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印度经济改革和发展之比较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翔 《学理论》2008,(8):21-24
中国和印度经济转轨具有共同背景,都选择了政治稳定条件下的渐进式改革,但在改革的突破口、通向市场化的道路、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增长的模式方面却存在着差异。总体上,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和硬件好于印度,但印度的微观经济指标和软件基础优于中国。中国和印度在投资与商业环境方面所存在的较大差异,使它们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需要反思的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是软件条件还是硬件条件;什么样的政府更有助于后发展国家的经济增长;政治体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对经济增长而言,制度是重要的,但或许不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2.
印度主持召开的此次峰会具有明确的经济和战略意图为期两天的印度一非洲论坛峰会4月8日上午在新德里开幕,来自14个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及非洲联盟代表出席了此次峰会。首届印非峰会通过了《德里宣言》和《印度一非洲合作框架协议》两个纲领性文件,印非双方还表示将共建战略伙伴关系,加强政治和经贸等领域的  相似文献   

3.
印度社会所表现出复杂性常常让人迷惑不解,这既与印度的历史传统有关,也深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与《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重要文章中有重要论述。本文认为,英国在印度双重使命不可能彻底完成是造成印度社会复杂性的重要原因。此外,通过对印度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性等方面分析了殖民历程对印度社会的影响,以揭示印度社会复杂性的殖民根源。  相似文献   

4.
本月25日上午10时,印度新总统就职典礼在印度议会中央大厅隆重举行。被誉为“印度导弹之父”、71岁的阿卜杜勒·卡拉姆博士在21响礼炮声中宣誓就职,接替纳拉亚南,成为印度第12届总统。卡拉姆是印度历史上当选为总统的第一位职业科学家,也是印度历史上第三位穆斯林总统。由于卡拉姆的理想是要将印度带入知识时代,印度媒体称他为印度知识时代的新总统。  相似文献   

5.
误读四:印度远落后于中国前些日子陪一个朋友去印度。在目睹了印度人在恒河沐浴和火葬之后,朋友大发感叹:"恒河边这些身穿破衣烂衫的印度人真是肮脏和丑陋。"媒体选择的"印度形象"不过,去过印度的中国人毕竟是少数,  相似文献   

6.
印战略家们并不认可搅局南海以往印度政府的涉华立场经常会受到印度媒体的质疑和批评,其中受到攻击最多的便是政府的"软弱"。而这回,印度在南海的进攻性姿态普遍得到印度媒体的喝彩。然而,与印度媒体欢呼声形成对比,印度战略界人士对印度政府在南海的最新攻势却并没有  相似文献   

7.
印度教民族主义是印度教与民族主义的复合体,其在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上穆斯林和英国对印度次大陆长达数百年的统治形成的历史积怨,加之印巴分治和印巴冲突,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矛盾十分尖锐。印度教民族主义者视穆斯林和英国人为“外来入侵者”,反穆斯林的复仇情绪高涨。印度教民族主义极富地缘政治想象力,试图恢复穆斯林入侵前“纯洁”的印度教国家“婆罗多-印度”,继而试图继承英属印度鼎盛时期的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大印度教帝国“统一婆罗多”。随着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崛起,甚至出现了将整个环印度洋地区都纳入印度版图,从而建立“联合婆罗多”的地缘政治想象。表面看似荒诞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地缘政治想象绝非单纯的妄想,而是印度教民族主义宗教和民族情绪的反弹、印度国力不断增强背景下印度大国霸权扩张野心的体现。印度教民族主义地缘政治想象对地缘政治和中印关系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对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并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8.
崔冬 《学理论》2013,(12):43-44
印度是一个古老的大国,不列颠的入侵揭下了这个神秘国家的面纱。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中评价了不列颠入侵的行为,提出双重使命观,从人道主义和历史主义两个方面揭示了不列颠对印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小李 《侨园》2013,(6):34-34
<正>我为生意上的事情,在印度待了几年。闲暇时间我曾经去过印度不少城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也走马观花欣赏了一些,但印度给我最难忘的却是豪华列车。中国观众都知道印度的火车总出事故,那为什么印度的豪华列车如此令人向往呢?因为这列豪华列车曾被评为世界十大最豪华火车之一。当然,这趟列车不是给印度普通老百姓乘坐的,一般老百姓也乘坐不起,它是当年印度郡王和殖民地时期印度总督的移动行宫。如果你有幸能搭乘这趟列车,可以舒适的放松及亲身目睹印度过去的历史……可以称得上是国王之旅。  相似文献   

10.
裴远颖 《党政论坛》2012,(10):32-32
"东向政策"是印度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的,被认为是印度外交的重大战略措施。当时印度拉奥政府在财政部长曼·辛格(现任总理)的主持下,推行经济改革,改变印度发展模式,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经济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11.
时宏远 《党政论坛》2010,(18):48-48
在国际上,没人敢小视印度。在国内,印度却一直饱受克什米尔宗教极端主义、东北分离主义以及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的折磨。在这三股势力中,最让印度头疼的是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辛格总理曾多次称之为印度国内最大的单一威胁。  相似文献   

12.
不少印度人对眼中的中国形象,充满成见。首先,真心忧虑印度入侵中国的中国人极少,衷心相信中国威胁论的印度人(特别在精英阶层当中)极多。毕竟印度民族主义和中国民族主义一样,近年也有发酵趋势,虽然今天已没有人民党执政时的由上而下,但“印度也要崛起”依然是印度精英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3.
新德里专电在发展中国家,印度一直是森林保护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最近公布的印度森林调查报告说,印度现有森林覆盖面积为6392万公顷,每年递增2.8万公顷。目前印度的森林覆盖率达23%,在印度8.7亿人口中,约4亿人口的生计同森林资源密切相关。进入印度东北地区,莽莽林海,绿涛磅礴,尚未遭到现代文明破坏的千年植被,构成一个个天然绿色王国,成为各行各业木材需求的丰富的供应源。  相似文献   

14.
茗贺 《侨园》2012,(1):33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增长迅速,但印度几乎被忽略。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印度政府推出一项旅游推广活动,目标就是中国这个世界上佛教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他们的促销口号很直接:访问印度,连通你的信仰。印度之前推出了"佛教圣地环游列车",列车停经印度北部一些朝拜圣地。印度官员希望在中国宣传这一列车,以促进中国赴印旅游人数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段聪聪 《党政论坛》2010,(14):24-24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印度论坛上,一项最新民调引起与会两国官员和学者的注意。 论坛召开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公布了一项中印两国民众如何看待对方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3%的印度被调查者认为中国是印度的“伙伴”,只有23%的人认为中国是印度的“敌人”。调查还发现,33%的印度人相信,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赵光 《侨园》2005,(Z1)
相信凡是看过《大篷车》、《流浪者之歌》等经典印度片的人,都会对富有动感的印度歌舞、风姿绰约的印度美女留下深刻印象。事实上印度的确是个盛产美女的大国,比如2000年的“亚洲小姐”、“世界小姐”和“环球小姐”都产自印度。同一个国家的3位女性在同一年里囊括了这三项桂冠,在世界选美史上绝无仅有。印度姑娘为何会如此迷人?她们真实的生活又是怎样?  相似文献   

17.
印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高校毕业生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印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一些成功经验,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本文从印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宏观环境出发,分析了印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提出了可供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印度、埃及、墨西哥等国的国企改革经验为我国的国企改革提供了三点有益启示竞争性环境是国企改革成功的关键;硬预算约束是国企改革成功的前提;金融改革是国企改革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周珺 《瞭望》2008,(15)
很多印度友人就告诉我,达赖这样做是暴露了自己的本质,达赖干扰不了中印关系 2008年3月以来,藏独分子在中国驻印度使馆周边不断骚扰滋事,多有上百人,少则几十人,对使馆进行围攻冲击。使馆的正门不能通行,使馆的一些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为了让印度民众和在印度的藏人明白事实真相,3月21日下午,中国驻印度  相似文献   

20.
印度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腐败问题的困扰,而且发展到现在腐败问题愈发严重,如今在印度腐败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机制"。腐败给印度带来了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为此印度政府无论是在立法还是在机构设置上都采取了许多措施。不过,由于受到低效的法律体系、公务员体系、民主体系、传统文化以及种姓制度等制约,印度的反腐败工作长期停滞不前。对印度腐败与反腐败的理性分析与思考,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