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遍地牛羊,曾是牧民的期望,而真的遍地牛羊了,幸福就成了灾难。利杰望着眼前的沙丘发呆,在他的记忆中,这里曾是青草过膝、满目苍绿的地方,仅几年时间,这里不但寸草不生,居然还  相似文献   

2.
<正>西乌珠穆沁大草原,沃野千里。这里有望不尽的绿毯,也有看不到边的雪原;这里有莺歌雀语,也有牛羊成群。我的舅舅敖特根是位地地道道的牧民,他在这里生活了55个年头,见证了牧区生活的发展变迁。上世纪60年代,姥爷和姥姥带着5个子女从锡林浩特市来到  相似文献   

3.
蓝天、草原、帐篷、牛羊……几十年来似乎始终未变,但实际上,生活方式、心态境界已有了巨大飞跃.那种纯粹的人随牛羊迁徒的游牧生活已经不复存在,牧民们也会开汽车、打电话、用电脑,孩子们则通过网络接触外面的世界,老人们病了可以到医院接受良好的治疗.现代牧民在岁月悠长的草原开始真正的"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4.
桑科草原位于夏河县城西部.从拉卜楞寺往西行,溯大夏河上行15公里,就进入了辽阔美丽的桑科草原. 夏季的桑科草原水草丰茂,风景优美.各种野花争奇斗艳,绚丽夺目.大夏河从草原上蜿蜒流过,宛如一条洁白的哈达飘落在绿毯上.特别是桑科水电站水库区,水波荡漾,清澈见底,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一派自然田园风光,充满诗情画意.在辽阔的桑科草原上,牛羊遍地,帐篷星罗棋布,牧歌在马背上飘荡,高原牧区的景象和藏族牧民的风情在这里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5.
正自从党的好政策走进了草原,牧民群众兜里便有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交通运输快捷,物流发达了,昔日静默的草原也能购买到丰富的生活用品。有人生产、居住的地方就会产生垃圾,草原也不例外,曾经令人神往的草原也逐渐改了"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景,取而代之的是随风飞舞的纸屑和白色的"塑料花"。在珍秦牧区,发生过这样的事,有牧民家的牛羊不肯进食、日渐消瘦,牛羊死后,牧民剖开其肚皮时发现,牛的胃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5,(10)
<正>我家祖祖辈辈都是牧民,以放牧为生。我的父辈是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的一代人,那时的苏木政府还叫公社,全公社的牛羊加起来只有几万头只,由于存栏的牛羊太少,我们虽然是牧民却很难吃到肉,遇到灾害能吃饱饭就很不错了,那时的牧民做梦都希望日子能富起来。度过困难时期,我们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抓经济建设"上,老百姓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再加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家畜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今年40出头的藏族青年多杰才旦,是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果洛分公司推荐、组织选派到久治县门堂乡门堂村的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他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在草原与牧民一起放牛羊,一同拌炒面喝奶茶,羊圈牛棚、四季草场、支部活动……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牧民眼中,他是"帮助致富的朋友";他的眼中,牧民是"共同进步的亲人"。  相似文献   

8.
一袋青稞面     
1935年8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师长陈再道,奉命率部在松潘川南地区吸引、钳制敌人,掩护主力部队北上,同时着手筹集粮食,做过草地前的准备工作。 松潘地区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北连甘肃的玛曲,南接四川的黄胜关。松潘草原边缘山峦起伏,叠岭成障。长年寡居在这里的少数民族,祖祖辈辈以放牧为生,过着游移不定的流离生活。牧民食用的主粮是青稞粒或磨成的青稞面。 红军到来之前,这里是国民党及其反动势力统辖的地盘,反动军队常来此攫取牧民财物,掠夺牛羊,凌辱贫苦百姓,牧民们无不恨之入骨。红军到来之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走访群众,亲如一家。同是军队,两种景况,牧民们深深感到,共产党领导的  相似文献   

9.
<正>“世界上走路最多的是哈萨克民族,世界上搬家最多的是哈萨克民族……”这是一段哈萨克族的诗,真实反映了哈萨克族牧民的迁徙艰辛!对于哈萨克牧民来说,每一次转场,都是一次浩大的惊险旅途;每一次转场,都是一次生命的洗礼;每一次迁徙,都是一次义无反顾的生命之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亲眼见证和记录了哈萨克族原生态大迁徙的震撼一幕,这难得的机遇已深深烙印记忆……阿勒泰地区是新疆的四大牧区之一,每年,这里的哈萨克族牧民都会赶着牛羊北上南下进行四季转场,追逐广袲而丰硕的草场,千里纵横、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已成为新疆阿勒泰一道规模宏大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0.
进入大三台沟走过二道桥,你就可以看到一座崭新的砖房和约150平米的大棚圈,这就是六师红旗农场畜牧一队哈萨克族牧民艾丁家的饲养圈。在这里他精心管理和饲养着350只羊、10头牛和1匹马。36岁出头的艾丁因为小时候家庭贫穷,吃了不少苦。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19日,四川省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正式启动。 大半年时间过去了,藏族聚居区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实施得怎么样了?牧民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笔者近日来到红原县色地、阿木、安曲三个乡的牧民定居点,到牧民新家中走访了牧民,感受到了四川藏族聚居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给广大牧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2.
高文升 《实践》2014,(12):22-22
<正>新巴尔虎左旗针对牧区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党组织服务半径大的实际,探索党建到户、服务到家、温暖到心的党员中心户工作模式,提炼总结出适合边境牧区实际的"零距离工作法",有效推进了基层党组织服务重心下移、服务方式转变。构建引领新机制,制定"四联户"服务群众模式,零距离服务群众。一是旗级领导蹲点联户。建立完善了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旗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深入联系点,全程指导苏木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嘎查社区专题组织生活会,为群  相似文献   

13.
新疆最大的牧民定居点——齐巴尔吉迭社区,率先突破行政区域界线,对定居牧民履行社区化治理,完成了牧民由游牧到定居的生存模式转变。在布局过程中,塔城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做到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与牧区、牧民、牧业实践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各级政府的鼎力支持下,累计投资2.2亿元,完善基础、改善生态环境,使定居牧民真正享受到现代文明生活,为牧民跨越发展奔小康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七月的巴尔鲁克山,一山连着一山,碧绿、苍翠如波涛般涌入眼中,给人们以无限遐想,这里就是九师一六一团——梅莲的故乡.只要问及梅莲,从孩子到老人,大家都会告诉你很多关于她的故事.散住在团场连队周边的察汗托海牧场、五星牧场的哈萨克族牧民一提到她的名字,都会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她是我们心中最好的人,是我们心中圣洁的雪莲花.”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9,(7)
<正>家住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哈日根图嘎查的老牧民斯仁塔日娃,1939年出生,20岁那年入党,到现在已有60年党龄。2012年,家里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逼得斯仁塔日娃卖掉了家里所有的牛羊,才勉强应付了这次变故。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斯仁塔日娃一家成了嘎查里的贫困户。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2013年7月,嘎查对口包扶单位鄂托克前旗审计局将5000元帮扶资金送到了他手中,还出资3万元帮他盖起了羊棚,帮助他重新发  相似文献   

16.
正1937年4月上旬,红军西路军左支队1000多人,在李先念、李卓然、程世才和黄火青等人的领导下,进入蒙古族牧民游牧的草原地带——甘肃肃北县盐池湾乡考克塞。黄火青带领十几名先遣队员,首先到达考克塞,观察地形,确定部队宿营地,发现当地有新过的畜群踪迹,便开始寻找牧民。他们走了几十里路,见到一个壮年蒙古汉子在支撑蒙古包,周围还有很多牛羊,便策马向他奔去。  相似文献   

17.
金秋时节,我们来到乌拉特前旗巴音花镇乌日图高勒嘎查。这是乌拉山里的一个小山村,57户人家,44户蒙族,13户汉族,有192人。走近村头,只见山花烂漫、牛羊遍野,红砖瓦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一看就是一个日子富裕的好村子。 然而过去的乌日图高勒嘎查,却是十年九旱,靠天养畜,场房破烂,牧民生活艰难。这几年,牧民走上了建设养畜,科技兴牧的路子。嘎查党支部引导群众把消费资金向生产建设转移,牧民们把买摩托车、家用电器的钱拿出来打井上电,在上级部门的积极支持下,3年投资12.4万元,人均220元,新打机电井5眼,扩大水浇饲料地300多亩,使饲料地达到了15…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中国西南部一个神奇的地方——康巴。这里不仅有嵯峨峭拔的冰山雪岭、奔涌腾越的急流大川、澄澈湛蓝的高原湖泊、牛羊遍布的绿色草原,还生活着一群闻名遐迩的康巴人,尤其是这里的妇女,一如她们脚下的大地和头顶的天空,纯净迷人。不只是泸沽湖畔,才有老祖母慈祥的目光君临大地;也不只是跑马山下,才有婉转的康定情歌。在岷江源头、在广袤的康巴大地上,康巴妇女将一群精壮的汉子拴在她们的皮袍下,共同创造了这块土地上的富足和和睦。康巴妇女的眼睛纯洁而明亮,带着健康而清新的旷野气息。康巴妇女勤劳善良、勇敢大方,怀着对生活…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5,(9)
<正>这个平凡的牧民家庭,之所以成为"最美",或许答案正在于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身上那份对生活、对家人应尽的责任在锡林郭勒草原,有这样一户普通的牧民,在嘎查里,他家牛羊不是最多,收入不是最高,却是邻里乡亲人人羡慕的幸福之家。这就是锡林浩特市朝克乌拉苏木查干淖尔嘎查的孟根其木格、呼格吉勒图一家,今年5月,这个家庭被评为全盟"最美家庭",他们也因此被更多人知晓。孟根其木格操持着一个大家庭,除了女儿,同住的还有  相似文献   

20.
西藏的畜牧业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是我国传统的五大牧区之一。在海拔四五千公尺的高原,蓝天与绿草相映,牛羊与流水齐鸣,畜牧业成为藏民族千百年来经济生活的基础。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广大翻身农奴当家作主,牧业经济也跃上了新的台阶。到1992年底,牲畜头数达到2395万头(只),牧业产值119658万元,向市场提供牛羊肉3345万斤。随着牧业经济的发展,牧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