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治理理论是当今国际学术界最热门的前沿理论问题之一。自 1989年世界银行报告首先使用 “治理”概念以来,它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制度架构,特别是通过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实践和检验,治理理论已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公共行政改革和跨国组织管理的一种新理论和新理念。2001年6月15日,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北京行政管理学会和北京行政学院联合举办了“治理理论与中国行政改革”研讨会,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编译局、北大、清华、人大、国家行政学院和北京行政学院等十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并就治理理论的概念界定、思想体系以及对我国政治与行政发展的借鉴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本期特刊发与会作者的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3.
治理、善治与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有关治理和善治的基本观点,随后用治理和善治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成就,指出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未来方向。笔者认为,我国政治发展的已有成就是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积极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结果,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角度来看,过去20年的努力为政治体制的演进奠定了基础并预示进一步变迁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公民网络参与:新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网络参与包括舆论生成和政治影响两个环节,即事件经由媒体议程设置后,在网络公共领域引起广泛讨论,并结成充当政治输入的网络舆论,进而推动政府的政策与制度调整。传统的理论范式无法解释为何有些问题能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些问题却被忽视,也无法就网络舆论引发的政府行为、公共政策甚至制度的变迁做出应有的理论回应。在修正经典系统论基础上提出的新政治系统理论分析框架,有助于全面解析网络参与的这一动态过程,阐释公民网络参与的生成逻辑和政治效应。  相似文献   

5.
谢正富  赵守飞 《求实》2015,(2):71-81
从行动逻辑的角度来研究基层治理较有代表意义的是政府的"不出事"逻辑和民众的"闹大"逻辑,这两种逻辑分别从单向主体入手展开研究,只能就基层治理中社会冲突的一个侧面进行解释。"不出事"逻辑是政府的行动逻辑,"出大事"逻辑是民众的行动逻辑,而社会冲突往往是双方甚或多方互动的结果,并且行动主体还将根据形势变化来调整行动方式。鉴于此,在详细比较和梳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冲突理论、胡克定律的基础上,将"不出事"逻辑和"出大事"逻辑通过弹簧模型这一理论模型有机整合起来,提出了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弹簧模型"。弹簧模型包括一个核心概念、两大行动主体、三种条件因素、四点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6.
亓光  杨海蛟 《探索》2011,(3):79-83
作为一种制度化价值,公正是一种可感知、可抽象、可实践的价值范畴。与其他政治价值范畴不同,公正的完备性决定了政治价值的完整性,公正是政治价值的最高属性,公正的整合性决定了政治价值的系统性,公正的中观性维护了政治价值的统一性。由此,公正是一种均衡的价值体系。从体系建构的意义上,构建面向现实问题的公正理论,不但具有价值模式效益,而且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成熟标志。  相似文献   

7.
公共危机治理:一种不同的概念框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霞  向良云 《新视野》2007,(5):50-53
自SARS和"9·11"之后,世界范围内不论是在理论领域还是在实践领域,公共危机管理已经成为了当今持续高度关注的热点,理论界和政府部门都认识到,公共危机是要加以科学的应对的,但是迄今人们所提的都是公共危机的"管理",其管理主体是政府单方面的、单向度的、半封闭式的管理。这一管理的思维所存在的缺憾,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公共危机理论研究的取向和理论体系的构建,也影响到了我国公共危机应对的组织体系建设与政策选择。必须构建一种不同的概念框架,即公共危机治理的概念框架,理论上引导公共危机问题的研究取向,实践中指导塑造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柔性的公共危机治理系统,包括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架构,这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日臻复杂的公共危机应对的前瞻性需求。  相似文献   

8.
张杰 《理论学刊》2012,(7):81-85
分析一种政治制度,需要把政治权力配置方式和政治权力运行方式加以区别,前者涉及的是如何分解政治权力、设置国家机构以及如何实现政治权力人格化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政治权力主体如何行使权力的问题.政治权力配置方式是一切政治制度建设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它沿着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展开.这种关于政治制度的分析思路,可望对民主政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研究提供一种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9.
论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友连 《求实》2003,21(1):55-57
随着社会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价值逐渐显露出来 ,文章从观念的转变、历史的借鉴、现实的要求 ,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进入了"强起来"的新阶段。新阶段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上提出新使命;新使命提出了坚定"四个服务"价值取向、让学生终生受益让人民满意、将思政课建成高校"一流课程"的新任务;新任务要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科学化和做好补短板扬长板工作的新作为。  相似文献   

11.
善治理论视野下党执政能力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善治理论,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善治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一定的制约和依存关系。善治理论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升产生重要影响,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开辟了新的路径,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国走向善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走向善治: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目前面临着管理主体参差不齐、管理对象多元发展、管理目标模糊不清、管理内容难以界定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善治理论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提供了理念创新的依据,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变革提供了原则和标准。在新形势下走向善治应成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理论涉及执政的权力来源、为谁执政、怎样执政和执政目的等诸多重大问题。胡锦涛提出的党的执政理论建设七个方面内容,是当前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的重点。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应注重从经典作家和我们党领导人的相关论述中挖掘,从共产党执政经验教训、共产党执政的现实中总结,借鉴世界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和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4.
文丰安 《求实》2020,(2):13-25,M0003
政治生态具有系统性、开放性、脆弱性、分化性和竞争性特征,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和"四梁八柱"理论研究政治生态,有利于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层面梳理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逻辑导向,从制度、行为、意识层面梳理了政治生态的内在标识,从重视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监督问责、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明党的纪律、推进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政策分析的政治经济学途径越来越突出.在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博弈论和社会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当代政策分析逐步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政策分析的政治经济学.基于理性选择分析、交易成本分析和比较制度分析,政策分析的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的理论,并应用在不同领域的政策分析中.政策分析的政治经济学弥补了政治分析所缺乏的微观基础和理性假设,以及经济分析无法解释的现实政策与理论的冲突与偏差,加深了对政策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时代政府的治理与善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莹 《探索》2003,(1):51-54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正在改变政府与社会的传统关系模式。治理 ,作为市场失灵与政府失效状态下重新配置社会资源的新方式 ,已经成为政府改革的目标模式之一。信息技术促进了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 ,同时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刺激下 ,出现了电了政府的概念 ,成为政府在信息化时代实现善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治理失效与社区善治之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社区治理中的行政化色彩浓厚、个别组织任性以及党组织领导不到位、缺乏协调规则所导致的社区治理失效,对基层社区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在“去行政化”的基础上建立多中心的治理模型,发挥社区党组织“元治理体”的角色,通过培育社区治理主体的能力,促进各治理主体为社区建设目标的达成实现而进行协商对话,从而使不同治理主体走向“合拢”,将是解决复杂的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善治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山头主义"行为,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与权力制约;完善党内事务公开制度和健全监督规章制度,对其进行严厉规制,彻底清除其恶劣影响,促进党内政治生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