多意识。弄清党员意识的界定,从而提高党员个体党员意识的修养,进而抵制国际国内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不少很有见地的学术见解。但我国哲学教科书似乎对此吸纳不够,以至于某些观点显得陈旧和滞后。现对此发表一点议论,求教于哲学大家。一、“类本质”是什么地位的本质?所谓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一个事物的根本性质,对于该事物来说,就是它自身的特殊本质;对于他事物来说,就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人和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早有定论,就是劳动。这是人类学说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就此止步。考虑到人是现实的人,人总存在于一定的社…  相似文献   

6.
《科学社会主义》2021,(4):119-124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根本性、方向性、基础性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认识与把握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相对曲折的过程。如果说建设时期更加重视精神相对忽视物质,在改革开放以来更加重视物质相对忽视精神,那么新时代则更加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协调发展与动态平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物质与精神相互关系的根本遵循,为全面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7.
实践的本质,是由实践的内在矛盾规定的,根本的矛盾关系是创造关系。 创造关系是实践内部诸种矛盾关系的最根本的关系。因为,实践一旦生成就包含了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以及精神与物质的对立。人要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必然要与自然界发生关系,“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列宁全  相似文献   

8.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经历了一个从强调自我意识到强调社会特质,再到强调自由自觉的劳动,直到最终强调现实社会关系中的物质生产劳动的思想发展过程.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不仅以物质生产劳动将人与动物相区别,而且也以现实社会关系规定了人的现实存在.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应该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规定.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医理论中的哲学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倩 《学理论》2010,(3):6-7
中医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瑰宝,它的发展脉络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在医学理论上的伟大造诣,也深刻地蕴含着中国哲学的辩证思维。当代社会,很多人打着中医辨证治疗的旗号却已与中国医学的精神背道而驰,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领悟中医辨证的真谛。究其哲学根源,中医理论时刻体现着哲学的光辉。那么为了把古老的中华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就要求我们从理论深处探究中医哲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一个最为新颖、独特、深刻的理论贡献,就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从理论思维的最深层次,根本突破了支撑传统计划经济的苏联僵化模式的三个僵化公式,即“社会主义本质=激烈化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本质=清一色的国家所有制”、“社会主义本质=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观念上的根本转变与根本创新。 在提出“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的基础上,邓小平理论思维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最富于整体性、全局性、统摄性的总体范畴——社会主义本质,并做了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是贯穿于整个科学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最普遍的科学活动意识。它的本质是理性精神和探索精神。本文通过考察文化传统的诸因素与科学创造精神的相互关系,探讨文化传统及其演变和科学思想、科学活动的发展之间的作用机制,从一个侧面了解科学作为一种人类基本文化活动的内在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
传统教科书一般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基础上形成的一对范畴,这两对范畴不能等同。1理论思维是历史的产物,不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就不可能了解一个命题、一个范畴的真...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何以可能?其深层的根据在哪里?根本在于“四个自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深厚的底气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更深沉的根基和力量。坚持“四个自信”是我们能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深厚的底气和根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阈看,元宇宙不是意识世界,而是意识世界的物质化呈现方式,本质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其构成要素、时空存在方式和实践形态都具有物质第一性的特征。之所以产生元宇宙意识性误解,主要在于元宇宙的虚拟性、意识的可迁移性以及认识过程的复杂性。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会脱离元宇宙的本质,将社会化生产生活导向“虚无”,产生文化虚无主义。因此,必须重视意识世界延伸和精神世界的复现问题,将人类共同价值的意义世界融入元宇宙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5.
精神系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它是物质的最高产物。人必须要有精神,人无精神就立不起来;国更需要精神,国无精神就强不起来。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各个革命和建设历史阶段,涌现  相似文献   

16.
“感性”在早期马克思那里不仅只是一个知识论向度的日常经验性概念,而且也是一个生存论向度的、具有“现象学视野高度”的哲学概念。从“何以可能”“何以界定”“何以展开”三个维度对该“感性”概念进行现象学阐释,认为“现象学视野高度的感性”的本质是对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的一种“体验”,而不是人的感性直观的一种“认识”。以此“感性”概念的现象学阐释为线索,认为马克思哲学开启了“双元”变革:在本体论上,由物质本体论转变为“实践本体论”,“实践”就是作为人的一种最始源的生存情态——主客体之间本源性的一体性、对象性关联;在认识论上,由符合论的真理观转变为实践自明性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17.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范围是不同的。世界观的对象是整个世界,它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的思想在内的根本观点,比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怎样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彼此孤立的和从来如此的,还是有联系的和发展变化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人们能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世界观的范围。而人生观的对象则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态度。人生观的内容从理论上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的本质,是人生观问题的出发点,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人选择哪些物质的东西移入头脑?根据什么对移入人脑的物质的东西进行改造?一般来说,政治立场、思维方式、经验储备、价值取向等理性因素和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都能起到调节、控制作用。就价值取向来讲,人们总是根据自身的需要,为满足自身利益的要求,对观念进行筛选或有选择的接受。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马  相似文献   

19.
空间四种自然形态与时间四种自然形态形成十六类空时自然形态体系。一切存在与不存在、实在与虚在,万物与万无、物质与精神,人类思维和意识,皆有对应的空时自然形态。空间界定形状、大小、范围、环境、结构。时间界定持续久暂性、先后次序性。空间有几何维度、自然维度、运动维度。时间只有过去经由现在指向未来一个单维维度。空间运动包括意识思维的运动皆具有单向性单维性不可逆转性,逆转必有空间因素且已变换时空。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具有客观虚在性。意识和思维归属虚在的万无、精神范畴,具有零空间、零时间、零时空特性。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特点和基本内容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它体现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反映一个民族的根本性格,是具有积极进步作用的全民族的主体意识和主导精神。在一个民族丰富灿烂的文化中,民族精神是其中最核心、最精粹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决定着民族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