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国外对社会风险的研究情况看,国家进入现代化后社会领域出现的风险不仅具有自反性而且有时会产生放大效应。当前中国正在进入现代化阶段,社会领域出现的公共治理问题容易形成风险,一旦处理不当还有可能升级为重大风险。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把握社会领域重大风险的特点和评估方法,同时,应当从科学、法治、政府诚实度、社会自治等角度寻找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2.
风险社会中的给付行政与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付行政的福利取向与法治原则存在内在冲突,风险社会中给付行政所具有的特殊作用使得传统解决方案捉襟见肘,任何试图解决此类问题的努力都不能不将此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3.
2003年全国爆发的“非典”证明中国开始进入风险社会时期,风险社会对社会治理、政府的社会责任、追究政府及其官员责任的方式、政府及其官员承担责任的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风险社会中的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多元化,治理过程中权利与权力的尊重、协商与妥协形成了新的治理方式——复合型治理。复合型治理下的行政问责是一种复合公共责任,复合型的责任关系核心就是以实现共存为目标的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4.
邻避设施规划建设引发的社会风险会对项目建设、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运用网络分析法,以50例邻避事件为研究对象,总结出51个社会风险因子,构建邻避设施社会风险演化的网络模型,探讨网络的结构特征和风险防控策略选择。结果表明,邻避设施社会风险演化呈网络化模式,风险网络中存在关键风险节点以及与民众风险感知密切相关的风险簇,针对关键风险和传导型风险的防控策略能够快速瓦解风险网络和阻断风险演化。将邻避风险链拓展为社会风险网络,发现了传导型风险和部分关键风险因素在风险演化耦合中的重要作用,公共项目建设运营应重视公众感知风险和程序规范性等风险点,提升社会风险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社会建设作为我国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因此,社会建设必须着力化解当前社会矛盾。本文在深刻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矛盾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寻求化解社会矛盾的途径,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作为基层社会的较高层级,市域社会既是社会矛盾风险的集聚地,又具有空间性、源头性、智慧化、整体性等治理优势,是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的关键层级。因此,完善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需要将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置于市域社会治理视野下。H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周期管理”理念,初步形成了以“全领域源头治理+全主体协同共治+全流程处置稳控+全手段‘五治’融合+全要素建章立制”为核心的“全周期风险防控”模式,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借鉴“全周期风险防控”经验,并改进其存在的不足,强化源头治理、多元治理、流程治理、智慧治理和制度治理,完善源头防范体系、多元化解体系、过程控制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对推动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善治规律和体现地方特色的市域社会矛盾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显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当今我国社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其具体表现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边缘群体与主流社会之间,弱势个体与强势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和敌意,极大地威胁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鉴于此,应当通过建立通畅的社会主体意愿沟通机制、有效的社会敌意缓冲机制、完善社会资源分配制度以及加强对边缘群体和弱势个体的人文关怀等措施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8.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认为:现代社会风险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风险社会"的出现正在从制度上和文化上影响和改变着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将矛头指向资本扩张的贪婪本质和割裂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冷冰冰的工具理性。虽然资本逻辑对于中国的影响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非但没能远离风险社会,可能在应对风险社会上还会遇到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加艰难的问题。但是,"避风险、求和谐"是中国人数千年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中国传统思想中应运而生的除了"爱人"还有"爱自然",注重人文关怀,讲求天人和谐等,由此我们相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于治理风险社会、防御现代性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麻岩 《工会论坛》2011,(6):176-176,F0003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社会的凝聚力,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化解社会矛盾,已经成为我们驾驭稳定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注重解决的重大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行政改革:历程、战略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中国过去行政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探讨了中国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未来中国行政改革的战略与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1.
从政府职能在政府结构体系安排中的基础性地位这一现代政府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历史和比较分析,笔者归纳出了行政区划与政府职能的内在联系.即行政区划改革基本目标的确定,在根本上取决于政府职能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国家的具体定位。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归纳出了当代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应然导向.即“控制-服务”导向:一方面,对于省级政区的调整,应主要从适度发挥行政区划的控制机能、维护中央权威的角度加以审视:另一方面。对于省级以下各级政区的调整。则应更多地从统筹公共服务和降低施政成本的视角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化环境中,中国地方政府参与经济建设的行为具有“与市场共演”的特征。这种特征的表现之一是,地方政府参与经济建设的工作重心从招商引资转向营商环境治理。研究发现,“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反塑政府”“政府与市场互惠”的共演过程,为地方政府参与经济建设的行为转变提供了不竭动力;而在共演过程中形成的地方政府与市场重复博弈的良性互动,推动着地方政府的行为向着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持续调整。政府作为市场作用机制发挥的“助市者”,是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双强模式”的重要基础,这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与鲜明优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作为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出入境管理工作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移民大国,其百余年的出入境管理经验很值得中国借鉴。在对美国移民法律体系、美国移民规划局的机构设置、“9·11事件”后美国出入境管理体制调整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出入境管理体制的现状及不足,从而借鉴美国经验改革中国的出入境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行政裁决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裁决已被日益广泛地运用到许多行政管理领域,成为我国行政机关处理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的法律机制.但我国行政裁决立法分散、制度设计还极不完善,极大地制约了这一制度功能的有效性和适用的可探作性.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行政裁决制度加以改革和完善:构建独立的层阶式行政裁决机构体系;逐步实现行政裁决程序立法的统一化,完善行政裁决听证制、职能分离制、回避制、公开制及微现层面的管辖、申请与受理、证据、调解等具体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裁决的司法审查制度,确立行政裁决的司法变更权.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的政府职能转变、交通通讯技术以及城市化加速发展使行政区划管理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变化,同时提供了改革创新的新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加快我国行政区划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原因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总体上描述我国现行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指出现行社会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则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作为后发展国家,当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途径是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其具体举措表现为转变观念与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调适中央与地方关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与行政运行机制、加强行政法治建设、整合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公共选择、新公共管理、企业型政府以及治道等理论指导下,各国行政管理变革在政府职能市场化、公共服务社会化、行政权力分散化以及政府管理电子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改革也引发公共行政与行政法的价值冲突以及行政法非法律化、离散化与合法性危机等问题。因此,传统行政法必须进行反思,在综合考量全球化、电子化、民营化以及充分尊重人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对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与行政救济法等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9.
总结经验 面向未来 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总结60年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变革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入探讨下一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全国行政学院的作用,对于全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做好行政学院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