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指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和标准。国家赔偿主要包括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行政赔偿实行单一归责原则,即违法归责原则;司法赔偿实行二元归责原则,即有限违法归责原则兼采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实践中公安机关应注意刑事司法赔偿中的一些特殊规定,正确处理国家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2.
行政赔偿作为国家赔偿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行政赔偿范围的限制,仍有一些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得不到法律的制约,致使行政相对人在受到行政行为侵害时无法得到国家赔偿的救济。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违法规范性文件的行政赔偿问题。由于规范性文件自身的性质及其在我国行政法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得解决这一问题变得尤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行政不作为是相对于行政作为而言的一种违法行政行为。行政不作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国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对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宜。因此 ,应界定行政不作为的含义 ,明确国家对行政不作为承担赔偿责任的必要性及构成要件 ,进一步完善国家立法。  相似文献   

4.
赔偿归责原则和赔偿范围及其计算标准,是国家赔偿法的重要内容.正确理解和掌握我国国家赔偿法所确立的赔偿归责原则和赔偿范围,对国家机关和赔偿请求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关于归责原则我国《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国家赔偿法》确立的归责原则是违法责任原则.从《国家赔偿法》的上述规定分析,违法责任原则具有如下构成要素:第一,国家侵权行为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这里的国家机关包括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第二,违法是构成国家侵权赔偿责任的前提.这里的“法”应作广义的理解,包括一切作为国家法律表现形式的规范性文件.第三,违法行为必须是发生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非职权行为,即使违法也不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赔偿范围包括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行为范围和侵权损害范围。行政赔偿职务行为范围主要包括违法拘留或违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非法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暴力行为、不作为等;行政侵权损害范围包括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其中,国家对行政侵权精神损害也应当予以适当赔偿。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于1995年1月1日起生效施行。这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件大事。它意味着国家赔偿作为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将载入共和国的史册。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由过去无章可循,步入法制轨道。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扩大,法制建设又上新台阶的标志。特别纵观全法,从第一章总则到其后的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诸章节中都明确把“违法民”规定为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原则,简称“违法原则”。这充分体现了国家赔偿法的中国特色:即原则明确,操作简便,赔偿范围宽,能够切  相似文献   

7.
关于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的讨论早已不是新的话题,但已有的探讨并没有穷尽"赔还是不赔"--这一哈姆雷特式问题的答案,尤其是现有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不作为国家赔偿的司法解释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导作用.实践中,行政不作为赔偿案件在诉讼中会面对司法审查权与行政裁量权的冲突问题和几种赔偿责任并存时请求权的排序问题.一般来说,对裁量行为违法实行赔偿责任豁免,但如果行政机关滥用裁量权,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而几种赔偿责任并存时,究竟采用何种赔偿责任形式,问题非常复杂,理论研究也尚处于不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8.
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作为一样 ,也有合法与违法之区别。行政不作为违法同样会给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 ,行政不作为对此承担赔偿责任 ,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国内外司法实践角度分析 ,都是十分必要的。但现行《国家赔偿法》尚没有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安机关既是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机关,又是具有刑事侦查权的司法机关。它的职权范围非常广泛,其执法活动涉及到公众利益、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也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我国的法治建设。根据我国的宪法、国家赔偿法和人民警察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要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责任包括行政赔偿责任和刑事赔偿责任。公安机关必须严格执法,提高执法水平,维护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世界各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其种类概括起来有立法赔偿、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但在国家赔偿的立法上,我国只有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没有立法赔偿。而在实践中,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违法抽象行政行为也有可能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国家赔偿的范围,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国家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