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5年6月3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给东北负责同志的秘密信>(即著名的六三指示信)中,高度评价了以罗登贤为首的一批东北抗日先烈,赞誉他们是"抗日英雄,阶级战士".这其中有一位从沈阳走出的传奇式人物,一位出身于民族资本家的共产党员,他就是中共宁安县委书记,密山游击队队长朱守一(周子歧).  相似文献   

2.
陈玫 《奋斗》2010,(3):62-63
李兆麟,原名李超兰,中共北满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东北抗日联军。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代理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杨松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既是唯一深入东北实际,在第一线领导和参加东北抗日斗争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东北抗联最杰出的政治和党务工作者:又是党中央高度评价和信任的抗联干部.毛泽东领导东北抗日斗争的最主要助手。曾先后担任满洲省委巡视员、吉东特委第一任书记、东北抗联第4军政委、延安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实际主持工作)等职。  相似文献   

4.
韩涛  怡民 《党史纵横》2010,(8):38-39
在牡丹江市铁岭河南山的烈士陵园里,掩映在青松翠柏间的抗美援朝烈士墓区内有一块最为高大的墓碑,那是为一位在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英勇献身的优秀军事将领和党的工作者而立的。这个人就是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抗联四军前身)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中共吉东特委组织部长孟泾清烈士。  相似文献   

5.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高举党中央抗日救国的旗帜,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发出抗日号召,继而组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联合抗日义勇军、反日山林队等反日武装,共同抗日,进行英勇的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卫月,以王明、康生为领导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满洲省委机构庞大,有好细为名(事实是机构不庞大,也没有奸细)撤销了满洲省委。但其领导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功绩永不可没。中共满洲省委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和全国抗日战争均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一、揭露日本侵略阴谋,掀起抗日救亡高潮早在1931年7月7日,中共满洲省委在…  相似文献   

6.
在庄严肃穆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一位东北军抗日将领,他就是中共特别党员、东北军中赫赫有名的少壮派、国民革命军第111师师长常恩多将军。戎马生涯二十余载,常恩多将军为抗日复土,走过了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7.
赵文生 《世纪桥》2012,(8):22-25
抗日救国会是中共领导下的东东北群众抗日组织,它以形式多样的斗争方式打击日伪的反动统治,在东北抗日史上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哈尔滨以北,松花江中下游广大北满地区的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虽然由于日伪残酷镇压而遭受了挫折,但北满的抗日运动鼓流和教育了广大东北人民,促进了东北抗日运动的发展.(-)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关于执行反帝统一战线及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决议发表.这一阶段的北满抗日运动是以旧东北军和义勇军为抗日主体,其特点是自发性,分散性.虽则声势浩大,但各部之间独立行动,没有统一的指挥机构,由此在战斗中易于被各个击破,且自发倾向存在,无长期坚定的政治目标…  相似文献   

9.
曲晓溪 《奋斗》2021,(4):45-45
1933年初,大规模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遭受严重挫折。而此前,"北方会议"要求一律执行的"左"倾错误路线,给东北地区抗日斗争造成严重危害。面对这种情况,共产国际和中共代表团开始重新考虑东北问题。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明确提出在东北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相似文献   

10.
在苏北革命老区泗洪县烈士陵园里,长眠着一位才华横溢、英年早逝的忠魂。他就是当年中共皖东北特支书记、曾被刘少奇誉为抗日统战工作“一个光辉的典范”的江上青烈士。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一直致力于并直接领导了东北的抗日斗争。红军长征后,中共中央与东北地区党组织失去直接联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完全领导了东北党组织和东北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不久,中共东北党组织、东北抗联部队同中共代表团的联系又完全断绝。但是,此后不仅东北党的组织和东北抗日部队时刻都在寻找着与中央联系的机会,同时,中共中央直至抗日战争胜利也十分关心东北的抗日斗争。无论从民族利益出发,还是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无论是从战时需要出发,还是从战后的需求考虑,中共中央始终是以战略的眼光,看待…  相似文献   

12.
《党员干部之友》2010,(2):43-43
张加洛(1919—2003)掖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入东北军做兵运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掖县县委书记,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兼胶东抗日联军前敌指挥部政委,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六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第二十旅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卫生部政治处主任,军委直属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兼秘书科科长,  相似文献   

13.
在中共领导成员中,王明是对东北抗日斗争施加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从1933年1月起,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的王明,取得共产国际的同意,以中共中央的名义,直接向东北党组织发出指示.这以后,东北地区党组织接受中共中央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西方面的领导。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开始后,东北地区党的工作完全由王明为首的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直到ig37年11月王明回国.这期间,主要是按照王明的决策,党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策略、游击战术、领导机构,作了重大调整。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和抗日斗争的高潮,也恰在…  相似文献   

14.
刘乃新 《世纪桥》2000,(2):22-24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遭受了日本侵略者14年的残酷统治和压迫,然而,广大的东北人民从没有屈服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了14年的艰苦抗争,为抗战的全面胜利做出了贡献。一、“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爱国运动,是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东北各界人民群众掀起了爱国抗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最前列,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事件宣言》,接着9月22日,又作出了《关于日本…  相似文献   

15.
“抛头颅,洒热血”这句话,往往是对于勇于牺牲的革命志士的描绘与形容。然而,对于著名抗日将领、抗日英烈杨靖宇、陈翰章、汪亚臣、赵尚志四位将军来说,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解放,不仅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抛掉了头颅,洒尽了鲜血。同时,在他们的头颅从敌人手中回门时,又产生了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字鹦生,河南确山人,曾任中共抚顺特支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消江(今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影子同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陈翰章,满族,吉林敦化人…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1994,(1)
魏拯民(1909—I94I)原名关有维。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起,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东满特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政委。1935年去莫斯科出席第三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年底回国。历任中共东满省委书记。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政委和第一路军副总司令、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魏拯民是东北抗日联军中的』杰出领导者之一。是杨靖宇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是东南满及第一路军中最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东北抗联长期艰苦的斗争生活严重损害了魏拯民的身体。他患有严重的胄病和心脏病,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9月22日首先提出:“北上抗日,组织民众,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组织东北游击队,直接于日本帝国主义以迎头打击.”此后,全国各地抗日救国组织如见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当时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救国会)就是在中共地下党直接领导下的主要抗日救亡团体之一.下面仅就我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的事实,略述“救国会”成立后的工作情况和辽东义勇军的活动始末.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成立“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从东北逃亡到北平的军政要人,老一代的爱国前…  相似文献   

18.
许亨植原名许克,化名李熙山,朝鲜族,中共党员。1935年以后、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一师政治部主任,中共北满省委委员,第九军政治部主任、第三军军长、第三路军总参谋长等职。许宇值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年代,在那个弹雨横飞的岁月里,跃马横枪、东冲西杀、果敢指挥、顽强战斗,使日寇闻风丧胆。1942年8月,许事植在巡回检查巴彦、木兰、东兴抗日救国会活动情况时,被敌人发现,包围在木兰县北部(原东兴县西北)的青峰岭下、少凌河畔,经过殊死搏斗,终于寡不敌众,不幸以身殉国.东北抗日斗争进入1941年夏季以后,由于苏德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人民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一直受到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并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誉。同时,在东北抗日斗争实践中,以中共满洲省委为代表的中共东北地方党组织和东北抗日联军充分吸收和运用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本文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的严正立场、毛泽东对东北义勇军的支持、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毛泽东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指导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对东北抗战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史文敏 《党史纵览》2009,(12):36-38
张爱萍(1910—2003)。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四川省达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曾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八路军苏皖纵队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职。领导建立了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苏皖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苏北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