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进入党的中央领导核心,但在毛泽东领导地位形成过程中,曾遇到过三次大的挑战:一是遵义会议后的林彪"上书";二是一、四方面汇合后的张国焘"夺权";三是王明回国后的"全面抗战"。  相似文献   

2.
《科学社会主义》2021,(1):19-26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中逐渐确立起来。但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仍然受到王明、张国焘等人的挑战。维护党中央权威成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六届六中全会对维护中央权威的贡献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肯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政治路线,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了根本前提;二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服从",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了基本遵循;三是通过了《决定》等系列重要文件,为维护党中央权威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12)
8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创作了"两论",在总结革命经验的同时,从哲学的高度全面系统地对存在于党内的"顽疾"——教条主义进行了批判。这一批判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革命结束之后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几代中央领导将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的作风一以贯之,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实践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邓小平的女儿曾好奇地问过父亲,长征时他都做了些什么,邓小平只回答了三个字"跟着走",而张国焘却仗着红四方面军人多枪多,要另立中央,要一四方面军都跟着他走,最后连警卫员也没有跟他走,竟然跑到国民党一边去了。"跟我走"的张国焘和坚持"跟着走"的邓小平,各自走出了不同的革命和人生道路,张国焘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最终众叛亲离,孤身一人冻死在加拿大寓所。邓小平"跟着走"是跟着党走,跟随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丰富与发展,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表现内容和服务对象都是人民。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文化思想是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它既体现在对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批判与继承,也体现在对西方文化中"人本主义"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毛泽东人民主体文化思想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革命性变革,这是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思考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于执政党如何跳出"周期律",毛泽东和邓小平有着非常不同的思考和对策:一个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一直在反右;一个是坚定地推进体制改革,主要是反"左".不同的思考和对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后果.本文展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跳出"周期律"这一重大战略问题上的不同思维路线,分析了毛泽东失误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对比分析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哈贝马斯所言,"理性与批判并重才是最好的方式",面对社会问题时我们应当胸怀独立思想、理性思维,但言论和思想的自由探讨并不等于乡野里"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巷议。一味的批评和指责实际上是甩手掌柜式的不负责任。毛泽东曾强调"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相似文献   

8.
"政治经济学批判"一直是马克思著作的核心论题。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不仅揭露了人的存在的二重性,而且深入到"政治经济体系的结构性机制",揭露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对抗性"交换,资本成为"一种普照的光",个人现在受资本的统治。所以,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并不是"提出一种全新的、独特的经济理论",而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即揭露"物和物的关系"掩盖下的"人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10)
探究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一把钥匙,对于做好当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延安时期,毛泽东坚持传统文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原则;此外,毛泽东一方面采取了对文化作基本功能划分的方法;另一方面采取了对文化进行内容和形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和对待错误,是毛泽东十分重视的问题。他不仅从哲学的高度深刻论述了错误的"难免"性及其两重性,要求我们必须"争取错误犯得最少",必须善于将错误导向正确,而且明确提出了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与此同时,他还身体力行,勇于自我批评,勇于承担错误的责任。所有这些,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错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透彻分析了中国国情和当时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运用于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争取永久和平",在"平等、互利"前提下开展外交工作,注重开展文化交流,以及"三个世界"等外交思想或理论,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倡议与毛泽东外交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2.
张曙光 《理论视野》2007,(10):13-17
毛泽东的"两论"把握住了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矛盾法则,因而能够从哲学的高度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清醒地把握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我们今天重读"两论",就是要把实践的观点和矛盾法则放到今天的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要求之中,给予新的理解和阐释,并由此把我们的思想理论水平提升到时代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施新磊 《学理论》2010,(1):13-14
毛泽东自学思想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毛泽东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和投身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角色的转换,视角的叠加,催生出特色鲜明的毛泽东自学思想。以"志"为先导和动力,在社会实践中经受考验和磨练,在对自我的否定和批判中不断成长。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也就迈上了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1945年7月,毛泽东同黄炎培作了著名的窑洞对谈。"窑洞对"中毛泽东提出的"民主新路",充分揭示了毛泽东廉政文化思想的内核——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人民主体论,作为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人民主体论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廉政文化思想的人民性。其一,廉政文化思想首先是一种权力观。权力是人民的,共产党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权力观。毛泽东一直强调,"共产党是为民  相似文献   

15.
正一、毛泽东倡导党员干部做实事求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老实人忠诚老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传承至今,但它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尽相同的内涵。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需要,对传统文化中关于忠诚老实的人格要求进行批判继承,扬其精华、弃其糟粕,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重新赋予它崭新的内涵:其一,毛泽东所倡导的老实人是实事求是的人。毛泽东较早提到"老实"与"科学"的关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5)
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原因是:从毛泽东本人的读书经历来看,毛泽东一生读得最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并深受其影响;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的批判继承的态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蕴含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知行合一""民本主义"等古代哲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任弼时同志逝世三十四年了。今年四月三十日,是任弼时同志诞辰八十周年。他在少年时代就参加了毛泽东同志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他曾到苏联学习,回国后最初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当时环境艰危,但他始终对革命充满信心。他曾两度被捕,受尽敌人的折磨,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长征中,他率部突围西征,与红二军团会合,主持批判了“左”倾错误。二、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并和朱德等同志一起同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延安期间,他参与中央领导工作,卓越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的一个核心命题.而中共创建时期的两次争论,对这一命题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一次李大钊与胡适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一次张国焘与李汉俊之间的"理论与实践"之争.本文通过对这两次争论背后的历史作简要梳理,以发掘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曲折发展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文化批判是毛泽东考察中国社会的基本方法,文化批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历史地位、当代价值和局限三方面对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进行价值解读。毛泽东文化批判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国良  邓小华 《学理论》2012,(13):50-51
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吹响了反对教条主义的号角。针对"本本主义"的各种错误倾向,毛泽东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论断,反对"本本",也要学习"本本",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